

完美的失败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卓别灵
( 奥丽薇的扮演者阿比吉尔·布莱斯林 )
曼哈顿的联合广场矗立着华盛顿、林肯、甘地等历史名人的雕像,是纽约一些重要街道的交汇地,也是北美最重要的社会活动集会地之一。联合广场周围的电影院被视为电影业的“另类”标杆,能在这里的电影院卖出100万美元票房,比获得100万个影评人的好评还要荣耀。
一共有5部影片获得过这份荣耀,前3名分别是《星战前传》、《黑客帝国》和《蜘蛛侠》,第5名是2004年的独立电影《杯酒人生》,第4名是2006年的独立电影《阳光小美女》。
《阳光小美女》的投资只有800万美元,全美票房已经接近6000万美元。它是一部公路片风格的家庭喜剧,在轻松幽默的形式下探讨着一个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十分重要、也许是最重要的命题,那就是:该如何判定成功和失败、幸福与不幸。
“世界上有两种人,成功者和失败者。”男主角理查德说出了影片的第一句台词。他到处演讲,推广“成功九步法”,但他自己却从未体验过成功的滋味。他的妻子雪瑞曾经离过婚,他努力在经济和情感上维系着现在的家庭。而他的父亲是个老顽童,吸毒、看色情杂志、口无遮拦。儿子德威恩正在青春期,崇拜尼采,发誓在考入军校之前不说话。影片开始不久,家里来了一个新成员——雪瑞的哥哥弗兰克。他是个同性恋学者,专项研究《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在心上人和研究基金都被情敌抢走后自杀未遂。
理查德一家没有成功者,或者说整部影片都没有。这个家看上去唯一正常的家庭成员是7岁的小女儿奥丽薇,她是个可爱的小胖姑娘,意外进入了“阳光小美女”选美比赛的决赛,周末,一家人租了辆破烂小巴送她去参赛。
像很多优秀的低成本独立电影一样,《阳光小美女》拥有智慧又有人情味儿的剧本,有才华又真诚的导演,和最适合扮演这些角色的演员。影片故事情节设计巧妙,回避了刻意的戏剧性,人物特点鲜明,真实自然。这一家人要么古怪,要么不得志,为了一个家庭成员的梦想,凑在一起忍受旅途中的种种困难,最后,还要面对他人评判标准的审视。占影片大部分篇幅的群戏并没有因为个体的古怪而让群体变得更加古怪,相反,由于看不见却体会得到的亲情的联系,群戏的段落始终流露着默契跟和谐。
影片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最终也没有让这家人成为成功者,因为影片质疑的就是当今社会评判成功和失败的标准,或者说,我们有没有必要用成功和失败来衡量人生的意义。《阳光小美女》的故事像正剧,导演风格和演员表演风格都是正剧式的,组合在一起,却是喜剧。它完成了对这个世界信奉的成败标准的嘲讽,也完成了对“失败者”的救赎,这种深度是很多正剧都难以企及的。美国广播公司的影评人乔·西格尔认为《阳光小美女》是“严肃的喜剧”,“奥逊·威尔斯都愿意为这部影片复活”因为它是“最难拍、最高级的电影类型”。
《阳光小美女》上映以来获得了很多奖,其中包括全美制片人协会年度最佳影片奖,在今年的奥斯卡角逐中还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等多项提名。在《无间行者》、《通天塔》和《来自硫磺岛的信》这样级别的影片面前,它很可能像那个参加选美比赛的小胖姑娘一样空手而回,但如果你了解它长达5年的问世过程,了解它如何被电影公司冷落,又如何被看懂它的制片人、导演和演员珍惜,你就知道,能被观众看到,就是它最初和最终的梦想。
影片最后的高潮戏到来前,德威恩知道自己是色盲不可能报考军校而绝望地打破沉默。他对舅舅弗兰克说,真希望一觉睡到18岁,跳过烦人的高中时代。弗兰克没有马上劝导他,而是说起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普鲁斯特。
“他是个法国作家。彻底的失败者。一生没工作,情事不断还是个同性恋。花20年写了一本没几个人看的小说。但他也许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晚年回首人生,他发现那些难熬的日子才是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因为那些日子造就了他。而快活的日子全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收获。你想一觉醒来就到18岁,觉得这样可以跳过高中时期的苦。但高中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苦难时光,你不可能经历比这更好的苦难了。”
说这话的时候,弗兰克脸上充满阳光般的自信,是否被认可为“普鲁斯特第一学者”对他已经不重要了,他享受的是与普鲁斯特的灵魂如此贴近的感觉。 完美影视失败者电影喜剧片美国电影弗兰克家庭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