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馒头到张钰:乌合之众的创造力
作者:陈赛(文 / 陈赛)
11月17日,张钰的两段性交易视频惊现优酷网,短短3天时间,浏览量冲至800多万次。虽然3天后这两段视频就被勒令撤下,但经过网民之间“病毒式”的交叉传播,链接、拷贝、转载、分享、P2P、邮件……再加上门户网站的鼎力炒作和传统媒体的迅速跟进,它最终流传到多少网站、论坛,被多少人下载浏览传看,数据已经不可统计,但你怎么想象都不会过分。
微视频行业有人对优酷网的色情炒作手段很是不屑,拍胸脯说,就算张钰把性录像带送到他手中,也会断然拒绝。但是,那几天,打开国内任何一个微视频网站,排行榜上第一名赫然都是张钰的性录像带。他的解释很无奈:微视频网站的排行榜是根据网民的点击率自动生成,体现的是网民的意志和趣味,大家就是喜欢这种东西,有什么办法?
100多年前,美国的报业大亨们就说了,性、暴力、战争是新闻业的永恒法宝。如今新媒体时代到来,网民要革传统媒体的命,自己动手生产内容了,遗憾的是,结果发现还是“性”最吸引眼球,效率奇高。美国的博客时代始于克林顿的性丑闻,中国博客最初的流行要拜木子美的性日记所赐,帕丽斯·希尔顿裸照成全了digg.com,如今张钰的性录像带又让微视频网站出尽风头。这种风头舍弃了道德底线,但优酷网的浏览量因此提高了10倍,一个月后,它拿到了一笔1200万元的风险投资。
2006年,互联网开始新一轮的淘金大潮,其中微视频网站的“钱途”最被看好,都说它代表了时代的方向。就像YouTube,它在一年之内经历了如此匪夷所思的成长,没有任何现金收入却卖出了16.5亿美元的价格,内容上靠一群互联网的乌合之众,竟把传统媒体巨头们折腾得鸡犬不宁。
中国一年之内冒出了150多家微视频网站,其中稳定的不到10家,干净的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靠打擦边球、弄些准暴力和软色情的东西维持流量。随便打开几个微视频网站,排行榜上竟十有七八必定是色情内容。很多视频根本不是用户上传的,而是网站编辑们到处扒了传上去。中国网民里有才华、有创意的或许不少,但举目尽是这样的垃圾,谁还有兴趣把自己的东西上传?土豆网的创始人王微说:“以现在中国微视频的环境,我们只要做到‘不是’软黄色,就已经是鹤立鸡群了。”
如果不是因为急功近利的心态,中国的微视频本来可以找到一种更干净更有创造力的发展方式。在诞生之初,人们对它的设想挺美好——宽带和视频技术的普及,促成了一种新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机制,让人们在这个机制下拥有平等的表现机会,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每个人都可以一夜成名,现实世界里被埋没的人才都有重新出头的机会。就像胡戈的馒头,一个无名小卒花两三天时间做出来的东西,风头竟盖过了大导演耗费3亿人民币造出来的大片。人们厌恶《无极》的虚伪空洞,就对《馒头》的恶搞与促狭加倍地推崇。他们之间戏剧化的对抗,让人一下子对“网民的创造力”充满了乐观。有时候,几分钟的短视频就能让我们洞察社会的真实情绪。
“网民的创造力”落到实处,除了YouTube之外,可资借鉴的还有Flickr、维基百科、MySpace、《第二人生》等等。网民的创造力一旦被调动起来,能产生什么样的能量,造出什么样的乌托邦,从这些网站中能看得很清楚。公平讲,2006年中国的微视频多少也出了几位怪才,比如当下最红的微视频歌手慕容萱,她擅长改编流行歌曲,语言俏皮辛辣,对娱乐圈的声色犬马往往一针见血,比如“生活就像宋祖德的嘴,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受伤害的人是谁”。原来西祠无厘头掌门人猫少爷在世界杯期间做了一个视频《中国队勇夺世界杯》,对中国足球队极尽讥讽之能事,光在“土豆”上的点击率就高达350多万次,看过的人都觉得比“馒头”还更解恨。还有一群清华男生以新闻联播体调侃大学的种种怪现状,指桑骂槐,令人捧腹。
YouTube在一年时间里成长为一个极有影响力的媒体,除了五花八门的娱乐内容之外,还有关于社会的、政治的、战争的记录与反思。但在国内,微视频创作者的兴趣似乎只在娱乐上面。娱乐圈种种荒诞之事,可笑之人,都逃不过网络上一番馒头式的捉弄。有人说,微视频的介入,促进了中国娱乐业的民主化。而且,恶搞界也越来越懂得把握观者的口味,知道如何利用最新鲜、最抓取眼球的话题。他们恶搞某人,未必真对那人多厌恶或者不满,只是因为恶搞红人红事才会有高收视率。就像现在电影院热映《满城尽带黄金甲》,网上则到处是恶搞张艺谋和黄金甲的视频。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恶搞一气,难免自己陷入无聊的境地。 创造力微视馒头乌合之众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