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又来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 《康熙秘史》剧照 )
纳兰性德、曹寅与康熙
在这部戏的前十几集中,以擒鳌拜为分界点,16岁前的康熙除了研究怎么亲政之外,操心的就是多角恋。剧中他喜爱的青格儿和纳喇惠儿都爱纳兰性德,青格儿是一个虚构人物,身份是鳌拜的女儿,最后得偿所愿嫁给纳兰性德为妾。导演尤小刚说,她集中了孔四贞和沈宛两个人的故事,孔四贞是孝庄太后的义女,清朝200多年统治中唯一的汉人公主,和她发生感情的是顺治而非康熙。在另外一部电视剧《烟花三月》中,她又被指派成纳兰的情人。沈宛倒是纳兰性德的小妾,陪他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至于纳喇惠儿,原型是惠妃纳喇氏,康熙长子的生母,她生前并不十分受宠,死后只排在康熙身边的第四个陵墓。但是乾隆曾指着《红楼梦》说过:此乃明珠家事也。所以很多人相信纳兰容若真的有个表妹被迫入宫,他年仅31岁就郁郁而终也与此有关。
以往描写康熙的电视剧很少讲到纳兰容若和曹寅在他生活中的位置,在《康熙秘史》中,这两个人在皇帝青少年时期不仅是玩伴,更是心腹,纳兰还兼有情敌作用,以激励少年天子。纳兰性德进士出身却并未授个正经官职,一直以侍卫身份陪同康熙,按道理不像是宠臣应得的待遇,况且他善骑射,文武全才,出身高贵,连曹寅是包衣奴才都分到了江宁织造这个全国最肥的缺。如果康熙不喜欢纳兰性德,就不应该时刻让他陪着自己,而且在纳兰活着时,他的父亲明珠的升官速度惊人,有爱屋及乌的可能。对于这种矛盾,《康熙秘史》中给出的解释是:康熙在感情上嫉妒纳兰性德,在为人上又欣赏他的孤傲,甚至赐给他和曹寅两道免死诏书,纳兰性德不愿领情烧了诏书,康熙对他更是另眼相看。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他生病时,康熙派驿马星夜送药;曹寅的儿子死了,康熙还帮他主持过继儿子这种家事,完全把他当自家人看待。电视剧里,康熙的妹妹也拼命追求他。
秘史还是情史
( 《康熙秘史》剧照 )
有媒体说,《康熙秘史》应该改名《康熙情史》,因为前半部分完全是情感纠葛,夏雨的康熙也因为感情问题喜怒无常。尤小刚表示:秘史既是情史也是政史、命运史,感情不是太多,而是写得还不够,《孝庄秘史》因为主角是女人的缘故,里面的感情戏更多。他说:“除了司马迁,每个历史人物都应该有感情戏。”
《孝庄秘史》最早是由台湾演员刘德凯拿来的本子,搞了3年由于台湾地区不景气没有结果,刘德凯很苦恼,尤小刚看了,写了10页纸的意见,大意是剧本的感情戏写得很好,有琼瑶戏如泣如诉的爱情,可如果在大陆拍,缺少金戈铁马的男人戏。这部戏成功后,尤小刚开始做秘史系列。“开始有偶然性,后来有系统性。”秘史戏既不是《康熙王朝》这样的正剧,也不是《康熙微服私访》这种纯戏说,在历史学家眼里是另外一种不伦不类。它有一部分符合正史,另一部分可能是略有根据的演绎。像《康熙秘史》为鳌拜翻案是该剧的一大特色,戏中他深沉压抑,有置生死于度外的凛然,对皇帝基本是忠心的,和以往作品中的飞扬跋扈、一介武夫有很大区别。尤小刚说,人们受了金庸小说的影响,但是武侠小说不是历史。戏中宣读鳌拜罪状时,康熙数着鳌拜的伤疤,历数是在哪次战役中因何受伤,并说:“开国功劳最甚者有鳌拜。”尤小刚说,这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
( 《康熙秘史》剧照 )
康熙去世后,雍正为他立了歌功颂德的“神功圣德碑”,洋洋十万言,唯独没有提到擒鳌拜的功劳。“如果不是康熙有遗命,雍正怎么会故意漏下这条?”尤小刚说,“更何况雍正后来给鳌拜落实了政策。”
这也是《康熙秘史》中男主角为什么桀骜不驯的原因,在观众印象中,康熙是一个早熟早慧的皇帝,年纪轻轻就显示了政治手腕,玩弄权臣于股掌之上。但尤小刚认为性格反作用于命运,但又是命运变化的必然,康熙的成长应该是有过程的。像平三藩,康熙的处理其实是不妥当的,过早激化了矛盾,不过这样也说明他年少气盛,只是在历次磨难中逐渐成熟,而别的戏把康熙脸谱化了。他原来看中的男主角是谢霆锋,因为歌手不能剃鬓角,在一次活动中见到夏雨,觉得他有浑不吝的气质才选中他。从一开始,康熙就被确定成一个叛逆少年。
( 尤小刚 )
尤小刚说,他的秘史系列的原则是“大事不谬,小事有戏”,也就是“大史不虚,小史不拘”,还有“现实主义的表演,人文主义的立场”。史书中没有的细节肯定是虚构的,他认为自己的做法比一般的正史剧更难,因为要从史料中分析背后隐藏的秘密。这3年来,他也看过很多史书,基本事实都是根据《清史》而来。
在此之前,他拍过《孝庄秘史》、《太祖秘史》和《皇太子秘史》,后两部都没有超越第一部,这一次他信心很足,认为《康熙秘史》是最满意的一部。在同期收视中,《神探狄仁杰2》是3%多,《康熙秘史》是8%,没有前一部的《新结婚时代》的10%高,但比其他的历史题材要好一些。广电总局新出台了针对古装剧的批文,要求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去拍古装剧。因为暂时受到限制,古装剧没有了前两年的热播劲,转而被家庭伦理剧取代。以前古装剧尽管投资大,但赚钱也多,因为它有海外市场。像秘史系列在国内只能收个本钱,赚钱全靠海外。现在的受限,尤小刚认为是好事,是一个“精致化的过程”。他说,古装剧应该细分,不要把武侠、正史剧和戏说等搅在一起。历史剧的粗制滥造比现代剧更严重,因为它会误人子弟。同时,他又强调不能把历史剧当历史书看:“因为教育体制的问题,很多观众没有了辨别力,以为电视剧里的历史就是正史,要看真正的历史还是应该读教科书。”
秘史系列本来还有一部《嘉庆秘史》,现在决定下马。尤小刚说,他喜欢振兴史,不喜欢衰败史,让观众在茶余饭后心情沉重地反思会让他们不舒服。清朝的皇帝中,《雍正王朝》拍得很好,不必再拍。《少年天子》和《康熙王朝》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还有一定创作空间,乾隆则是个败家皇帝。本来他有拍明史的想法,后来发觉明代太腐败,老百姓不会有兴趣。他计划中的下一部是《隋唐秘史》,隋朝只写到文帝和炀帝前期,开科举、准备修京杭大运河;唐朝则是玄宗的早期,安史之乱前结束。
在所有历史剧中,清朝是被拍滥的题材,尤小刚说,本来拍清史是最不保险,因为距离现代太近了。可因为清朝相对政治清明,又是从奴隶制一跃为封建制,现代人感觉亲切。其实对历史记忆模糊的人们根本也不记得真正的清朝是怎么样的。就拿造型来说,我们看到的辫子戏多是前面半个脑袋剃光,后面拖条油光亮的大辫子,港台剧中更是连前面的头发也不剃,直接吹个高留海。而清朝早期的发型,只是在顶心留一小撮头发,梳成小指粗细的辫子,所以汉人不肯剃发,所以有“留发不留头”。如果按照史实坐实每一个细节,艺术美感又会全无。■ 中国古代史清朝曹寅鳌拜纳兰性德孝庄秘史尤小刚康熙秘史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