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 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于萍 陈赛 黄燕 李孟苏 钟和晏 苗炜 朱步冲)
对喜欢书、电影、音乐的人来说,豆瓣网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去处。它的页面类似Google、Flickr,异常干净、清爽,这样纯粹的气质在国内网站中十分罕见。虽然层层叠叠的链接和标签很容易迷路,但迷路也没什么不好,原本就是一个让人随兴而来,兴尽而归的地方。豆瓣的气质很招文艺青年的喜爱,据说不少当年混迹于天涯、西祠的牛人都已经转移到豆瓣。
豆瓣网创办于2005年3月,是一个评论和分享图书、电影、音乐的网站,目前注册用户32万人。豆瓣网一向被视为中国Web 2.0的出色代表——几乎没有专职编辑作者,所有的书评、影评、乐评都由用户亲自撰写,分类、筛选、排序也由用户自行决定。豆瓣相信大众的力量,多数人的判断和数字的智慧。
豆瓣的创始人杨勃以一个人、两台服务器、20万元投资起家,一年多的时间内迅速把豆瓣做到今天的规模和名气,却没有拷贝国外的Web2.0网站,而是自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与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分账的收入模式。仅这一点,在当下浮躁的互联网环境中就极为难得。豆瓣一年多来主要收入都是依靠这种分账方式,“这正是豆瓣的价值,帮助用户发现一些新的、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我们从卖家手里得到我们的价值”。除书、电影和音乐之外,豆瓣最近还在试图增加新的产品,比如旅游板块,另外,英文版豆瓣的开发也已基本完成。
杨勃常说,豆瓣是“长”出来的,而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从第一天开始,他就把口号定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他希望不管是主流、非主流的书,电影和音乐,都能在豆瓣找到有共同爱好的人。不过,豆瓣最重要不在交友,而是通过别人的趣味发现自己想要的书、电影和音乐。这个趣味越偏,书越是冷门,彼此就越兴奋。“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如何确证自我,是通过发现‘臭味相投’的别人……别人就是你。”某位网友在发现豆瓣之后兴奋地写道:“就好像一个左撇子,找到了另一个不用右手的;一个不穿鞋的,找到了另一个光脚的;一个睡懒觉的,找到了另一个不起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