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都市的自我设计

作者:吴琪

(文 / 吴琪)

日本都市的自我设计0

东京六本木:民众参与的结果

六本木新城,是日本最大的由民间投资的旧城区再开发项目。在原本没有商业氛围的地方,怎样造出被追捧的世界级购物中心,并且不用将本地居民搬迁?记者看到的东京六本木商业区,恰好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这是一座通过1000多次恳谈会,让原住地400多位业主参与综合开发的“东京新地标”。

喧闹迷离、拥挤、高速度运转……美国导演科波拉在《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里,如此描述西方人对时尚之都东京的印象。不过,如果你白天到达这座城市,如果你从更为喧闹和拥挤的中国大城市出发,东京让你吃惊的,恰是它的秩序和安静。

细长的街道、高架桥在楼群中穿行,无论是大巴士或者小轿车,因为规矩,所以高速而畅通。由于公共交通发达,只要你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手里有一张公共交通地图,在东京迷路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银座、新宿、原宿、涉谷,依旧是摩登男女集中亮相的区域。哪怕每过几天,在这儿街头随意拍摄的路人照片,一身穿戴都可能成为全世界“哈日族”效仿的对象。不过这两年来到东京的游客,会被推荐去一个更新潮的时尚集中地——六本木。六本木是一座“立体城市”,近8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包括森大厦、东京君悦大酒店、朝日电视台、美术馆……还有250米高的52层楼顶楼,360度的观景楼层俯瞰全东京。238米高的森大厦,构成了东京第三处高楼群。

日本都市的自我设计1( 小朋友在六本木的屋顶绿化公园参加劳动 )

六本木所在位置,原本是一块坡地,但设计者利用地形将屋顶庭园、露天剧场、空中美术馆、360度观景回廊等巧妙结合起来。广场上高10米、重达11吨的青铜蜘蛛,是六本木的标志性艺术品。镂空的肚子里放着白色的“卵”,这个法国设计师的作品名为“妈妈”,意喻“创意、新生”。

2003年4月建成的六本木商业区,居然从1986年就开始了规划。政府和市民花了十几年时间,开了1000多次恳谈会,来争论和规划身边的这片土地。森大厦株式会社参事岸满帆向介绍说,一些专家担心它没有太多商业历史,很难凭空造出一个氛围,比较起银座这样的响亮的名字,用什么吸引人们来六本木?

于是购物区放弃了“Parada”这样知名的国际品牌,而是寻找独特的店铺。如今230家店铺,据说都各有特色。比如一家名为Star Jewelry的珠宝店,柜台旁就是珠宝加工室,隔着透明玻璃,顾客可以看到一颗珠宝诞生的详细过程。一家名为Lateuer的法国餐馆,打破了人们隆重吃法国大餐的观念,看上去完全是一个寿司店的模式,摆设简单、吃法随意又透着精致。相同店铺已经出现在了纽约、巴黎,香港也正在筹建分店,“我们这里的可是第一家”。

讨论还决定在新城中建立住宅区,新房子分配而不是卖给本地人,最后规划得到80%居民的同意。于是两栋高住宅楼成为新城的一部分,如今有400多户本地家庭住在这里。旁边还重建保留有300多年历史的一座公园Mohri Gardan。

俯瞰全东京的360度观景台,让人看到的是海拔250米的东京。一些着装高雅的日本太太,约着朋友在观景玻璃边的咖啡馆聊天,如果你够前卫,也可以躺在酒吧的各种床上,聊天观景。

40米高的屋顶绿化公园,也是让六本木自豪的地方。这里1米厚的土壤种上了水稻,小鱼塘养着青蛙和鱼,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在这片小天地倾泻出来。从住宅楼或者商业大厦的高层,都能看到这片勃勃生气的绿色。每年稻子播种和收获的时候,这里会组织附近的小孩来参加劳动,“让高楼里长大的孩子也知道大米是怎样种出来的”。

福冈:新科技落户的港口城市

在今年7月美国《新闻周刊》评选的世界十大最热门城市中,福冈成为日本的代表。这类被称为有别于东京、纽约,正在快速兴起的“第二类城市”,有共同的特点:便利的交通网络直通世界上最大商业群落,新科技取代了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从东京飞到日本南端港口福冈,需要一个半小时,这已经是日本国内较长的航线。

福冈与东京的差别显而易见。东京被高楼大厦掩盖,福岗的平均高度要下降很多,暖洋洋的海风,不经意让这个商业城市更为舒缓。它也是日本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市中心的天神商业区非常出名。记者到达时,正赶上一年一度天神音乐节,两天的活动去年吸引了2000多位各国音乐人,他们出没在各酒吧即兴表演,非常火爆。

美国《新闻周刊》给福冈的评价是:有太多地区试图成为“亚洲的门户”,而这是真的。

地理位置是福冈最鲜明的优势。在日本,福冈是离上海和首尔最近的城市,丰田、索尼、东芝、佳能等大品牌一如既往在这里投资,把制造厂放在了福冈,这里被叫做“汽车之岛”或“硅岛”。福冈新的填海区正在紧锣密鼓地招商引资,不断扩大的港口容量紧盯着东京、中国港口城市的变化。以前从东京到上海的海运,需要一周,现在缩短为3~4天,“可是福冈一天就可以到上海了”。

记者看到的海滨新区岛城(Island City)正在建设中,它位于福冈市区西北面,是一片新填的海湾。这里离福冈市中心天神只有9公里,福冈机场12公里。耗资巨大的规划从1994年开始启动,12年来只完成了规划的15%,据开发商介绍,“岛城全部建完是20年后的事情了”。岛城总体上分为海湾区和城镇区,把商业发展和居住环境结合起来,计划吸引1500个家庭入住、2万人来工作。

在岛城的城镇区,日本人对环境的循环利用本领再次细致显露出来。去年刚开放的中央公园,人工湖利用雨水建成,桥下、屋顶见缝插针地形成绿化带,很多设施利用的是太阳能和风能。项目还负责试验各种功能的机器人,比如轮椅机器人、户外安全机器人,来照顾人们的生活。

博多运河城是福冈中心区新建的一座大型购物娱乐场所,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水,两座大型建筑隔着运河,人们沿水而行,使得运河被“罩”进了建筑中。除时尚感更强,博多运河城与中国各城市新建的Shopping Mall极其类似。这里集中了145家店铺和餐厅,不过与中国缺少自己的大品牌不同,日本店铺多是本国牌子。物流极其发达的日本,居然还保持着一些物品的地域性,比如福冈的拉面,大阪的小食品和神户的酒。

北九州:重工业城市的反思

北九州距离福冈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这个九州岛上的重工业城市,显得安静而略为保守。在经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污染高峰后,北九州乐于表现的,不是它的工业发展历史,而是近几十年的环保历程。

抬头看天空,北九州一点儿也不像个工业城市。即使在日本,它的空气质量也属于中上乘。北九州市政府的陪同人员一再告诉记者,就是眼前漂亮的铜海湾,在40年前,工业废水横流,浓烟弥漫,人们低头看不清水,抬头看不见天。

1901年,北九州有了第一座钢厂,到了60年代,各工厂排出的废气,曾在铜海湾上形成了标志性的“七彩烟”,遮天蔽日。老一辈的本地人雄井一博提到,40年代建立的城山小学,在60年代很快被60多个工厂包围,学生有了明显中毒反应。最后学生的妈妈们组成了日本环保史上著名的团体,独立调查北九州的污染情况,最终督促政府开始采取环保措施。

今天从北九州半山腰的观景台上,还能看到远近的各种高塔,三菱、本田等大型企业,基本都把工厂建在北九州。由于政府控制严格,加上企业的环保意识,高塔排出的烟雾,已经过净化处理。著名的小仓城,在江户时代繁荣一时,也是福冈县内唯一保存至今的城堡,重修后风采依旧。

如今北九州成立了日本第一个生态城镇(Eco-Town),提出“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减少污染、重复和循环利用能源)。

在生态城镇里,有汽车回收厂、家用电器回收厂等环保企业。为鼓励企业加入,早期企业建厂的一半费用,都由政府承担。在西日本汽车回收厂,这里45分钟就能解体一辆旧车。公司花5万至10万日元回购一辆旧车,先取走车内汽油等液体,然后回收非金属部分,再进行解体,将车体压成50cm×60cm×70cm的立方体铁原料,非铁部分单独回收。买来的旧车,并非全部回收成原料,一些能完全修复的部件,会拆下来恢复成新产品,卖给汽车制造厂。汽车回收厂的生意在日本一度不错,于是回收厂在去年有了5000多家,竞争使一半厂家一年内倒闭。如今回收厂的盈利不佳,他们正打算着直接从使用者手中购车,而不是通过中间商回收旧车。

记者正好赶上市民们参与的“环保生活广场”,在一个热闹的小集市里,人们纷纷推广自己的环保招数。有人将食物垃圾分别放置14天、45天和100天,做不同处理,它们就可以变成不同的花肥。还有人展示以玉米为原料的一次性水杯,废旧物制成的时尚T恤等等。更有意思的是,北九州建立了环保IC卡,如果市民购买了环保产品,可以积分兑换奖品,也可免费参观博物馆。而且从今年11月份开始,环保IC卡可以当作信用卡来消费,鼓励更多人使用环保物品。■ 设计自我日本东京都市日本六本木福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