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空间有大自在
作者:钟和晏(文 / 钟和晏)
(
时装设计师阿泽丁·阿莱亚与人合作的只有3个房间的酒店是素净的简洁风格 )
当张智强(Gary Chang)微笑着这样说的时候,他的脸上其实并没有“不好意思”的惭愧表情,相反,他的笑容里有几分洋洋得意的味道。这位今年44岁的香港建筑师的家很有名,一个只有4米宽乘8米深的空间,处在被他称为“香港一个挺糟糕的地方”的一座普通住宅楼里,他最初的声名就来源于此。对于任何建筑师来说,最能随心所欲也最容易实现的实验作品是自己的家。
张智强喜欢谈论自己的家——30年前,那里是他们一家6口人的家,33平方米的空间里有3个房间,一度他的父母还出租尾房增加收入。18年前,那里变成他一个人的家,8年前,他提供了一个如何把小户型变成大空间的经典案例:所有家具都放置在墙的两边并用窗帘围住,因为中间区域是空的,依靠帘子的开开合合构成书房、更衣室、视听室等不同类别的生活空间,甚至包括一个可以容纳8人的超大屏幕家庭影院,并用6种不同的灯光系统来配合不同的用途。他说:“从前,从窗外望去我是有海景的,现在被挡得差不多连天空也看不见。不过,我喜欢看我的邻居在做什么事情,有点希区柯克的《后窗》的感觉。”
当然,这已经是几年前的状态了,现在的张智强正在创造他的家的第五代版本。和第四代绝对的纯白完全不同,那里将是一个银色和黑色的空间,所有的家具都像瑞士军刀似的可以推出来缩进去,尤其被折腾得厉害的是浴室里的浴缸:“浴缸每天最多用半个小时,其他23.5个小时都没有用,我觉得很浪费。现在的想法是浴缸上面放两个移动的书架,另外还有一块床板可以倒下来变成一个单人床。所以,我最新的家也会有一个客房了。”
就像对自己的斗室怡然自得一样,张智强用同样略带得意的神情抱怨他的公司项目正变得越来越小。去年在莫斯科,他接受了一个和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中的“箱宅”类似的委托,围绕莫斯科郊外一处风景美丽的湖边,每位建筑师盖一座5米×8米×6米高的房子。张智强的住宅方案叫做“Domestic Express”,其中的关键词又是“推来推去”。因为在湖边,天气好的时候,室内的家具可以沿着轨道推到室外平台,甚至房子旁边的围墙也可以推开。这一次,他甚至想把浴缸推进湖边的摩托艇上——这样,你可以一边泡澡,一边飘荡到湖的中央。
如果说这位已经获得国际名声的建筑师仍旧安然地住在港岛一间33平方米的住宅里让人产生他生活清俭的感觉,那么,去翻翻他刚在国内出版的书《酒店,家的感觉》,你可能会获得另外一种印象。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住进世界38家设计型酒店”,张智强他从过去7年在全世界住过的酒店中挑选出他喜欢的阐述对象,其中大部分是著名设计师的作品,比如日本福冈的Hotel il Palazzo——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在20多年前融合多位建筑师的意念而成的一个微型城市,或者法国马赛的勒·柯布西耶酒店,当柯布西耶这位建筑大师在20世纪50年代构筑它的时候,投注了他的垂直城市规划的理想。在巴黎的莫斯大街5号(5 Rue de Moussy),由时装设计师阿泽丁·阿莱亚(Azzedine Alaia)与人合作的只有3个房间的酒店里,身穿唐装的矮个设计师还亲自下厨房为张智强做了一顿午餐。酒店中庭的对面就是阿莱亚的工作坊,当然,那里房间的价格是每晚520美元。
( 马赛的勒·柯布西耶酒店 )
张智强回想起伦敦Hempel酒店里的那个花园,电影《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中的其中一场婚礼就是在那里举行。那是一个简单素净的漂亮花园,内里只有白和绿合成几个正方,周边有柚木树。张智强说:“有点奇怪,我喜欢这个花园不是因为它好看,而是觉得它很实际,可以用的地方很多,有各种可能性,很接近我一直的想法。”
实际,这是他喜欢用的一个词,无论是小空间的家还是酒店的房间,都有相同的方便性和实用性,也都有相同的空间问题,需要用实际的态度来解决,就像他说:“在这一个什么都以短暂的片段出现,然后消失,什么都不确定的年代,变化比定性来得有趣,也更符合实际的需要。所以,为什么我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变来变去的,我不是在玩什么大胆的实验,这是很实际的事情。”■
( 由英式老房子改建而成的伦敦Hempel酒店 )
酒店如家,或者家如酒店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你那么热衷于酒店的研究,甚至成了住酒店的专家?
张智强:现在酒店确实是很重要的题目,它几乎和家一样重要。我是把住酒店变成专业研究和体验,因为我是建筑师,可以看到一般旅客看不到的事情,或者说事情的背后。我最近在布达佩斯住了一家很时尚的艺术酒店(Art Hotel,其实我对这个词很有保留态度),它本身的设计就有很大问题,房间很大,但是淋浴间很小,没有好的灯光,属于很不敏感的设计。
三联生活周刊:不敏感的设计?
张智强:对酒店来说,可能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客人非常接受他的房间,设计是可以和美感一起来看的。比如,一些风景好的酒店房间里电视机不知道放在哪里,因为不想挡住风景。也有的酒店房间很大,但是书桌很小,这些都是不敏感的设计,其实很多酒店也都没有充分利用空间。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时尚酒店或者邀请著名建筑师设计的设计酒店越来越多,你觉得这是有意思的现象吗?
张智强:做得好有意思,有些设计酒店真是很棒的。也有很多酒店过于设计,或者是徒有其表的设计酒店,只是房间好看奇怪,不能提供好的服务和处理客人的要求。另外,近几年越来越多便宜精致的商务酒店出现也是一种潮流。酒店如家,其实也可以说是家如酒店,现在市场上的自置居所、服务式公寓和酒店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也和我们这个讲求灵活和高度可变性的时代有关系。
三联生活周刊:你小时候是很拥挤的大家庭状态,现在到了酒店也有家的感觉,在你看来,家是什么样的概念?
张智强:我觉得家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状态,大于真实的物理空间,不见得有家人孩子就一定是家,也可能你住在酒店里反而有家的感觉,因为你很放松,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家也不一定是你每天住在那里的地方,它应该是你心灵上的一个基地或者说加油站(其实加油在酒店里也可以的)。对我来说,最有家的感觉的可能是我的行李,在酒店里,我的行李也是家的一部分,是和自己有联系的东西。
三联生活周刊: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家像酒店一样,好像是一种很冷清孤独的状态?
张智强:现在那些成功人士大部分时间都要在世界各地奔波,不知不觉间他们全都沦为某种过客,变成都市游牧民族了。现在的人对家的概念真的是很奇怪,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普遍状态,而不是一个问题,你怎样来配合这样的状态需要实际的态度,包括对酒店的选择,你必须要很精明,懂得挑选。
三联生活周刊:所以,无论是家还是酒店,现在都面临着同样的空间问题?
张智强:现在全世界一半人口都住在城市里,我觉得小空间已经不是亚洲或者中国的问题,全世界都有这一情况。小的空间变成新的生活方式,可持续性就是怎样充分利用资源的问题。
现在内地90平方米小户型的说法我从来觉得很有趣,90平方米对香港来说是豪宅了。■ 酒店设计酒店服务空间张智强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