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下的喷发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阴影下的喷发0

11月16日,蛰伏多日的中国银行终于扬眉吐气,盘中接近涨停,工商银行则达到了它上市以来的顶点,盘中最大涨幅7.67%。两大银行是沪深两市总市值排名第一、第二的品种,据说单个每升值一分钱,上证指数就要涨一两个点,现在联合飙升,大盘想不疯狂也不能了——8月来市场走出的一直是稳健的慢牛行情,过了1900点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喷发。

内地的牛市,市场总在重复着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过程,“慢涨+井喷”。上一次的“井喷”发生在4、5月间,上证指数喷发将近300点,彻底确立了6年熊市后牛市的回归。现在,喷发似乎刚刚开始,第一个目标位2000点唾手可得。只不过,这次市场的“喷”几乎都表现在银行股上,市场更被“二八效应”困扰,大部分股票亏损或不涨,只有少数大盘蓝筹股把指数带上了天。而恰逢其时的金融开放更为这种不计后果的“喷”罩上阴影。

12月11日,银行业即将全面开放。根据WTO的协议,我国将取消所有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此前,外资银行只能在25个开放城市对企业开展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后,除了每笔100万人民币的门槛,外资银行将全面介入零售银行业务,直接接触到中国的消费大众,向他们提供按揭贷款和信用卡服务等金融产品。

银行股不计代价飙升的基础在于其所谓的价值发现:金融改革的深化、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年内出台加息或上调准备金率等政策的预期降低、三季度银行类上市公司盈利保持快速增长。据预测,今年银行业仍将保持15%的规模和收入增速,股份制银行增速则将超过20%。甚至,连银行业全面开放也被看做利好,为应对竞争,银行改革获得来自政策层面的支持,如税制改革和金融混业经营的探索,而营业税的取消、内外资所得税的合并等将给银行未来的经营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另有一个说法,外国银行将享受和国内银行相同待遇,而这个待遇很多方面对中资有利,对外资不利。外资银行的监管条例将比照中资银行监管,贷存比要达到75%,而目前,像汇丰、花旗这样的大银行贷存比大约都在200%左右。而一旦按照和国内银行相同的标准,其资金可贷出的比例将大幅下降,从而可能降低其资产回报率。所以,这个表面的国民待遇,无形中可能限制外资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优势的发挥,对中资银行的存贷业务上形成一定的保护。

如此说来,银行业的开放岂不是天大好事,只不过,历来的开放都表明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对股东未必如此。昔日的彩电冰箱乃至今日的汽车,无不如此。如此看,银行股的上涨别有深意,机构看重的也就是它们调控指数的能力。其实早在11月工行启动,指数的涨跌已经与大多数股票涨跌完全脱节了。工行每波动一个百分点,将影响沪综指波动3点,而自11月3日以来,工行从最低价3.25元上涨到最高价3.93元,上涨超过20%,对大盘的拉动也就达到了60点,其间再加上中行的助阵,一个大牛市的表象便轻而易举地营造出来了。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在1800点之上,能够跑赢指数涨幅的上涨品种不到二成比例。统计表明,自10月24日大盘站上1800后的涨幅家数,在大盘上涨近150点的背景下,两市还有超过600家的股票出现了下跌。10月9日至11月7日,沪综指累计上涨8.3%,但上涨个股占比仅为32.8%,占总市值2/3的黑色金属、公用事业、石化、煤炭、银行、交通运输行业的涨幅大大超过市场总体水平。

新“二八现象”的出现有其合理性。在成长股历经今年行情的反复挖掘、并已普遍获得高溢价的背景下,对于新进的机构资金来说,那些估值水平低、相对境外市场拥有估值优势或行业增长稳定的板块或个股,就显得非常有吸引力。至今,三大“A+H”银行股A股都低于H股股价。但不久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石油、中海油等优质蓝筹公司将大量登陆A股市场,大盘蓝筹将不再是稀缺资源,投资者借以评判价值的将是其盈利能力。估值水平疯狂地拉升无疑会削弱升值的潜力。当前A股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23倍,成熟市场估值水平不过如此。

任何一个大牛市,市场都会重复着从试探性上涨到非理性抢盘的过程。只是这次,久经市场磨练,投资者都在变得越来越聪明,一些经典的头部形态和技术特征已经不可能瞒过他们的眼睛了。主力资金要稳定人心,唯有障眼法,刚好有了两大“障眼股”,不用白不用。■ 阴影银行股票外资银行喷发

下一篇: 木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