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份证的尴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娜)
学校正在办理第二代身份证,彩色的。许多同学都很高兴,而我却提不起多大的兴趣。倒不是因为彩色身份证不好,而是自从有身份证以来,它给我增添了不少尴尬和烦恼,凡是有关身份证的事我都兴趣不高。
我的身份证到底有什么问题呢?说出来,城里长大的孩子可能觉得很奇怪,身份证显示的出生日期和我本人实际的出生日期不符,整整差了一年零八个月。本来我是1982年12月28日出生的,可身份证上却是1981年4月4日。高中的时候,班里绝大多数都是1982年出生的,个别是1981年的,我的年龄在班上除了几个1983年的之外,差不多就是最小的了。可是,一填表格,我就成了1981年的“大龄生”了。因为那些表格,尤其是事关高考等重要表格,老师都要千叮咛万嘱咐,“出生日期一定要严格按身份证和户口本填写”,我再不乐意,也不敢拿前途开玩笑,只能照办。
当时,大家已经对年龄有了敏感,尤其是女孩子,在当今娱乐圈的影响下,都以年龄小为荣。每次填写表格我都极不情愿,磨磨唧唧,偷偷摸摸,藏着掖着,生怕被人发现了,当时好像班里也就一个男生是1981年的,同学一旦发现我的出生年月日难免会惊讶,“原来你年龄这么大呀!”顺便抛给我一个奇怪的眼神。在我看来,潜台词就是:“原来你这么老啊。”
更可气的是,班里一个调皮的男生发现了我的秘密。下课突然跑到我的旁边问道:“你是属鸡的还是属狗的(1982年出生的属狗)?”我说属狗,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我解释说我的身份证上有错误,实际上我没有那么大。解释完我自己先脸红了,因为问题出在身份证这样权威的证件上,怎么解释都感觉像在说谎,像在故意掩饰自己的年龄。高中时还单纯得很,这件事让我耿耿于怀了好久,以后好长时间看见那个男生都觉得脸发烧,“自作多情”地想:他们会不会背后议论我啊,男生们会不会觉得我很老啊等等。唉,我招谁惹谁了?好在高中要填的表格并不是特别多,身份证一直在家里放着,直到高考前才用了几次。
没有想到,等上了大学,表格多得吓人,而且几乎每一个表格都要填写身份证号码,每一份档案都要按照身份证填写出生日期,一份英语四级考试报名信息核对表都是如此,这些表格在班里传来传去,根本没办法掩饰。填的表格过多,不但使我的怨恨增加,更要命的是还强化了我的意识,以至于有时候自己觉得自己就是1981年出生的。当别人问及自己年龄和属相时,我总要压抑一下呼之欲出的“1981”,解释说自己是1982年出生的,顺便再加一句:“不过我的身份证上有错误,比我实际大了1岁。”每次说完都很尴尬,觉得自己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但不解释又觉得自己很委屈。
至于为什么我的身份证会出现差错,我一直也没弄清楚,原因大体有两种:
一种,可能是村子里负责户口的“官儿”工作的失误,因为不止我自己,我的表姐,还有中学时代的一位好友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白白老了1岁。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的户籍管理还很落后,没有电脑,只能以文本的形式记录,全村的人口登记表大都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当时我们村里负责户口登记的是村里的会计,他把本村的人口登记表锁在自己家中的一个抽屉里,在家就可以办公。通常他们身兼数职,专业分工如此不明确,人口登记表出错也是有的。
第二种影响要广一些,农村流行早婚,中学毕业考不上大学的孩子放下书本,就快要迈进婚姻的门槛了。但碍于国家对婚龄的规定,父母在给孩子报户口时就“多了心眼”,故意谎报,报的出生日期比实际的早一两年,这样子女就能早一点结婚。农村的手续本来就不严格,我那个年龄出生的农村孩子,大多出生在自家的炕头上,也无所谓出生证明,再加上相关的负责人都是乡里乡亲的,对这种要求非常理解,也乐意帮忙。
我听说过最离谱的是身份证比自己实际年龄大3岁的女孩,她肯定比我烦恼,现在考公务员,求职等很多选拔性的考试考核都是有年龄限制的。听父亲说,村里有个孩子,高考分数很高,身体状况良好,出于对家庭和未来工作的考虑,一心想报考军校,无奈身份证比实际年龄大了1岁,军事院校又对年龄有严格的限制。
我上大学后,也不止一次想要修改身份证,但是都没有成功;考上研究生的时候迁户口,特地到派出所问了民警,他说,要想改身份证很难,首先要有医院的出生证明,持证明到本人出生所在地的镇派出所修改,然后还要到县城以及地区的派出所修改。第一关就很难过,别说县城和地区了,更何况我还没有出生证明。基层的事情有时难办,有时又好办,可能花些钱也能办成,高中时邻班的一个胖胖的男生家里很有钱,高考时为了以后受益,特地托关系把年龄改小了两岁,但是在我们这些“草根”看来,花几千块钱才能买到与自己实际出生日期相符的身份证,又觉得太冤了。
唉,看来这身份证的尴尬要伴随我一生了。■ 尴尬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