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扑朔迷离的胡氏墓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 胡雪岩故居——安徽绩溪临溪镇湖里村 )
胡雪岩家族曾在杭州西郊的黄泥坞建有胡氏墓群。据考证,墓群占地380亩,其规模非同一般。1991年,昔日胡庆余堂的学徒赵玉城到那里探访胡雪岩墓地时,当地老农何土根回忆,墓群建有亭子、牌坊、庄祠等,且用料、修建都颇为考究,近似陵园。但这颇具规模的胡氏墓群,在“文革”中被毁于一旦,昔日的陵园如今不过是偏僻山峦。
即使陵园不毁,胡雪岩的墓地也会全无标记,他在其亲笔遗嘱中写道:“……华表坟上不用,此物不过后人好看,墉如此下场,要好看何用。”语气之沉痛令人怆然。
赵玉城被称为“发现胡雪岩墓第一人”。他发现的墓地在杭州郊区转塘镇中村杨家门鹭鹚岭,1997年,冯根生出资为他发现的墓地重新修整。
从杭州城内坐出租车到转塘镇,不过40分钟,在镇上向人打听胡雪岩墓地,大多数人却根本不知道。辗转找到中村杨家门的鹭鹚岭,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天色已晚,墓前青松、石栏整齐排列,一块米见方,重约2吨的墓碑端立墓前。而刻有重修记事的重建碑侧立墓东,碑载:胡光墉,字雪岩。安徽绩溪人,晚清著名商人。曾助左宗棠筹饷购械收复新疆,以金融发迹办洋务、造船舶、开矿冶,筑河渠、营蚕丝。建树颇多,屡受赐赏。
赵玉城找到这块墓地,颇费了一番周折。赵玉城16岁涉足药行,起先在杭州泰山堂药店学生意,1946年,19岁的赵玉城进胡庆余堂当小炒(即学徒)。1990年,已退休的赵玉城作为胡庆余堂厂史的编写人员,着手起草《胡雪岩传略》,但胡雪岩墓穴在何处,一直困惑着他。胡雪岩死后,无任何文字记载其死在哪里,葬在何处。自1991年以来,赵玉城一直在找寻胡雪岩墓地。一次,在两位老农指导下,在荆山岭找到了一座荒冢,人说这是胡雪岩的墓,墓碑在“文革”期间被炸掉。赵玉城花30元,请农民在墓穴周围挖了1米深,寻得几块破碎的碑石,只拼凑出一个“裕”。后来,赵玉城从案卷中一份胡家后裔发现墓被盗后,要求政府查处盗墓人的材料中发现,此墓原是胡雪岩父亲胡鹿泉、其母金氏之墓。写这些材料的正是原胡雪岩的孙子胡渭卿,胡渭卿即胡家“裕”字辈人。后来,他找到胡雪岩曾孙胡文桢、胡文莹,一次在与胡文桢的交谈中得知,他10岁时,曾随父亲胡渭卿去上过曾祖胡雪岩的坟,但已有60多年。沧海桑田,胡文桢老人难以想起墓葬的确切地点,只隐约记得在杭州西郊,一个叫泗乡的地方。
( 赵玉城1992年在杭州西郊中村发现“胡雪岩墓地” )
泗乡,就是今天的中村,一日,赵玉城与两位老人来到中村杨家门附近寻找墓迹,并一路向当地老农打听有关线索。据老农们述说,在附近山上有几处被盗的荒坟中,有胡雪岩的墓。赵玉城一处一处发掘,在鹭鹚岭一座野草丛生,只外露两个洞穴的荒坟前,发现了一块断碑。断碑长120厘米,宽70厘米,厚60厘米。赵玉城雇人铲去杂草泥土,将断碑翻起,再去掉碑上污泥,碑文映入眼帘:考雪岩府君、晋封一品夫、太夫人、晋封夫人显,合葬之。赵玉城认为,这一墓穴正是胡雪岩与夫人陆氏、章氏合葬之墓。
这块墓碑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冯根生对这块墓碑的被毁非常痛惜,在赵玉城发现这块墓碑后,他找到当时胡庆余堂的负责人,要求放入中药博物馆。但这位负责人却将墓碑放入了仓库,不久仓库改成车间,改建人员打地基时找不到原材料,就把墓碑砸碎,填入了地基。
但作为杭州胡雪岩研究会的重要成员,王其煌和高念华对赵玉诚发现的“胡雪岩”墓非常存疑,对他们来说,仅仅一块墓碑显然不能说明这就是真正的胡雪岩墓。但他们提到了另一块墓碑:胡雪岩祖父母的墓碑。1991年,有报道称,胡雪岩的墓在杭州西湖区龙井被发现,又闻,此墓有墓碑一块,因反扑在地,有人用手摸触感,该碑刻有“光墉”两字。在实地考证中,残碑被吊起翻了过来,碑文清晰可见,原来是胡雪岩祖父胡国梁夫妇之墓。之所以该碑刻有“光墉”两字,是因胡雪岩是立碑人之一而已。但在王其煌和高念华看来,这墓碑恰好说明,胡雪岩是杭州人。
这处祖坟,据说在龙井村旁边的一处小山包里。这处坟地的知名度显然要高过转塘镇那处墓地,从龙井村沿山路走上,乡民非常热情地指点:“胡雪岩家的祖坟,就在那边,18棵御茶旁边。”18棵御茶是龙井村的著名景点,在村旁狮峰山上,传说乾隆下江南时曾在这里采茶、品茶,这几棵茶树,就成了“御茶”。18棵茶树边并无古木荒坟,山路越走越荒,仅剩一线。天色黑下来,只好沿原路返回,再次询问村人,那人将手一指,那边有座胡公庙和胡公墓。上前去看,原来这位胡公是南宋时期的兵部侍郎胡则。原来当地人都把他和胡雪岩认为了一家。■
胡雪岩是徽商吗?
胡雪岩贩运生丝的地方,在湖州。明代已经有大量的湖丝走私到南洋,鸦片战争后,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光绪年间的《乌程县志》记载:“万国来同,湖丝既年盛一年,而远人所购者,尤以浔丝为最。”“浔丝”就是湖州下属的南浔镇出产的丝,南浔地处苏浙两地交界,地理位置重要:“东西南北之通衢,周约十里,郁为巨镇。”南浔镇产“细丝”。胡雪岩的时代,肥丝多用于国内市场,而“细丝可售诸洋商”。民国期间的《南浔志》记载:“道光以后,湖丝出洋,……南浔七里所产之丝尤著名,出产既富,经商上海者乃日众。”因此,南浔也是胡雪岩最经常去的地方。镇南栅有地名叫丝行棣,明清朝以来“每当新丝告成,商贾辐辏,而苏杭两织造皆至此收焉。列肆喧阗,衢路拥塞”。胡雪岩当年在这里曾有丝行。
如今的南浔是湖州地区著名的水乡景点,不少和胡雪岩同时代的富商都曾在这里建筑居所。胡雪岩在南浔时,也会与他们拜访。正是在南浔,胡雪岩碰见了松江县余天成药店老板余修初,余修初力劝胡雪岩开药店,而终被聘为胡庆余堂经理。
余修初显然是那时代难得的广告人才,他印刷了大量《浙杭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广为分发;而且在杭州涌金门外设立“鹿苑”,养殖大量梅花鹿。每年春季,配制全鹿丸时,抬鹿游街示众,公开宰杀。在当时甚至成为杭州一大景观。
胡雪岩到南浔,一定是坐船去的。咸同年间,从杭州府至各地的水路有17条之多:“过钱塘江口、万松岭、凤山门、朝天门、吴山,共20里至武林驿站。出北关门,……进入运河,行9里至落瓜桥……至嘉兴府,东去松江120里,……西去湖州府。”
如今杭州最大的中心广场——武林广场,在胡雪岩的时代叫做武林驿,是最大的码头之一,当时书籍记载:杭州城北武林门外“商贾云集,每至夕阳在山,则帆樯卸泊,百货登市,篝火照灿,人影杂沓,不减元宵灯市洵熙时景象也”。这十几条路线中,仅来往徽州的水路就有4条。杭州钱塘江畔,徽人弃舟登岸的地方,被称作“徽州塘”,徽商之多,几可想象。
12岁时的胡雪岩是从徽州塘弃舟登岸来到杭州的么?即使对于那些研究胡雪岩的人来说,也依然是个谜。王其煌等人反对胡雪岩是“徽商”的说法。在他们看来,胡雪岩根本不可能是安徽人,而只可能是杭州人。王其煌认为,根据他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所有的资料上都记载胡雪岩就是杭州人。而那些所有证实胡雪岩是安徽人的资料,都是20世纪40年代之后发现的,令人怀疑。高念华则认为,在历史资料中找不到胡雪岩的家谱恰恰说明胡雪岩是杭州人,因为杭州的民俗是:“杭州人是不修家谱的。”■ 墓地胡氏胡雪岩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