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团:打造全球第一港

作者:谢九

(文 / 谢九)

10月26日,上港集团(600018)以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成为港口上市公司里第一家整体上市的公司,从前的上港集箱公司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上港集团。公司的总股本也从18亿股摇身一变为210亿股,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盘蓝筹股。

上港集团是上海港最大的港口综合运营商。上海港位于我国沿海南北运输通道和长江东西运输通道的交汇点,地理位置独一无二。2005年上海港共完成货物装卸吞吐量4.43亿吨,首次跃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三。长三角地区强劲的经济发展,为上海港提供了充沛的货源保障,目前包括世界前20大航运企业均已在上海港开通航线,覆盖范围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

依托上海港的优越条件,上港集团也成为国内毫无争议的港口龙头公司。2003年至2005年,上港集团保持了高速发展,分别完成货物吞吐量18923万吨、23748万吨、26776万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28万TEU,1455万TEU、1808万TEU。2004年和2005年,上港集团的主营收入分别增长29.6%和24%,净利润增长速度为30%和67%。

上港集团主要从事集装箱、散杂货、港口服务和港口物流。其中,集装箱业务是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40%,占主营业务利润比重55%;其次是港口服务业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的比重分别为30%和25%;港口物流业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比重为16%和7%,散杂货业务为公司的第四大收入来源和第三大利润来源。

上海港的目标是在2010年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已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航运中心的建设也已列入上海市四大首要发展目标之一,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上港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上港集团也为此提出了长江战略、东北亚战略和国际战略。

长江战略,是指通过和长江流域的各大港口投资参股、合作结盟等方式,促使整个长江流域的集装箱货源向上海港集聚,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培育出一个集装箱箱源体系的大后方。目前,上港集团已经参股甚至控股了长江沿线的多家港口,比如重庆港、武汉港、南京港龙潭集装箱公司、九江申浔集装箱码头公司等,长江战略使得上港集团的业务延伸到内陆地区。

东北亚地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占世界总吞吐量的1/3,釜山港和高雄港作为东北亚地区的大港,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尤其是在国际中转箱业务上,遥遥领先于上海港,这和上海港没有深水泊位、而且在关税方面不具备竞争力等因素有关。洋山港建成之后,上海港拥有了16米深水泊位,能够完全满足第5代、第6代集装箱的要求。同时,洋山港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在洋山港内,国外货物入港保税,国内货物入港退税,港内加工产品不征收增值税,港内货物自由流通并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货主可在洋山港区进行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上海港能够在未来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的作用举足轻重。

上港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分为3个3年计划,第一步主要是了解国外码头的经营,上港集团计划收购比利时泽布吕赫港一个集装箱码头的40%股份。泽布吕赫港是比利时第2、欧洲第6大港,是欧洲最大的煤气转运港与液化气进口港,国际巨头马士基持有100%的股权;国际化战略的第二步是控制国外码头,第三步是逐步建立全球化码头网络。

上港集团此次整体上市并没有借机融资,不过,公司由于在建项目所需资金巨大,有着强大的融资需求。比如投资金额高达54亿元的洋山港二期、投资金额46亿元的罗泾港区、24亿元的外高桥六期,以及后续的洋山港三期、外高桥七期等项目,此次整体上市完成之后,预计明年进行再融资的可能性较大。■ 全球上港集团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