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乱舞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任何成功的电视节目都会在一年之内出现大量复制产品,而且不再有地域、语言的限制。在平民选秀已经倒足观众胃口的时候,明星选秀又开始悄然上演,而这次,从唱歌变成了跳舞。
几年前,星空卫视就有“星空热舞俱乐部”及一档舞蹈类选秀节目“星空舞状元”,产生过菊花姐姐这样的种子选手,因为覆盖面有限,一直没有火起来。英国BBC首创了“邀你共舞”,最高收视率达到过42%,它很快被移植到美国和澳大利亚。美国的节目叫“与星共舞”,参与者从影视明星、歌手到体育界及名流,你能想象霍利菲尔德娴熟地跳“国标”吗?事实上,这个节目就做到了。明星经过6周的培训,配上一名专业舞伴,至少舞台上的架子是搭得很足的。“与星共舞”2005年刚刚播出,就成为美国5年来收视最高的夏季节目,收视率超过了NBA的总决赛,在四台收视大战中,略低于“美国偶像”。
今年上半年SMG(上海文广集团)在本地搞了个主持人版的“舞林大会”,形式就是拷贝自“邀你共舞”。参赛者是在沪上有名气、全国观众却比较陌生的主持人,相当于一次试水。收视率有15.9%,SMG节目研发中心主任鲍晓群说,这可以算是本世纪以来当地综艺节目收视的最高点。于是,今年东方卫视把“舞林大会”作为重头戏推出。
几乎没有经过选秀节目的预热期,很快就有了市场反应。参加“舞林大会”的尽管大多是二线明星,排练时间也参差不齐,档期最少的只练半天,有闲工夫并且重视的艺人会多练几次,但这节目只推出了三期,就新闻迭出。英皇公司的艺人集体报名参加,不听话的新人梁洛施还被公司雪藏;评委持双重标准,被淘汰的艺人大呼不公平;影响最大的是上海本地演员黄圣依,她参赛的故事可以拍部电影:先是脚扭伤,无奈退出,然后有人爆料说她诈伤,其实是怕跳不过别人。她一赌气又参赛了,表现本来不错,可是有人怀疑她刚拆石膏的脚怎么如此灵活,评委也批评她“内八字”,纵然跳得不错终究不是标准的国标舞,让她与演员孙兴PK。结果黄圣依在PK完,确定已经晋级后突然宣布“退出该比赛”,主持人曹可凡当场敲山震虎,对黄表示不满,又引发了对艺人艺德的讨论。
这大概是明星选秀与草根选秀的不同,省略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而是让名人失去优渥待遇,像普通人一样被教育,方能照出他们的光彩或瑕疵,从这种意义上讲,它也是真人秀的一种。这个比赛只允许跳国标舞,评委由于都是国际比赛的评审,总是习惯以专业水准来要求业余选手。他们不太顾及艺人的面子,会说一些,“你的腿像青蛙腿”。或是“你的水平让人不敢恭维”。这种严厉的批评在目前的草根选秀中也比较少见了,因为舞蹈比起唱歌更加专业化,观众也分不清评委是否公允,明星像小学生一样地被训斥从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戏剧效果,例如黄圣依这样受不得委屈的人就会拂袖而去,主持人谢娜和演员杨雪也曾当场与评委斗口。
这些明星之所以愿意让出一到数周的档期,忍着被评委吹毛求疵的难堪,大致原因如下:舞蹈不是演员和歌手的正业,无论表现如何,他们都会为形象增分。鲍晓群说:“被淘汰的选手同样赢得了观众的认同,会有同情分,就算闹情绪也不代表没道德。”刚出道的小星星、已经过气的二线演员、准备发片的歌手、想进军娱乐圈的体育健将,都可以借此机会不露痕迹地宣传,偶尔也会有一些当红的艺人参加,但他们肯定是有一些舞蹈基础,能保证在比赛中赢得更多“粉丝”的那种。
另一方面,选手和电视台都是双赢。舞蹈比赛中难免要穿得比较性感,一个形象清纯的女星忽然风情,既给节目增添卖点,她自己也能挽回失落的人气,小报也不愁没料可写。从某种角度上讲,海派电视的风格总是带有小家子气的时尚与精致,在细节处精打细算。
上海电视业的情况比较特殊,各地的上星台都会是本省的主频道,即收视较高的频道。但是上星的东方卫视在上海当地收视只排四五位,所有被认为会走红的节目都被先安排在地面频道播出。像湖南经视也比上星的湖南卫视收视率高,但卫视在本地排名至少也在第二位,广告额也是经视的好几倍,不像东方卫视在上海影响那样小。因为经济发达的缘故,上海电视台广告收入接近央视,每年有40多亿元。东方卫视的牌子响亮,广告份额和收视却都较弱,以前周五黄金时段的收视只有一点几,播了“加油!好男儿”和“舞林大会”之后才升到了十一点几。原因在于东方卫视成立之初以新闻立台,可新闻投入大、见效慢,反之娱乐节目立竿见影。鲍晓群说:“选秀节目的日趋激烈,使得东方卫视加大了对娱乐节目的投入,改变了过去没影响的局面。”现在湖南卫视也开始把东方卫视作为对手。
在节目质量和形式上,上海人的海派风格是特色也是桎梏,本来不容易打入长江以北。只是娱乐本身就是外表精巧、不求甚解的东西,恰好契合了上海人的口味。另一方面,上海的明星资源除了北京无人能敌,鲍晓群也说,很多明星来上海工作,做完访谈后总要找点其他的事做,参加“舞林大会”就是顺便的事。北京台上有央视争夺资源,一向是走市井路线,家长里短、大妈大爷型的节目占据荧屏,在娱乐节目上基本是零。这也使得东方卫视在节目并不十分出色的情况下能迅速占领市场。
也不是没有人不想加入到这场娱乐混战里,美国版的“与星共舞”被浙江卫视买下,却迟迟没有播出,落在了东方卫视后面。该节目的制作方发了一个著作权声明,表示:“任何电视台、传媒公司未经授权,不得擅自制作、播出与‘与星共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相同或者近似的电视节目、活动,反对任何形式的抄袭行为。希望单位、个人、群众不要参与非经版权方许可的电视台、传媒公司制作的与‘与星共舞’相同或者近似的电视节目、活动,以支持正版。”虽然这个节目形式肯定很快会快速复制,但目前播出的同类节目就是“舞林大会”,这则声明很像是针对东方卫视而发的。鲍晓群的回应是:因为该项律师声明没有指明针对“舞林大会”,所以SMG方面对此不做回应。浙江台的长项在于原汁原味,东方台则是明星资源丰富,又比较早的本土化,“师夷长技以制夷”,在版权法不健全的现实状况下,观众不太可能因为要支持正版而选择某个台,拼到最后只能是节目的可看性。
为了回避“抄袭”的敏感性,鲍晓群解释说,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跳舞的节目,他认为晚会上的舞蹈都算是跳舞类节目。毕竟表演和舞蹈比赛是两回事,起码节目形态和诞生时间上,“舞林大会”要落后于“与星共舞”。不过上海一直有交谊舞传统倒是事实,从30年代的百乐门舞厅到50年代的苏联专家引领的风潮,沪上的老头儿、老太太都喜欢参加舞会。因为受“舞林大会”的刺激,学跳舞的热潮在上海又复苏了。各类舞蹈工作室的报名人数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倍,芭蕾舞鞋和舞蹈用品的销售额也增加,百乐门的舞师也十分抢手。不过奇怪的是,这股风从去年本地版的“舞林大会”就开始刮,到全国版时反而对上海人的影响较小。这也证实了上海电视业的一贯定律:凡是本地走红的艺人和节目在全国反响都平平,凡是全国人民喜爱的节目在上海也难以打开市场。鲍晓群说:“海派特色本身是件好事,但现在被误解了。”在他眼里,央视的“非常6+1”是全民大娱乐,湖南台的“谁是英雄”、“超女”是民众大娱乐,而上海的娱乐是时尚化的。可事实上,这种所谓的时尚不是高级秀场上的时尚,而是草根的时尚。百乐门市场部的人士就说,看了“舞林大会”后来学跳舞的都不是高端人群,他们只在白天跳,比较贵的晚场舞并没有受到电视节目的影响而有所增加。■ 舞林大会东方卫视乱舞与星共舞综艺内地综艺群星真人秀节目娱乐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