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榜,先上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一虫)

想上榜,先上市0

相信多数人都想成为大富豪。因此,我们似乎有必要研究大富豪们身上的共同点。励志书及人物传记言之凿凿:他们打小就有异常的言行。对此,可以姑妄听之,但不可深信,否则便可以断定你与富豪无缘。看看2006年“胡润500富豪榜”吧!尽管男女比例高达14∶1,首富却是女子——张茵;尽管前10名富豪中有8位涉足房地产行业、6位靠卖楼发家,500富豪中毕竟还有74.5%在其他行业掘金。出生地在东南沿海(江浙闽粤沪)的比重是高了点,但也没超过55%。

今年的前九大富豪均拥有上市公司。他们的个人财富基本上以在上市公司中所占的市值为主。首富张茵拥有29.87亿股玖龙纸业(2689,HK),受益于近期股价的上涨,当前市值约为280亿元,已高于胡润所测算的270亿元身价。次富黄光裕拥有15.65亿股国美电器(0493,HK),当前市值约为100亿元,占到他的一半身价。“探花”朱孟依也有七八成的财富集中在合生创展(0754,HK)身上。排名第四、第五、第七名的许荣茂、施正荣、陈卓林全部身价都依赖于世贸房产(0813,HK)、无锡尚德(STP,NYSE)、雅居乐(3383,HK)等上市公司。第十大富豪许家印也刚刚转让了旗下上市公司S绿景(000502,SZ)的控股权。我们粗略算了算,前30大富豪中大约只有6位未曾拥有上市公司;这6位中还有2位富豪分别参股了2家以上的上市公司。套句用滥的话:富豪们不是已经上市,就是在上市的路上。

拥有上市公司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富豪们可以通过上市得到充分曝光,顺利进入“胡润”、《福布斯》等排行榜“星探”的视线。因为上市公司有公开披露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持股数量的义务,资产状况也相当透明,市值计算简便易行。2006年,胡润榜上财富上升最多的前四大富豪张茵、施正荣、陈卓林、钟声坚,一夜暴富的原因均是旗下公司IPO上市成功。胡润统计,上市令他们的身价分别上升了240亿、155亿、111亿、110亿元。有类似经历的富豪还有很多,人们应该还记得往年的上市明星,如盛大陈天桥、百度李彦宏、网易丁磊、国美黄光裕等。资本市场给股票的定价往往会数倍、数十倍高于它所隐含的净资产值,产生聚变反应。举个例子,某富豪原本100%拥有A公司,公司净资产值(资产—负债)为1亿元。现在以5倍于发行前每股摊薄净资产的定价(即5倍市净率)发行30%新股并公开上市,募得资金1.15亿元,上市后总市值达到10.75亿元;该富豪名下财富增至8.27亿元。可以说,上市是财富的催化剂,宛如点石成金的魔术,体现在高科技及互联网企业身上尤其明显。当然,这里头有不少“虚”的成分,主要是资产作价评估方法变化所带来的“纸面富贵”而已。但它也有“实”的成分,因为上市募得的巨额资金往往能够帮助富豪进一步拓展他的事业。仍以A公司为例,假设它的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为20%,某富豪的1亿元净资产1年后可以增至1.2亿元。上市之初,A公司净资产2.15亿元,1年后增至2.58亿元,该富豪名下净资产相应地上升到1.98亿元。从1.2亿元到1.98亿元,增长了65%!倘若A公司股价的市净率仍为5倍,富豪名下市值将高达9.9亿元。

正因为上市的诱惑太大了,上述的三大好处(透明与曝光、市场作价、募集资金)也可能害死人。从2001~2005年,胡润榜前100名富豪中起码有10位相继陨落。他们都曾控股、参股一家或多家上市公司,其中8位出事的原因跟上市公司直接相关,包括周正毅、顾雏军、德隆唐氏兄弟等。常见的罪名包括: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虚假出资或虚报注册资本、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等。上市之后,富豪知名度提升了,所谓“枪打出头鸟”,自然会惹出一些麻烦;再者,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受各方面的监管、监督,由不得股东胡来。目前,国内大富豪们比较热衷于海外上市,个中原因固然有很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想获得境外身份并更好地保护私产的意思。其实,这一招儿只适合于清白守法的富豪,因为海外的证券监管更为严格,杨斌、顾雏军、黄宏生、周正毅等就是前车之鉴。如果你想做一位低调的富豪,名下企业也不缺资金,上市无异于画蛇添足。但是,又有谁真正喜欢锦衣夜行呢?■ 股票上榜上市净资产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