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冯小刚:“螺丝钉最好还能挪到其他的地方”
作者:马戎戎(文 / 马戎戎)
( 冯小刚和徐帆 )
三联生活周刊:什么时候开始想拍一个王侯将相的故事?
冯小刚:其实就是王中磊给我这个剧本之后开始想的。以前没想过,因为拍这种王侯将相,古人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更多是依靠剧本提供给我的。我比较熟悉小人物的情感,站在一个小人物的角度去想一个大人物的行动。我没办法,只能拿他当一人来看,我觉得,他的那种欲望,杀他哥哥当皇帝,有没有更个体的想法?他事实上是喜欢一个女人,是为了一个女人。他的死,也是对爱情的失望,男人有的时候真的很难琢磨。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看来,你的这种情感处理并没能引起观众共鸣。
冯小刚:我觉得观众还是从一个帝王的角度,而不是从一个人的角度。我们经常说要写出一个人,但是真的这么做的时候,还是有阻力,大家还是更希望看到一个皇上。
三联生活周刊:这个故事打动过你么?
冯小刚:这个故事没打动我。你要被打动,也只是技术上能被打动。他们那里头,包括那些事,都离你八丈远。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为什么还要拍?我记得你以前说过拍喜剧比拍大片难的话。
冯小刚:我确实觉得它比拍喜剧容易。不信咱们可以比呀,那个要走心,这个想走心都不知道该怎么走进去。可是做这样的电影,我可以从技术上知道,你别老以为我是拍喜剧的就拍不了这个。我觉得我拍喜剧比这个难度大。
三联生活周刊:每个导演都向往拍大制作么?
冯小刚:很多题材,如果不是大制作,就浪费了。比如你不见得去拍这个,但是会想,如果我拍的话,会呈现什么样的东西。这样,就不能像那些大家看惯了的我的电影。
三联生活周刊: 《夜宴》和其他的华丽大片有什么本质上的不一样么?
冯小刚:其实《夜宴》的效果,不是华丽,不是那个。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对色彩有控制,华丽用在这方面不合适。这样的色彩,起码我没有看到过。你看那些古装片全披金戴银的。空间首先就开阔,我特别不喜欢色彩斑斓,颜色用得越多越没有想象力。
我们的制作和视觉做出的努力是格调,这种格调是伤感的、诗意的。我就想做一个不一样的给大家看看,我在做一个我想象中的古装戏。我相信,过了几年,大家再回头来看这个,会更客观。等沉淀下来,拉开时间距离以后。很多电影,你现在看,和当年看是不一样的,《夜宴》也是这样的。拉开时间距离以后再看,我也不会止步在这儿,会去做更不一样的类型,这样自己的选择就宽。尚有余勇、年富力强的时候能做些尝试,去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失败也好,成功也好,它都比你之后干不动的时候回头后悔要好得多。
对这电影,我觉得我拍得非常满意。
三联生活周刊:满意在什么地方?
冯小刚:我就是要做一个东西,艺术性和商业性融合得很好。我自己认为,《夜宴》是中国电影里这两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东西。
三联生活周刊:戏里的动作部分是出于商业性的需要么?这是海外片商的需求么?
冯小刚:我不想拍一个动作片,我不想拍武侠片,我也不喜欢拍武侠片。你如果把它误会成是个武侠片,那误会就太大了。我是想拍一个故事,我觉得这电影就是——真的是必要的。举个例子,我拍这个棍刑,很多影评人觉得这棍刑是为了给外国人看。但事实上我是想说,他发明了这个棍刑,这个棍刑反而用在了他自己身上。大家说这东西很残酷,有没有必要?但是如果我就到“杖毙庭下”就完了,章子怡的性格就看不到。打得如果不足,何来太残酷?所以这些事我已经懒得解释,看得出来就看,看不出来就算了。但是假如你看不出来,让我同意你的看法,我没办法,因为你智商低。海外片商也没有要求棍刑。他们要求章子怡打,别人打不打无所谓。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承认这片子有缺憾的地方么?
冯小刚:你要问有没有缺憾,肯定有,但是不是大家想的那些?比如我觉得盛和煜的台词写得非常好,为什么有人会笑?帝王在外面用的是文言文,但是在后宫里跟喜欢的女人是会说家常话的。盛和煜说他看到明朝皇上批的奏折,上面文白相杂。皇帝都是大知识分子,但他同时也是帝王,他有底气说很直接很白的话。那样一个人物,根本没有被语言拖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出戏的韵律和节奏感要往莎剧的味道上走,但是中国贵族的味道。这出戏的节奏感,我觉得还是很有工力的。
我说的是诚恳的话。我仍然可以让你看到,我拍一东西是这样的,最起码从视听上、故事上不会让大家觉得看不懂。视听上我会让大家感觉到一种新的格调,是你原来没见过的。越人歌是伤感的,视听上也是伤感的,伤感里还流露出一种诗意。我觉得这是另外一种情绪,有些东西没理由让我感动。所以别人跟我说,这电影没打动我,我不说什么。但是要说台词不好,我不同意。
三联生活周刊:你刚才说,《天下无贼》也是很成功的,《天下无贼》的路子不能再走了么?
冯小刚:我觉得,我总是碰上这样的情况:我拍出一个新东西,大家都不认账。但是当我拍出下一个东西来的时候,大家又总是拿我这个东西和上一个东西来比较。我拍一个《甲方乙方》,当时大家说,这哪是电影,这是小品。后来我不拍这个的时候,大家又说,嘿,《甲方乙方》好啊。拍《手机》的时候,大家说平庸。后来拍《天下无贼》,大家又说,还是《手机》好,直指社会现象,有力量,说《天下无贼》是乌托邦,没根基。拍《夜宴》,大家又说,《天下无贼》好啊。
我原来拍电影的时候,都没人跟我讨论“艺术”话题,首先跟我讨论的是,你这是不是一个电影。我有时自己坐电脑前头,就乐,现在他们开始跟我讨论艺术了。也没有人再说,我是不是拍的电影了。
三联生活周刊:但是,你自己的目标在哪里?
冯小刚:我肯定是要做商业电影,讲一个好的故事。这并不妨碍我看《小武》,看《卡拉是条狗》。我看的时候,觉得这剧本特好,但我知道我拍不了。你让我去拍这个,投资人也不干。我就拍我的商业电影。但我有一个理想,把商业电影拍得——它的艺术含量、美学含量不低。你看,斯皮尔伯格也拍大片,但他的大片很有创造性,跟伍迪·艾伦不一样,跟奥立弗·斯通也不一样。
再一个就是说,把自己想拍的都拍了。有人找我拍古装片,我问人家,你相信我么?说,我信,那我就拍了。然后我就想拍战争片。
三联生活周刊:你会觉得《金刚》、《指环王》是商业电影的极致么?
冯小刚:我知道这些是商业片,但都是我特别不喜欢的。不知道谁跟谁一拨儿的,分不清。我更喜欢《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单》、《教父》、《兵临城下》、《沉默的羔羊》。商业片有好多种类型呢。有些看完了,你就觉得特别充实,也未见得是大制作,但是是商业电影。
三联生活周刊:可《夜宴》显然不是这一类的。
冯小刚:我觉得,这个戏拿出去,证明了我的制作能力。差不多1300万美元拍这个戏,这个戏是个3000万美元制作的你也信。因为他们都用3000万美元拍的,我用1000多万美元来拍,请的还是这些人。
我觉得这个社会是势利的。这个戏拍出去,再喜闻乐见,老百姓喜欢,电影局国庆招待会,元旦的、圣诞的,都有电影的派对,从来也没想过拿冯小刚的片子去招待他们。
三联生活周刊:就像川菜,大家都爱吃,但是国宴招待不用它?
冯小刚:对,但是招待那些人,都用粤菜。其实那些人没一个爱吃粤菜的,弄得吃一东西还洗手的。但《夜宴》这回,我就明显能感觉到。跨国公司看了会儿说,这片子的导演不错,是不是可以找他来拍一个广告。以前他们碰到这个,只会想到张艺谋。因为他不了解你这个。你给他看这个《甲方乙方》,他看不懂。举个例子,国外片商以前不知道有冯小刚这么一号人,但是《夜宴》做完,再谈,一说,冯小刚,拍《夜宴》那个,他们就有印象了。
三联生活周刊:可是大家的日常生活更需要川菜呀。
冯小刚:因为你们掌握着笔杆子,老是说“大家”怎样,在你们这个环境里,你们就觉得“大家”怎么样了。可是“大家”觉得《疯狂的石头》这么好看,怎么才拿到了2000万,《卡拉是条狗》,怎么才700万?我是觉得你们跟观众脱着节呢。
观众脑子里没那么多弯儿去想这事,他掏钱买票,就是好看不好看。你是不是导演转型?不重要。是不是因为是大片我就烦?不重要。他就觉得,首先要有个高度的注意力,我身边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我就注意到了。我举个例子,在香港,我的电影,说是现实主义的,怎么弄,票房都上不去。这次,一包装,又是袁和平又是章子怡的,马上就上去了。最受关注的是《穿PRADA的恶魔》,然后就是《夜宴》。观众要看大制作,但是我们本土没有与之能抗衡的,对不起,人家就去好莱坞了。不是说我不谦虚,媒体提的意见我不听,我就是说,按照媒体提的意见,我一走,我死了。真的是这样。我太了解观众了。
三联生活周刊:就是说,你觉得市场还需要古装片?
冯小刚:写文章的人觉得观众不爱看了,真到观众那儿去,到市场那儿去,是不是这样?《夜宴》的DVD版权卖了200万美元。你拍一战争片,没心没肺的,人家说,冯小刚的,多给你点,500万人民币。拿到电影院,电影院的一看,一个明星没有,全不认识。那这档期,还是一个古装片,有大明星的,电影院一看,这好档期不给你了,给你一个边沿的档期。
我的下一部电影是《集结号》。这样的电影需要很大的制作费,因为低了拍不出那感觉来。1000万美元,那么大制作,这种片子我又不能找明星。这种战争片要特别感人,用明星的感觉不对了。你找个港台大腕来,往那里一戳,不是那么回事。可能这个故事比《夜宴》对普通观众来说更有吸引力,可是一个1000万美元投资的电影在海外,没有人接你的话茬儿,在国内起码要卖2亿元。那投资的压力有多大?《赤壁之战》,5000多万美元制作,一定还好卖。你拿到海外去,还是好卖。我们也想做一个尝试,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观众看腻了古装片?如果成立,我们就拍这个战争片,《夜宴》卖1.5亿。战争片就能卖2亿。可是它未见得成立。
我们一个影片这么大的投资,是一个中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全年的利润。资本家才不可能说,您想拍什么就拍什么。资本家是最考虑观众了。谁是最为人民服务的?资本家,他不为人民服务,就要赔钱。你看我现在拍这个战争片,把大枪大炮运到浙江去,光运输费就上百万。上了贼船就得拍。《夜宴》追加投资,毫不犹豫就追,因为他们知道市场,有嗅觉。这个战争片就不敢追加预算,因为风险太大。记者写文章,笔下不承担经济责任。投资人这个笔一下去,就要承担经济责任。你再说看腻了,它好卖,我还得做这个。
三联生活周刊:你眼中的观众是谁?
冯小刚:观众很抽象,用大众比较合适。看《夜宴》的人可能有500万人,只要有300万人说好,就行了,但我肯定要照着这300万人去拍。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怎么看观众的笑场?
冯小刚:笑场不笑场的问题。这个,我现在想起来,是和观众对葛优的认识有关系。比如今天这几个媒体,我问他们,要是姜文说这话,你们会笑么?他们说,不笑。但是我特别不想找一个公式化的皇帝,有这么几个适合演皇帝的,我怕他们是架出一个皇帝,而不是“嫂嫂能不能松手”的那种眼神闪闪的皇帝。葛优演这个人吧,挺适合的。厉帝篡位他本身骨子里就不自信。先帝一定是个能征善战的人,厉帝就是个玩点心计的,本来就不该当皇帝的人。
还有,也是跟现在人的心态有关系。现在很多人都讲诚信,但一点诚信没有。现在是,你严肃了就会遭到所有人耻笑。大家有点无政府主义,你但凡要正经点,就要被嘲笑。但是这个戏不能做成一副刀枪不入的样子。我看调查,笑场的人是一半一半。其实葛优和我都想做一个突围,我们现在突围,尚能保住有一半人不笑。再过两年你看,就彻底成魔咒了。现在葛优还可以演个皇帝,你要选周星驰演这个,所有人没看就会笑。导演也是这样,继续演这个被死钉在上面。我觉得这个是有意思的,但是螺丝钉最好还能挪到其他的地方。■ 其他螺丝钉夜宴甲方乙方电影专访地方天下无贼综艺节目三联生活周刊冯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