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归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卓别灵)
美国媒体在推介成龙新片《宝贝计划》时说:“如果你喜欢《三个奶爸一个娃》和《婴儿出游》,你一定会喜欢这部电影。”用来给《宝贝计划》做参照的这两部影片都是脍炙人口的喜剧,一个用男人照顾婴儿时的洋相百出做噱头,一个用婴儿在惊险处境中捉弄成年人并化险为夷制造笑料,如此一类比,你立刻就明白《宝贝计划》会是多么温馨可笑。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宝贝计划》的一款海报足以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三个蟊贼打扮的男人,一个是国际巨星成龙,一个是动作片和喜剧片都擅长的年轻偶像古天乐,还有一个是当年的市井喜剧笑匠许冠文,老中青观众都能覆盖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对所有人都具杀伤力的人物——穿着蟊贼服装的小“卑鄙”,他就是《宝贝计划》中的宝贝。
成龙扮演的“人字拖”嗜赌成性,古天乐扮演的“百达通”风流浪荡,他们赚钱的唯一途径是偷。一天,许冠文扮演的幕后老板“包租公”给他们联系了一单价值3000万的大买卖,为一个变态的富翁偷一个小婴儿。婴儿到手后,阴差阳错滞留在“人字拖”和“百达通”手中几天,与小“卑鄙”相处的这几天,唤醒了两人内心深处的良知,也最终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宝贝计划》实际上讲的是个很俗套的故事,主题也是劝人向善,没什么新意,但是却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精彩和亲切,原因是成龙在片中不再追求创新和突破,而是重拾了过去曾经有效,这次证明仍然有效的方法。比如人物关系的设计,“人字拖”有个恨铁不成钢的年迈老父,“百达通”有个一直被忽视、又深爱着他的娇妻,“包租公”有个因失去幼子而精神失常的老婆,连陈宝国扮演的大反派,也是一个痛失爱子的富豪。这些关系本身就潜伏着煽情的线索,随时可以引燃。
不过,《宝贝计划》最出色的还是动作戏。成龙曾经说过,他的电影是先有动作场面的构思,然后才有故事的。打斗大致有五段,中间和结尾有两段惊险的重头戏,其他几段以搞笑为主。这样的结构从二十几年前就屡试不爽。片中“人字拖”被债主逼得跳楼,“人字拖”和“百达通”在马路上追婴儿车,以及各色人等聚集在“百达通”家里,各怀心思互相打马虎眼的段落,由时间巧合营造的喜剧感让人不由得想起《A计划》和《奇迹》中的经典桥段。
这几年常有人感慨“成龙老了”,成龙自己也在探寻新的创作风格。“创新”,大概是所有艺术家面临的课题,《赖声川的创意学》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我自己知道今天的戏剧观众在不断寻找新的东西。对于我来讲,这带来许多多余的压力。因为我不能全心全意寻找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反而在创作背后还要考虑现代观众所要看的‘新’。”
赖声川又引述作家刘易斯的话来解释什么是他认为的“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在文学和艺术的创作中,谁执著于原创性就不可能做出原创性的作品。反过来说,只要你单纯地努力说出真理(一点都不在乎说过多少次),你10次之中会有9次具有了原创性而不自知。”
《宝贝计划》让成龙回归了属于他自己的“最合适的表达方式”。从《超级警察》开始,成龙一直在刻意求新求变,故事必定是跨国题材,演员必定是国际阵容,直至去年的《神话》,还有了吊钢丝、电脑特技和千军万马的大场面。这些尝试可以维持成龙电影的票房成绩,但是却难以获得评论界和观众的口碑,人们还是怀念他纯香港市井风格的杂耍动作喜剧,那才是成龙电影的巅峰。《宝贝计划》重现成龙的巅峰风格,他又做回小人物,故事发生在香港,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中融入多种娱乐元素和浓厚的人情味儿,让人笑中带泪,泪中有笑。特别是,一个普通的场景,一件日常的小道具,以及最常见的交通工具,都被成家班设计出惊险巧妙的动作戏和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观看时那种痛快酣畅的感觉,也和看他当年的代表作如出一辙。
从终点回到起点,成龙这次心无旁骛。■ 成龙人字拖宝贝计划电影喜剧片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