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最后疯狂的封闭式基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周一凡)

期待最后疯狂的封闭式基金0

封闭式基金在中国市场上已有8年的历史,由于国内基金市场环境、封闭式基金本身固有的缺陷等原因,从2001年9月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发行之后,封闭式基金就陆续减少了发行,2002年8月最后一只封闭式基金银丰成立,此后再没有封闭式基金发行。近期,各大研究机构相继发布封闭式基金投资策略报告,不约而同地把封闭式基金投资的关键时点定在明年4月和5月,明年4月是封闭式基金年度分红的最后时限,而5月是9只小盘封闭式基金的集中到期时间,封闭式基金到期“封转开”(即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和2006年年度的巨额分红成为基金未来一段时期的两大投资主题。

折价率带来套利空间

2008年前将有25只封闭式基金到期,其中2007年将有19只封闭式基金到期。根据管理层对于封闭式基金“自然到期,平稳转型”的指导原则,这些基金到期清算的可能性不大。延长封闭期,持有人又很难接受。再从第一只到期的基金兴业成功“封转开”的情况来看,明年到期的这些基金可能性最大的解决方案是“封转开”。

目前,从封闭式基金持有人情况来看,机构高比例持有是其最大的特点,并且机构持有的比例呈现不断抬高的特点。从今年半年报的情况可以看出,基金景阳、安久被机构持有的比例超过了80%,机构持有的比例超过70%的有18只,只有13只封闭式基金被机构持有的比例低于50%,但被机构持有比例最低的基金汉兴也有34.46%的机构持有率。国盛证券的分析师王剑认为这充分表明了机构对封闭式基金后市的信心,显示了封闭式基金有较大的向上潜力。在没有价格大幅上涨之前,封闭式基金下跌的空间是有限的。

而从机构持有比例来看,机构持有的封闭式基金的比例与规模成反比,可以看到的是,在被机构持有比例低于50%的13只基金中,只有基金裕泽一只是5亿份规模的品种,其他全部都是20亿份和30亿份的基金。而被机构高比例持有的基金则以小盘的基金为主,基金安久、普润、久富、兴科等5亿份规模的基金都被机构重仓,可见机构更加青睐小盘品种。从存续期的情况来看,那些到期时间长的基金被机构持有比例较低,而近期就有望到期的基金则被机构高比例持有。由此可以看出,小盘和到期日较近的封闭式基金是机构重点持有对象,也是近期最有望表现的品种。

由于长期以来,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价格表现并不突出,而净值却一直强于股指的走势,使得封闭式基金具有极高的折价率水平,今年以来无论是大盘出现强劲的上涨还是平盘整理的走势,封闭式基金的价格都没有出现超越净值走势的表现。以9月11日收盘为例,有19只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高于40%,其中基金汉兴和景福的折价率还超过50%,大盘封闭式基金的平均折价率超过了40%。

如此高的折价率既凸现了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同时也表明了封闭式基金具有了未来上涨的动力。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封闭式基金将转为开放,必将使得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价格与其净值趋于一致,那些折价率高于40%的封闭式基金理论上存在着上涨近70%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大盘股指是整体向上的,封闭式的净值能够保持较稳定的增长,则封闭式基金出现价值回归式的价格上涨会是必然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王剑说。

据统计,在53只封闭式基金中有15只将于明年8月底前到期,这些基金的折价率基本介于10%~15%之间。这意味着,投资者购买这些封闭式基金,在到期封转开后,有望获得10%~15%的毛利润。在扣除二级市场的买入佣金及1.5%的赎回费等成本后,套利利润仍很可观。

同时,投资者在套利前需要考虑大盘的系统性风险。如果期间股市下跌,指数不能维持在1700点附近,封基的净值也会受到损失,套利利润会减少。对于这种风险,有分析人士称,在股指期货推出后,股指期货将激活800亿封闭式基金,因为投资者可在买入封基的同时放空股指期货,以部分锁定系统性风险。

有专业人士指出,目前封闭式基金依然维持着极高的折价率,一旦股指期货开闸,封闭式基金必将成为套利资金的首选。大量资金的介入,必然推高封闭式基金的二级市场价格,直至套利空间消失。因此,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前夕介入,可谓正当其时。

假定在2005年12月30日,市场上已存在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合约乘数为100)。为方便起见,假定指数期货合约与现货价格一致(即基差为0)。此时,兴业的净值为0.873元,市价为0.769元,折价率为11.9%(对应的收益率为13.5%)。投资者在买进1000万份基金兴业的同时卖空60手9月份到期的沪深300指数合约,持有成本为769万元(不考虑手续费)。到2006年8月8日,投资者在现货市场上盈利301.1万元,期货市场上亏损197.15万元,盈亏相抵后收益为103.95万元,那么投资者在8个月之内可获利13.51%。即便考虑保证金(比率按10%计算)的持有成本,收益率也达12.69%。为避开较长的“封转开”的等待时期,投资者还可以在到期前择机卖出基金并对期货合约进行平仓,以便获利了结。

月月分、季季分、年年分

另一方面,封闭式基金分红的积极消息已经传来,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有几只封闭式基金的分红已经“行动起来”,而在通过所谓“月月分、季季分、年年分”的积极分红举措起到了降低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的效应。据悉,对于督促封闭式基金分红,监管部门的意见是并不强制规定分红次数,但每年一次分红对于封闭式基金而言“只是底线”,封闭式基金的净值增长只要达到一定水平,就应该进行分红。

基金2006年中报统计显示,53只封闭式基金已经积聚了132亿元中期可供分配收益,然而中报过后只有基金泰和与基金丰和两只基金进行了5.6亿元的中期分红,剩余126.4亿元收益等待分配。此外,今年基金中报还显示,封闭式基金还有217亿元高于基金面值而尚未实现的收益,这些收益都成为封闭式基金年终分红的基础。

在53只基金中,现在有7只基金因契约中规定每年至少分红一次,从而具备中期分红的法律基础,它们分别是久嘉、科瑞、鸿阳、银丰、通乾。类似的基金,如嘉实旗下的丰和、泰行已经进行中期分红,从而为其他5只基金提供了示范。对于其他具备分红能力的基金,由于其契约中规定每年分红一次,因此如果要进行中期分红,还须修改契约。从目前情况看,投资者希望中期分红的呼声较高,部分基金公司及管理层也有积极回应这种要求的意愿。

根据《基金法》相关规定,封闭式基金年度分红规模不少于基金可分配收益的90%,并且在第二年4月底之前完成分红。明年1月份基金四季报的季度可分配收益数据公布后,投资者就可以计算出每只基金年度可分配收益情况,明年3月底的基金年报中将正式披露基金年度分红规模和比例。从历史情况来看,封闭式基金的年度分红一般都发生在第二年3月底和4月。

业内人士认为,多数封闭式基金今年上半年净值增长率都远大于已经实现的可分配收益比例,这就为封闭式基金在今年下半年逐步实现上半年的浮动赢利提供了比较充裕的时间。如果今年年底上证指数仍然可以维持在1700点左右或者高于1700点,2006年年度封闭式基金可分红收益一定会超过上半年的132亿元。

海通证券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后认为,在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不变的情况下,今年中期的分红规模可以给封闭式基金整体带来7.5%的上涨空间。其中,基金科汇和基金兴科上半年已实现收益都超过了每份基金0.4元,而基金科汇浮动赢利也达到了每份基金0.4元。

因此,有基金分析师表示,如果投资者有为期半年到1年的理财计划,明年上半年到期的小盘封闭式基金将成为收益率最为稳定的投资品种之一。即将到期的小盘封闭式基金在股票投资上比正常基金会更加稳健,也使得小盘封闭式基金单位净值下跌的空间不大。■

什么是封闭式基金“折价率”?

当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低于实际净值时,这种情况称为“折价”。折价率=(单位份额净值-单位市价)/单位份额净值。根据此公式,折价率大于0(即净值大于市价)时为折价,折价率小于0(即净值小于市价)时为溢价。除了投资目标和管理水平外,折价率是评估封闭式基金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解决封闭式基金大幅度折价的方法有:封闭转开放、基金提前清算、基金要约收购、基金单位回购、基金管理分配等。

例如,某封闭式基金市价0.8元,净值是1.20元,我们就说它的折价率是(0.8-1.20)/1.20=-33.33%。■ 净值基金封闭式封闭式基金基金收益最后疯狂基金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