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海新区:金融改革试验田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天津滨海新区的热度越来越高。今年5月份,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滨海新区所在的环渤海地区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
在国务院的有关意见中,指出了滨海新区发展的4项工作重点,其中第一条就是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正是这一“先行先试”的指示,让滨海新区成为金融界关注的中心,从9月份开始,滨海新区在金融改革方面的步伐明显加快。
9月5日至6日,银监会和天津市政府联合组织了一个外资银行考察团,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外资银行代表到天津滨海新区参观考察,并举行座谈会,天津市市长戴相龙、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王兆星等人出席。在听取了滨海新区的发展规划、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改革等情况之后,汇丰、花旗、东亚等外资银行代表对滨海新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多家与会外资银行代表在会上表达了在天津设立或升格分支机构的意愿。
9月9日,天津市政府主持召开了“天津滨海新区开放与金融改革创新高峰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机构均派出高层出席,并在会上明确表示支持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这也是“一行三会”首次在公开场所对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一起表态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提出了在滨海新区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的想法,吴晓灵说:“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确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无论是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试点,还是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国家级产权交易市场,都有条件在诸如企业并购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股(产)权交易市场等股权融资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融资方面闯出一条新路。”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提出了“以监管促发展”的思路,刘明康表示:“积极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和建立一个门类、功能齐全,结构优化,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组织体系;支持滨海新区大力开展金融创新,支持金融机构在组织结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与金融市场创新;继续支持外资银行在滨海新区开设机构,享有西部开发金融支持政策和绿色通道待遇,为推动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提供良好监管服务。”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姚刚表示:“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滨海新区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促进滨海新区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支持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本地区做优做强。”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分析了保险业对滨海新区的意义,认为保险业不仅可以为滨海新区发展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还可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完善滨海新区的投资环境。
如果说,“一行三会”领导的表态还大多停留在设想层面,天津市市长戴相龙透露的信息,则让人听到了滨海新区金融改革越来越近的脚步声。今年,戴相龙在不同场所传达了“金融天津”的思想,并提出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的四大重点: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开展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创新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以及外汇管理改革,这些金融综合配套改革,将在审批同意后逐步展开。
最近一段时间,戴相龙更是频频出席各种论坛,向外界传达滨海新区金融改革的具体举措。9月12~15日召开的国际金融论坛上,戴相龙着重谈了“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创新做些什么”,透露了滨海金融改革的最新思路。戴相龙指出,一是大力推进2006第一期60亿的环渤海产业基金和环渤海管理公司的筹备,一共有4家企业发起,60亿的环渤海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即将成立。同时鼓励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房地产投资渗透基金。结合资金信托,可以打破原来投资公司的限制,把天津逐步建成我国产业基金发行管理和交易的中心;允许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最好是刚刚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天津设立机构,办理证券保险、金融租赁业务;国家外汇改革在天津滨海新区推出7项先行先试。其中包括改变强制售汇制度,逐步实现居民和企业的意愿结售汇,出口企业的经常项目账户,保留多少外汇,保留多少时间,由企业自己决定。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人民币的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金融混业经营、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这些都是我国金融界多年来裹足不前的领域,如果能够取得试点成功,不仅是对滨海新区的贡献,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推动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
在滨海新区的热潮一阵高过一阵之际,也引发了人们对邻居北京的思考。8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批复,首次明确天津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而北京的定位则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放弃了经济中心的提法。虽然北京和天津的分工协作开始由此清晰起来,但在金融中心的竞争上还将继续,两个城市的市长都有着相当丰富的金融工作经历,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曾任央行副行长和建行行长,天津市市长戴相龙有着交通银行行长和央行行长等经历。北京和天津在两位金融市长的带领下如何竞争,也成为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对于天津市金融中心的提法,戴相龙似乎出言谨慎,在国际金融论坛上,戴相龙对天津市金融地位的表述是,“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天津在金融改革上获得的政策支持不仅给北京带来竞争压力,也让其他一些城市感到了眼热和失落,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其实现在大家都只是看到了滨海新区的机遇,却忽视了先行先试的风险,一定程度上,滨海新区也是在为我国的金融改革做探索,以前一些难以推进的改革,比如金融混业经营、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等等,如果这些改革在天津取得试点成功,对于将来的全国范围内推广无疑大有裨益。对于天津和北京的金融竞争,其实两地在金融领域各有所长,更应该看到他们的合作机会。”■
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
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滨海新区的近期工作重点是,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支持天津滨海新区进行土地管理改革;推动天津滨海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给予天津滨海新区一定的财政税收政策扶持。 改革金融试验田滨海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