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金钱,听不得忽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一虫)

由于工作的关系,当股市转暖之后,笔者经常接到亲朋好友的电话。最新的一位咨询者是位女律师,绝对不乏理性。当股指涨至1720点时,她忍不住想买基金了。这并不是个坏主意,但我还是劝她三思而后行,因为赫然听到话筒中有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女声轻巧地说道:“听说闭着眼睛随便买一只股票型基金,每年也能赚个30%~40%。”这话倘若搁在去年年底时说,且仅以“一年”为投资期限,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对的。如今听来,就是一个大忽悠,不靠谱。真要有如此好事,我们都不用上班了,在家等着钱生钱即可。根据经验,投资于股票、股票型基金的多年平均收益率通常只在10%左右。然而,女律师又觉得10%收益率太少了。

类似的忽悠其实数不胜数,不像赵本山的“春晚”小品,一年才那么一回。记得6年多前我刚入行时,香港回来的老板抱了一大叠外资大投行的英文研究报告说,全部啃完,跟人好好学学。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某大行对中华网的估值,恨不得定到100美元/股的价格。结果呢,6年多过去了,网络股几度沉浮,中华网的股价却只有5美元多。2001~2002年的网络股低潮时,它的股价更是徘徊在4美元左右。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盲目崇拜外资投行了。当市场狂热、情绪高涨时,大多数专家、研究员也可能会失去理智。他们的态度会突然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运用各种“先进”的估值工具来说服自己及他人,以迎合市场。要知道,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借口,最容易欺骗的就是自己。

作为学院派正规军的研究员尚且如此,各类股评家的可信度就更得打点折扣了。后者的专业水准、道德品质不见得不如前者,只是他们贴市场太近,利益挂钩过于直接,出产的又是“快餐”,故留下了很多的负面记录。早期被忽悠过的股票中最有名的要数四川长虹、深发展、青山纸业等。香港回归那年正逢大牛市,长虹最高涨至66元。不少股评家鼓吹它能涨到100元,如今9年多过去了,复权价只有8元左右。深发展曾被称为“任何时候、任何价位卖出都会后悔”,时价49元,今天的复权价只有15元左右,当年没卖的股民肠子都悔青了。青山纸业则是2000年以后的故事了。最早到央视做股评的某位著名股评家在股价13元时进行推荐,号称“咬定青山不放松”,目标价可达40元。随后,该股上涨了近40%便开始下跌,今日的复权价仅剩6元。此事导致该股评家的口碑急转直下,最终被监管部门暂停业务资格。受骗的人多了,搞得证券工作者的名声都不太好。但不知道是因为中国人多,还是大家记性都不好,股评的市场还很大。

说来惭愧,笔者偶尔也会被人忽悠。今年7月初中行A股上市,发行价3.08元,当时觉得上市后定位也就是在3.5元左右。哪知,A股上市前夕,中行H股股价非常配合,从3.4港元涨至接近3.7港元。当时,不少内地著名券商研究所的著名研究员认为,中行A股定价将在4.0~4.5元。更有甚者,内地某著名财经报纸报道,香港一些经纪商预计中行的A股股价将被定在5元。尽管我对此存疑,却也受到了影响,提高了心目中的定价。哪料它上市后一路下跌,不到一个月就跌破3.3元。最近招行H股在香港发行,发行价格区间为7.3~8.55港元,受到香港人的狂热追捧。某国际大投行称,招行H股上市后的价格将看到12港元。这回,我本人没受到影响;A股价格却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短期内的涨幅达到了15%左右至9.34元。也是这家国际投行,说鞍钢的目标价为3.2港元。目前鞍钢H股、A股价格分别为6.26港元、5.77元。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投资其实是人生大事,就跟买房似的。想想你买房还会投入5万、10万,花一两个月进行装修,为什么在投资前后就不能认真地做些功课呢?钱跟娃一样,只有自家的才会心疼。有些事儿你不能盲从于他人,有些事儿您自个就能对付。比如,可以用谷歌、百度对上市公司、券商或咨询公司、研究员或股评家进行搜索,多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倘若查到它们历史上有过不靠谱的记录,直接打入冷宫。■ 股票投资忽悠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