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和冬天的距离
作者:邢海洋石油在北半球秋天来临的时候开始了猛烈下跌,跌幅近20%,可谓来得正是时候,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上,避开了夏日的飓风和驾驶季庞大的需求;地利则是美国发现了大油田;至于人和,恐怕要算美国经济趋冷的预测了。
对美国经济趋冷的认识发生在7月,那时公布的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率是2.5%,还不及第一季度的5.6%的一半。8月末,新修正的增长率是2.9%,也不尽人意。检查几年来美国GDP的增长情况,每年都是第四季度,也就是节假日连绵的季节增长率稍低,均低于3%,除此之外,2001年到2003年增长率普遍低于这一数字,那是经济正处于衰退的时候,而经济上升期,增速均超过3%这一分水岭。在第二季度出现这样的减速状况的确少见,经济增长几年一个周期,本次上升期起于2003年,那年布什政府开始实施减税政策,过去的11个季度,美国经济总量增加了20%,2.2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GDP的总量,是印度GDP的3倍。如此巨大的增量,难怪全球基本商品招架不住。
更为惊人的是增长方式,20世纪末期美国的经济总量增长更快,但主要发生在信息产业,而这次,多发生在房地产等基础产业,三分之二的增长靠的是消费者拉动。有统计说,几年来美国经济GDP增长90%的贡献来源于消费市场和房地产建设。而从各国经济发展史上看,发达国家上世纪40年代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投资就开始下降了。
全球房产泡沫泛起,完全源于美国刺激经济的低利率政策,2000年底基础利率降低到1%,40年来的最低水平。投资者从股票市场撤资,转而投资房屋,5年里,美国房屋价格暴涨了58%,全世界形成了一轮可观的地产泡沫,据《经济学家》估计,过去5年间,发达国家的住宅总价值上涨了30多万亿美元,涨幅超过了发达国家GDP总和,总价值达到70万亿美元以上。根据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一项调查,2004年,23%的住房购买都是投资性购买而不是居住性购买。
美联储17次加息正是从房地产的暴涨中开始的,甚至去年这个时候,利率已经超过了4%,但长期贷款利率却一直未涨,使人颇有资金将永远充裕下去的幻觉,刺激投资者买房。而长期贷款利率从今年初开始上涨,现在,30年房屋抵押贷款利率已上升到6.8%,这样的利率给房地产市场没有留下什么利润空间,地产市场一下子溃堤。美国商务部公布的调整后的新屋开工数据显示,7月份美国新开工建设房屋179.5万宗,比6月下降2.5%;而全美房地产经纪商协会8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房屋销售下滑4.3%,待售房屋指标则达到13年来的最高位。最惨烈的是新房销售,分析师原本普遍估计,7月份新房销售将从662万套下降到655万套,但实际情况是在连续出现4个月下滑后,7月份仅为633万套,比2005年7月份的713万套下跌了11.2%,为近3年来最低水平,待售旧房增加40%,也打破历史纪录。根据全美房地产经纪商协会的统计,新屋的中间售价为23万美元,比6月份下降8800美元。到今年年底,全美房屋销售预计下降10%。房地产的颓势自然影响原材料的价格,美劳工部公布的7月份核心生产者价格指数则出人意料地下跌0.3%,明显低于6月份的0.5%,是近5个月来的最小升幅。
房地产骤冷是投资人很难预料到的,此前,尽管美联储不断加息,但来自世界各地,尤其亚洲央行的外汇大量流入美国债券市场,几乎无偿地借给美国人,使得长期贷款利率徘徊在6%之下。但廉价贷款总有消耗殆尽的时候,17次的加息,已经使美元成为世界上少有的高成本的资金。加之基础商品价格飞涨,通胀抬头,美联储新主席以防范通胀风险为首要任务,一切都反转过来。反身而观,黄金、石油乃至铜、锌等基础商品的疯狂都发生在那“疯狂的五月”,正仿佛是一部情节剧,总要在最后的大结局达到高潮。
房地产业的降温很容易传导到建筑、水泥、钢材等行业,房贷需求减少更会直接影响到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房产缩水会让老百姓觉得自己变穷了,相应地就会缩减开支,这对于美国的消费型经济影响更大,甚至有悲观的专家学者提出了“滞胀”论,认为美国经济已经陷入了物价上涨而经济增长停滞的“滞胀”状态。对美国经济最不乐观的估计来自德意志银行,它将美国经济今年第三季度的增幅预测调低至1.5%,第四季度和2007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也下调至2%左右。世界银行也把美国明年的GDP增长率从3.4%调低到2.9%。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一个磕绊足以改变基本商品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