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素席)

我有一个不常用的MSN账号,好友栏中只有我自己,我从未将这个账号告诉过任何人,只是偶尔用它在NB和PC之间传送文件。每当我打开这个账号时,看着上面自己的头像,孤身一人,茕茕孑立,我总是想起近年来我最喜爱的南非作家库切(J.M.Coetzee)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你不需要父母。”

周五的傍晚或者晚上,暮色迅速吞噬掉镶着红边的云,夜来得如此突然,让人措手不及。我挤在地铁车厢汹涌的人群里,身边竟围了一圈1.9米以上的壮汉,他们在我头顶上呼气,谈论的声音从高处降落,仿佛一场压迫。然而,在西单站到达的时候,两个肥壮的外国女人推开这重蔽障,她们彼此间用为我陌生的语言对话,手里各自拿着一本Lonely Planet出版的旅行指南,China分册。

我喜欢这样说明书般的小册子,在人们没有时间或者懒于去思考或探索的时候,说明书通常会给你很多不算好也谈不上坏的选择,就像它也许会推荐你后海边上的酒吧,但是不会告诉你在四环之外某小区深处一家甚符合你口味并且老板就跟你同一国度的小餐馆,这样的结果使你失去了很多乐趣——不过也许未必,在知道后者之前,前者对于你而言已经足够。何况对周遭所有事物都尚属陌生的异乡人来说,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熟悉这一切,却已是最好的选择。

很多人迷信这样的指南,一书在手,再打包一个简单的行囊,随时都可以出发。在泸沽湖畔留宿的那个夜晚,因为停电的缘故,我们点着烛火在阳台上弹吉他唱歌,对面房间的几对年轻男女与我们一唱一和,颇有摩梭风情。没过片刻,从二楼走上来一位日本中年男子,用蹩脚的英语与我们交谈,然后要过了吉他,自弹自唱起日本久远的歌谣。湖上吹过来悠悠的风,烛火摇摆不定,男人在唱完之后告诉我们,他只是凭借旅行指南和网上的资讯,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一站站开始自己的中国之旅。那夜我们要了当地的紫米酒,喝得半醉,第二日醒来时已是上午,旅店的老板告诉我们,日本人已经离开前往丽江,而我们也在留言板上钉下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征集同往的陌生人,以增加沿途的欢乐,并减缓经费的压力。

旅行中的人会愈发地孤独,即使途中短暂的相遇与吸引,却也只会让彼此更加陌生。我们如同这颗孤单自转公转的星球上的一座座孤岛,渴望与他人的接近,但是却害怕碰撞带给自己的伤害,只好继续漂浮在茫茫大洋。我们频繁地出发与归来,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漂浮而不是静止,人的孤独才会拥有意义。■ 孤岛人

上一篇: 数学学
下一篇: 小兰和小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