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山·长沙
作者:葛维樱( 展示的毛泽东理发用具 )
韶山
毛泽东出生和成长在韶山,但是使韶山广为知名的,还是1959年他回乡祭祖的那次行程。
韶山冲的毛泽东故居上本来写着:“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毛泽东诞生在这幢普通的农舍家。”1959年6月26日,他回到自己旧居,自己用韶山话念了一遍标牌上的文字后,忽然交代陪同人员:“我的生日不要让外国人知道了。”就此,标牌更改。
他看见自己卧室里的兄弟三人和母亲的合影,用韶山话问:“是从哪里拱出来的?”管理员告诉他是从他外婆家找到的,他告诉别人,这是母亲生病的时候,1919年四人在长沙照的,又伤感地说:要是母亲的病在现在,就不会死。看了很长时间照片,他又说:我的像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韶山冲有三个毛氏祠堂,进了他们家那支的毛震公祠,毛泽东说:不管三七二十一,鞠躬再说。后来他又爬上山,在杂草中找到自己父母亲的坟墓,在坟前三鞠躬,说前人辛苦,后人幸福。随行的省接待处沈处长临时用松枝和野花扎了一个花圈,毛泽东恭恭敬敬地把它放在坟墓上。
( 韶山毛泽东博物馆展出的仿毛泽东办公环境的蜡像 )
他和韶山的同乡们说话非常直接,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召开老人座谈会,老人们说,密植稻田不好,“但听说是您老人家要搞的,我们没办法”。毛说,我没有要搞。我那六条你们知道吗?还让他们多种蔬菜,说蔬菜可以代替粮食。看见公共食堂上的标语,他又反讽说:饭菜样样香,能香得起来吗?有人要吃咸的,有人要吃淡的,年轻人要吃干的、硬的,老年人要吃软的、稀的,你们做得到吗?后来干脆让韶山把食堂下放到户,计划用粮,不要再弄公共食堂。别人说这里亩产800斤,他都表示怀疑。
他对把自己的房子作为故居陈列起来表示反对,告诉村民要是没地方住,可以到他那里架铺。事实上,故居自1949年来就已经陈列开放,毛泽东纪念馆副馆长龙剑宇说,因为30年代被这里的湖南军阀没收,家具都已经散落,是他的弟媳妇王淑兰挨家挨户去找回原来的家具和农具的。1949年,这里迎来了最早的一批参观者——陈赓领导的四野的一个部队。
( 1972年2月,毛泽东身患重病,全身浮肿,在中南海就穿着加大的中山装和这双加大的布鞋接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现由韶山博物馆收藏 )
“文革”时期这里迎来了参观高峰。现在这里的人流仍然很多。每年毛泽东诞辰的12月26日和他去世的9月9日,这里会放三天三夜的鞭炮,地上的纸屑有一尺多厚。
湖南第一师范
( 韶山的毛泽东纪念馆建成后接待游客无数 )
1914~1918年,第一师范是毛泽东青年时期读书的地方,1920年始,他又在师范附小担任主事和国文教员,在这里,他最喜欢的是洗冷水澡。
第一师范的所有建筑都毁于1938年的长沙大火,唯一留下来的就是一口水井。1968年,国务院特批500万元复建,按照当时人的热情,一年时间就复建成功,还是仿日式建筑,据说墙上的青黑色涂料当时也是进口的,院子里还栽了一些樱花。
( 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旧址 )
毛泽东始终没有回过第一师范,有一次他的车队从学校门口过,被他当年的同桌、后来的校长周世钊拦下来,但他没有进去,说是怕打搅学生上课。但他给这里题写了校名。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留下很多故事,最著名的大概是他的锻炼方法,一是他创造了一种“六段运动”,二是冷水浴,他每天黎明,就跑到水井边用冷水洗澡,一年四季都不中断。现在还有很多人来,把这口井的水带回家,说是“圣水”可治病。毛泽东除冷水浴之外,还发明了风浴、雨浴、太阳浴,他经常在大雨中去淋雨,自己称之为“雨浴”。
( 1959年,毛泽东同他的私塾老师毛宇居携手同行在故乡的田间小路上 )
在第一师范读书的日子里,他很喜欢看报纸,那几年中,他一共花了家里160元大洋,其中三分之一花在买书和杂志报纸上,当时念师范不是有钱学生的选择,但也并不是贫寒家庭所能读得起的。当年他们住的宿舍按照一些老人的记忆恢复了原貌,一个黑暗的大房间里,有大约30多张床。
按照查找出来的资料,他和蔡和森是当年第一师范最出风头的两个学生,蔡和森甚至比他更出名,报纸上总是简称他们为“蔡毛”。
清水塘
1938年的长沙大火几乎烧毁了整个长沙城,作为劫后余物,毛泽东和杨开慧1921到1924年居住的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住所显得非常珍贵。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省委组织——中共湘区委员会的办事处。
“当年要7块大洋一个月,也算是郊外别墅一类的建筑吧。”“毛杨故居”现在已经是长沙市博物馆的一部分,副馆长周英介绍当年情况。那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家庭开始阶段,毛泽东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附小的主事,经济不宽裕,是杨开慧家拿出钱来付的房租。杨开慧的母亲和他们住在一起,老太太帮助他们照顾毛岸英和新生的毛岸青。
当时为了湘区委员会的安全,他们特地选择了城外的别墅式住宅,独门独院,门口有清水塘,还有大量的竹林菜地,环境优美。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当了母亲的杨开慧还经常用冷水洗澡,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1923年12月,毛泽东被中共中央派往上海转去广州,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之路,临行前给杨开慧写下了“今朝霜断东门路,照横塘半边残月”的《贺新郎》,就是当时的环境。“这里可以说是他最后一个完整的家庭生活的纪念场地。”周英说。解放后虽然常来长沙,但毛泽东始终没有重新来过这里。
1950年,由当时任湖南省委宣传部长的李锐负责,政府从私人手中收购了这处宅院,作为毛泽东故居保留下来。1968年,“文革”时期成立了建设指挥部,把周围的房子全部动迁,想尽力恢复当年原貌,先是挖了被填的水塘,接着又选了两块地作为菜地,还专门从郊区请了两个菜农来种菜,一直到80年代,因为菜地味道太“重”,而且虫子太多,结果把菜地又弄成草坪,一直到现在还有文物专家专门来批评,认为破坏了原貌。
蓉园
从1958年开始,毛泽东经常在长沙短暂居住,一方面在湖南搞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在湖南休息,1958~1962年,他在长沙的蓉园住了大约10次。这里因此被称为“湖南中南海”。
蓉园在上世纪30年代作为湖南军阀何键的住宅而闻名,当时占地几百亩,但还不如今天的范围大,现在的蓉园基本保持了毛泽东居住时的面积,320多亩地,80%是参天大树,“初夏的时候,园子里有很多白鹭”。现在的蓉园宾馆办公室主任陈自刚说。1984年,这里才对外开放。
每次来湖南,毛泽东都以非常休闲的姿态呈现在宾馆服务人员面前。在这里,他最爱看湖南地方戏。湘剧演员左大玢演的《生死牌》他很喜欢看,把里面一个人物的表现称为“共产主义行为”。
按照湖南第一个湘菜大师石荫祥的记忆,毛泽东吃得非常简单,但是“并不是说简单的菜就好做”。主要是适合他偏重的口味,而且他吃饭没有准时间,一旦要吃饭,厨师要在半小时内做好。
口味是其一,另外要求高的是“定形”,石荫祥做的红烧肉都有一定的尺寸,一般为5厘米长,而杂粮饭也得蒸得软,特别是毛年纪逐渐大了之后,他们经常把各种菜,包括甲鱼在半小时内做到稀烂的地步。因为知道毛泽东爱吃臭豆腐,他们把火宫殿的臭豆腐传人也召进来,专门给毛做,当然也不同于市井间的配料,卤料中甚至用茅台酒来代替一般酒。现在对外开放的蓉园正在推出正宗的毛主席菜单,这样的臭豆腐价格是10元一片。
1962年之后,常来长沙的毛泽东选择了靠近蓉园的省委第九招待所居住,蓉园1号楼就此封闭,他习惯睡的一边高一边低的床和超大的沙发也被当作纪念品封存起来。90年代,此房间被改造成为总统套房对外开放,床还是按照他当年的尺寸。
火宫殿
1958年4月12日,武汉会议刚刚结束,心情愉快的毛泽东去湖南长沙火宫殿品尝小吃,其中包括著名的“臭豆腐”,已经无法计算这是他第几次来这里,他自己回忆,从前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候,就常来此品尝小吃。
“我印象中,火宫殿从来没有把那句话挂出来当‘毛主席语录’,因为不是语录啊。”火宫殿的文化顾问李家华说。不过,“文命”期间,成群结队地来品尝臭豆腐的学生们倒是经常把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挂在嘴边:“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然后开始大嚼。
1958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和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聊天时,突然兴起准备去火宫殿,李家华说:“哪里那么容易?火宫殿所在的坡子街人来人往,是长沙最热闹的地方,毛泽东又不想因为他来而驱赶群众。结果那天下午开始,省公安局的人就来占位置。”所谓占位置,就是走一个顾客,就来一个公安占住那张桌子,从中午12点开始,到下午17点,总算所有桌子上都坐满了便衣的公安人员。“结果毛泽东来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是公安,挥手向大家致意,问他们生活好不好。”
当时公私合营的公方店经理何炳炎不知道毛泽东会来,激动地连忙给桌子铺桌布,毛泽东还主动帮他铺桌布,接着问他长沙市的米价,还自己点了菜。“当时点的是臭豆腐、红烧牛蹄筋、炒牛百叶和清炖羊肉等几个菜。”
不想毛泽东出来的时候,还是被群众发现了,火宫殿的师傅也跑出来,大喊毛主席万岁,当时在现场的省公安厅副厅长高文礼赶紧实施保安措施,不让大家喊,怕有更多群众聚集。结果“文革”时这成为他的罪状,说他不让大家喊“毛主席万岁”。1970年8月,毛泽东路过湖南,在专列上接见湖南的一些领导,发现没有高文礼,当时的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华国锋解释了原因。毛泽东大笑:“这是个好同志,有时办蠢事。”之后,高文礼从干校释放,回到省公安厅。
滴水洞
1966年6月17日到28日,毛泽东在湖南韶山的滴水洞住了12天,当时不为人所知,他给江青的信中,将这里说成是“西方的一个山洞”。
湖南党史研究室的夏远生坚持认为,毛泽东到滴水洞仅仅是避暑。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时,对当时陪同的湖南省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说,能否在韶山冲西北面一个狭长山谷里的滴水洞给他“搭个茅棚”,以便他退休后居住。1960年,他又和省委书记张平化谈及此事,这样,1960到1962年,湖南省委模仿中南海的建筑格局,在这里用青砖砌造了一片乡间别墅,流檐飞角,非常古朴。这里并没有山洞,只是历来沿袭的一个地名而已。
1966年6月16日,毛泽东在长沙,由于非常炎热,九所的房间又没有空调,他一夜没有睡好。这时,省委领导告诉他在滴水洞有专门为他修的房子,可能比长沙凉快,所以第二天他就来到这里。当时滴水洞的工作人员专门用冰块堆在他床下,用电扇一直吹,加上山间本来就凉爽,房间温度据说只有22摄氏度。
毛泽东6月22日在韶山水库游泳,边游边问水库有多大,还和周围的工作人员开玩笑,问护士长吴旭君工资多高,当他得知一个月90元钱时,就说,还真不低嘛,给你减工资吧。吴大声反对说,要减大家一起减。毛泽东笑道:一起减。
尽管湖南省委常委陆续来到滴水洞,但这里很少开会,毛泽东也不接见和谈话,直到离开前夕,才短暂地开了一次会。华国锋回忆说,毛泽东就是和大家见见面,也没有提及“文革”。
但是毛泽东的一些话却可能别有深意,只是大家没有听出来。当时任韶山公社书记的熊清泉回忆,毛泽东临走时接见大家,接着开玩笑说:“以前我带你们长征,现在我又要带你们长征了。”可是大家沉浸在和毛主席见面的喜悦中,并没有人深究他的话。在这12天里,他不和外界联系,每天都看从北京送来的众多文字材料,他在给江青的信件里描绘自己:“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林之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太灵通。”所以迄今为止,很多人都以为他真的住在了某个山洞之中。
九所
九所6号楼有一个惊人的记录,从1974年10月13日开始,到1975年2月3日,81岁的毛泽东在这里休养了114天,此时他已经很年迈,一到湖南就表示“这次是来休息的,不谈工作”。但他没能摆脱工作,“长沙告状”就发生在这里。
这也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回湖南,他的专列没有像往常一样,停在南郊机场,而是专门停在长沙火车站,来了就住在省委招待九所6号楼,这里是他后来到湖南常住的地方。6号楼是一个轩敞的平房,背靠小山,山上有很多橘子树,毛泽东喜欢告诉工作人员,谁都不要打橘子的主意。
现在已经成为省接待处副处长的曾彩谋还记得,毛泽东虽然能准确地叫出她的名字,但当时明显显出老态,走路时候尤其明显。有天早上,他突然要去橘子洲头转转,结果车到了那里,他也没有下车,“把长沙跑了一圈,感觉他要和那里告别”。
由于眼睛有白内障,他让身边的工作 人员给他念文件,他最喜欢的游泳也只是在省游泳馆里进行,前后只游了5次。湖南各剧团重新排练一批他爱看的湘剧、花鼓戏、京剧,通过电视转播,在九所播放给他看,他最喜欢的是传统剧目《刘海砍樵》、《讨学钱》等。
在长沙期间,除了王洪文、邓小平都来拜访,发生“长沙告状”之外,江青也来过,带来一些毛泽东喜欢的玉米、小米之类,她住在和九所一院之隔的蓉园,在那里待了几天。周恩来也来过,毛泽东告诉他自己“腿不行了”,周恩来立刻就蹲下,按按他的下肢,问他有没有浮肿。
1975年元旦,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他放鞭炮庆祝,因为天气冷,他只能坐在房间里观看,年轻的警卫员一边放一边闹,但毛泽东始终没有站起来过。
在长沙的114天,他本来想回家乡韶山看看,在父母亲坟墓前祭扫一次,韶山也做好了接待准备,但因身体原因,没能如愿。2月3日,他突然离开长沙,说是让这里的工作人员好好休息休息,过个好年。临走时,他用力气和大家做了告别的手势,大家都哭起来。
现在九所已经改为“九所宾馆”,但是他住过的3号楼和6号楼还是没有对外开放。■ 中国近代史韶山毛泽东长沙杨开慧长沙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