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同乐坊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漂泊京城)

朋友的酒吧开业,邀我过去捧场。酒吧在刚改造完毕的“同乐坊时尚社区”里,一片古色古香。一群朋友开怀畅饮,我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同乐坊在20世纪初的上海乃至全国赫赫有名,它坐落在市中心,是西康路、余姚路和海防路三路交汇处的一块三角地,大约1万平方米。上海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源地,20世纪前30年里,中国第一代作坊式工厂大部分在这里安营扎寨——曾经有上海金属丝网厂、东亚毛纺厂、益民食品厂、凹凸彩印厂等几十家作坊落户于此,演绎着民族加工业由兴到衰的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在“公私合营”浪潮里,同乐坊的作坊部分融入国企,部分自行关闭,屋檐交错的厂房一直闲置到现在。

关于同乐坊的改造,有过激烈争论,很多人认为应该建成“民族工业展览馆”,把中国民族工业如何在殖民列强和封建社会夹缝中创业、生存的历史展现给后人。但事与愿违,今年元旦过后,这里还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建成“时尚社区”,目标是“成为上海第二个新天地”。上海和中国唯一的“弄堂工厂”遗址就这样消失了,茅盾先生当年写《子夜》体验生活的场所再也无处寻找了。我看着窗外的喧嚣人潮,不知是喜是忧。 上海乐坊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