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枣农的情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培元)

8月24日洛阳街头,农民李年红将一架子车100多公斤金丝大枣一捧捧撒向河中。市场不让进,路上有人撵,忍受了一天多的饥饿、躲避与被驱赶后,他只剩下卖枣所得4.5元和满眼泪水。

从花园城市到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城市、环保城市、旅游城市、交管模范城市的创建,每一个口号都足以令小摊小贩们心惊胆战。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禁令,甚至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无摊城市”口号,限制果农和菜农进城,导致农民兄弟无奈地看着维系草根家庭生活的瓜果蔬菜烂在地里,枯萎枝头,城市管理者的惰政结出了一枚民生苦果。还是在洛阳,7月15日,桃农李剑雷向在此调查研究的温家宝总理反映进城卖桃难问题。结果,当地桃农在20多个小时内就拿到了“进城直销特别许可证”。可此后其他果农、菜农仍被挡于城外,如此“形式主义的落实”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

有专家多次建言,城市决策应以市民生活便利为根本,而不是市容城管。乌鲁木齐市把小摊小贩当成“宝”,扶植了70多个大小夜市,创造了几万个就业岗位。在我们这个农民人口居多的国家,不懂草根经济就等于冷落了那个庞大的低收入群体。 枣农情殇

上一篇: 消逝的同乐坊
下一篇: 谁来给教师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