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谢衡)

银行理财:想说爱你不容易0( 个人理财市场是中外银行开展零售业务不能放弃的阵地 )

理财不如还房贷

近两年来,中国银行市场上的个人理财业务可谓飞速发展,这一点在手机广告短信上就可以看出来——除了推销房地产、卖机票和办假证的,就属银行理财产品的广告短信多。

大约一年前,记者有意在种类日益繁多的理财产品中挑选两种,尝试投资效果。选国有银行怕服务不好,挑股份制银行怕实力不够,最后图省事,就分别在自己代发工资的某股份制银行买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在另一家存外币的银行购买了一款外汇理财产品,两款都以最低购买额度、选择了最短投资期限。实际上,这两家分别是最早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以及在外汇理财方面颇具品牌的银行。记者购买时没有业务员大力推销,也没有专业人员向记者说明风险,只有柜台上的简单宣传彩页,两款产品在宣传页上都显示预期收益最高可达同期存款利率的3倍以上,而柜台人员只是简单说明了到期后收益如何记账等简单的技术性问题。

3个月投资期满后,记者去银行转账,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与同期存款利率相比,高出的仅是免去利息税的部分;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只有在加上利息税免除部分后,才略高于同期美元存款利率。这让记者怀疑所谓银行理财,不过就是银行另立名目帮客户免除利息税而已。事后想来,记者犯了一个投资大忌就是“把所有鸡蛋装在了一个篮子里”,因为那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是与美元、欧元汇率挂钩;而外汇理财产品更是投资于外汇市场,所以表面上看是投资了两种产品,实际上面对的是一种风险,即汇率波动。更“不幸”的是,这两款产品的投资期限内,恰逢去年8月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这两家中资银行在“出其不意”汇改的大环境下,未让记者遭受本金损失且略有收益,已经算“很对得起”了。

一年以来,中国股市上蹿下跳,各种基金价值也随之升而复跌,房地产市场开始宏观调控,二手房交易征税,一路上涨的唯有油价,以及人民币贷款利率——8月19日,中国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而5年以上的贷款利率则达6.84%。以目前市况,接近7%的投资收益绝非一般投资者可以轻易得到。国内有数据统计,即使投资房地产获取租金收益,目前北京等大城市买房投资年收益率为7%,而大连等城市投资房市的年收益率不足7%,而这个收益率是包括商用房和普通住宅等在内的平均收益。所以对于背着房贷的“负翁”来说,有了闲钱赶紧还房贷,对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的人来说,恐怕是最好的理财方式了。

记者这种说法,并非“把钱压在枕头底下”的小农保守思维。中国社科院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不少理财产品宣传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明显不符,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目前,包括外资银行在内,不少理财产品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都在5%左右,最高甚至20%以上,但实际收益较低,甚至会亏损。如某银行去年5月推出的一年期“汇聚宝”外汇理财产品,预计最高收益2.8%,但到期收益不足1%。而人民币理财的收益更低,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人民币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一般不到2.5%,不少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是投资人民币,收益美元,而人民币相对美元的持续升值过程无疑加大了投资风险。

提防被理财产品“忽悠”

当然,并非所有国人都是欠着银行房贷的“负翁”,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的研究报告就显示:中国家庭年收入在4300美元以上的大约有3000万户,其中120万户家庭拥有高达10万美元以上的存款,而他们的存款份额占中国个人存款的50%以上,总资产达到2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利润将在2006年增长到570亿美元。

因此,中国的个人理财市场是开展零售业务的各家中外资银行不能放弃的阵地。

现在中资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依靠存贷款利差,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导致银行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银行网点拉存款的综合成本也越来越高,利息加上人工、折旧、销售、税金等,平均成本要达到3%左右,中小银行甚至可能达到4%。因此,个人理财的中间业务,被各家银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视为寻求盈利模式的突破口。

“从各家银行意识到零售业务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开始,理财产品就注定会成为竞争焦点。我们行现在每个月至少推出一款新的理财产品,就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树立起我们的理财品牌。”某国有银行理财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说。但他也表示,理财产品的可复制性非常强,所以各家银行产品趋同性非常严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的报告中披露,仅2005年,国内银行就发行了684只理财产品,总规模约在700亿到3500亿元。而各银行理财产品种类更是五花八门,与利率挂钩、与汇率挂钩、与信托挂钩、与黄金或石油价格挂钩、与股票指数挂钩、与企业信用挂钩,甚至与世界杯也能挂钩……还有固定收益型或者浮动收益型的划分等等。

据记者了解,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可能一天内就会多出四五个新产品。但实际上,理财产品的创新速度远远超过了这个市场培育的程度,也就是说,中国居民的金融意识整体上还是落后于金融产品的创新。理财产品创新速度与投资人认知、理念和风险意识的接受程度严重脱节,投资人对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全面深入了解,导致了相关投诉的不断上升。

上海银监局在一次会议上通报了去年以来该局受理的个人理财业务投诉情况,并总结归纳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包括:向不具备金融知识的客户推荐产品,营销人员对风险揭示不充分,推介书太过抽象,资金到期兑付告知不及时,缺乏客户投诉受理机制,合同文本不全等。

记者在走访了多家银行的营业厅后发现,在客户所能见到的宣传材料上,几乎都将预期最高收益作为重点渲染,比如很多宣传单上都有类似“3个月时年收益率就可以达到1.9%”这样语句,这实际上很容易让投资者将年回报与投资期回报混淆。无论1个月、3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还是5年长期产品,宣传时都按年化收益率表述投资价值,经宣传误导与客户误解,年化收益率被混淆成短期理财产品的期回报率。例如,3个月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1.9%,实际得到的增值是1.9%年收益率的1/4。而且,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并不代表日后到手的实际收益率。因为通常说,能够得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可能性也就在10%左右,投资者更应该看清产品的最低回报是多少,有些产品有最低保证收益,有些则只是保本,而有的产品连本金都不保。

而即使有保底收益,投资者还要考虑利息周期、资金流动性和机会成本等因素。如果保底收益低于通货膨胀率,到期赎回时有可能实际上是亏本的。尽管名义上有一定回报,但到时资金购买力已降低,这对3年以上的长期产品来说尤为重要。前不久某银行推出的黄金挂钩产品,保底收益率每年0.25%,如考虑2%的通货膨胀率,实际上还需要1.75%的收益率才能真正保本。

而记者看到在这些宣传单上对产品性质和详细的收益计算则轻描淡写,对产品投资内容也是大而化之,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如一款人民币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对产品挂钩对象美元、欧元的指定汇率区间简单描述为“即期汇率+/-400”,对400的具体对应值没有任何说明。又如某银行在世界杯期间推出与世界杯概念股挂钩的理财产品,要获得最高预期收益率,5只挂钩个股须在某一天的波动值全部大于或者等于6%。可在成熟的欧洲股市,个股的单日波动大于5%非常罕见,5只大盘股同时发生波动的概率更低。但这种对于国外证券市场的基本认识,在中国却不是一般投资者都会具有的金融知识。

“在信息披露方面,目前我们看到国内商业银行做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是非常差的。国外的理财机构跟投资者签的协议,都是two ways(双向的),合同上综合了双方意见,最后双方都认可才签字,而我们现在只是一个单向的。”中国工商银行资金营运部市场处处长马续田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健峰也认为,整个理财产品市场中确实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投资者和产品发售商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所获取的信息太有限和片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

据悉,境外银行在推广理财产品的同时,非常重视投资者风险教育。银行销售的零售理财产品,不仅要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宣传资料也有严格要求。银行理财顾问更要对投资者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以免误导投资者。而在境内,投资者风险教育只在证券市场开展,银行往往忽略风险教育。恰恰是忽略了风险教育,更容易使购买者将银行理财产品等同于传统储蓄。

中国银监会在《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中已经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计划)的名称应恰当反映产品属性,避免使用带诱惑性、误导性和承诺性的称谓。理财产品(计划)的设计应尊重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特别是知晓理财产品(计划)风险特征的权益。

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师

做生意的付先生想从银行请一位理财师为自己打理金融资产,他去多家银行的理财中心咨询后却发现,这些银行里的理财师多是向他介绍自己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自己行发行或代销的基金、自己网点销售的保险产品,以及要办理自己行的信用卡,使用网上银行或者电话银行等。他说自己拿到的理财规划书看上去就像一堆产品推销手册。“他们做的这种产品组合未必就是不好,但我总感觉他们最主要目的是推销自己的产品,而不是把客户真正的实际需要和财富增值放在首位,感觉这些理财师不够专业。”付先生有些失望地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银行理财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外一般都统称理财师,但实际上这些人仅是过去的储蓄员或信贷员,只是经过了系统内短期培训。由于受银行经营观念和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目前银行理财师们提供的服务存在一定局限,只能算是原来传统存贷款业务的拓展,更类似于一个机械操作员,而绝非真正意义上的理财师。在境外,具有1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是一个理财师必备的条件,此外还应熟悉保险、证券、信托等投资专业知识,并还要经过国际权威部门统一认证。

在境内目前现实情况下,专业人士给出的建议是尽量选择知名度高、有一定影响力的银行财富中心或理财工作室,因为这里一般汇集了银行的精英理财师,他们会在推销理财产品的同时,最大限度考虑客户的财务规划,指导客户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最终实现稳妥增值。另外,选择理财师还可以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通常来说样板行会比一般行水平高。

而作为客户也应该学会和理财师打交道,最好不要上来就问:“你能让我的钱达到多高的收益率?”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也容易导致理财师向客户推介不适当的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或者片面夸大理财规划的整体收益率。理财并不是投机,而是按照稳健、增值的原则,合理将收入综合配置,其实际意义并不单单是一年收益百分之几,而是增值、保险、子女教育、养老等多项内容的综合规划,所以和理财师打交道要注重说明自己的财务状况和远期理财需求,好让理财师有针对性设计规划。而且客户自己最好也学习一些基础的金融知识,可以准备一些专业问题和理财师沟通,借此判断理财师的专业水平。

有条件的客户可选择独立理财顾问,即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基于中立立场,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

前不久,境内首家理财事务所——北京优先理财事务所正式开始运作,其业务涵盖理财、消费、税收、教育、人生规划及健康风险管理等综合方案,标志着第三方理财在国内走向市场。据了解,优先理财事务所的目标客户群体,主要是拥有30万元至50万元金融资产的人士。虽然每份理财方案要收费2000元,但如果独立理财顾问设计的方案的确非常优秀,那付出的咨询费也是物超所值。■ 爱理财产品不容易银行理财理财师人民币存款理财基金收益率银行理财投资收益率银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