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何混血难以走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某天分析《夜宴》和《哈姆雷特》角色的对照关系:葛优是篡位叔父,章子怡是一女嫁二夫的王后,因为她的年纪,必须由亲妈改成后妈,周迅是奥菲利娅。如果严格遵照莎翁原著,吴彦祖的王子是标准的男主角,只要是导演不改戏。
导演当然会改戏,如果这角色是梁朝伟来演,倒有可能保持原貌,很少有导演会放心让吴彦祖撑足全场。吴彦祖出道时间不短,一亮相对于好色的港人来说便是惊艳。他每年都会当选为“女性性幻想对象”的第一位。机遇也不能算差,起初有王晶提携,《紫雨风暴》里他是内心煎熬的杀手,成龙又力挺他在《新警察故事》里演最出彩的大反派。可是这些机会依然无法让他摆脱“花瓶”的帽子,他自己最讨厌的表演是《赤裸特工》,那部戏里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摆设。刘德华做了男花瓶十几年,渐渐熬到不好意思再称他美男的年纪,这回终有接班人。
一个机会、外形、实力都有的艺人为什么没法更上一层楼呢?原因就在于他是混血,在美国三藩市长大。从国外回来的艺人很多,ABC的身份不能阻挠他们成功,反而是一种才艺,语言、开放度都比本土艺人要好。但前提是他不能是混血,最多是个香蕉人,壳是黄的,核是白的。王力宏、李玟都是很成功的例子,他们在国外长大,面孔还是中国的。或者是钟丽缇这样,混的是亚洲血,中国、越南、日本都行,超出黄种人的范围就悬了。
以前最红的混血明星是费翔,他的一盘卡带卖到上千万盘。不过以费翔的外形和音质,他完全可以更走红。除了眼睛是灰色、身材高大以外,他整体看起来还是亚洲人。即便是这样,在“一把火”烧到了大兴安岭之后,他在中国的事业陷入低潮,还是去了百老汇演音乐剧。
生活中我们都认为混血儿是最漂亮的,集各人种的精华于一身。但对于明星来说,混血在文化上、价值观上始终有隔膜,缺乏亲近感,而亲和力对于艺人,比能力、外貌更重要。比如吴彦祖,他认为媒体对不起他,采取的方式是欺骗一个相熟的女记者,把她作为受愚弄者拍到影片里,4年后再召开记者会,告诉所有人真相,也包括那个女记者。明星对付娱记的办法有很多种,周杰伦算是最激烈之一,他会写一首歌来骂,把娱记比喻为狗,在MV里泄愤,对他们拳打脚踢。为什么大家能接受周杰伦的方式,吴彦祖的办法却引来了港媒对他的封杀呢?周杰伦是一种阿Q的、孩子气的怒气,被骂的人也觉得他是无可奈何。可是吴彦祖在设局,偏偏这局看来并不高明,而且这受害记者4年来一直被他引为朋友,中国人对友情看得很重,你尽可以去抵抗这社会,但别以朋友作为牺牲品。这也许就是混血的思维模式和我们不同的缘故。
混血的欧化长相也使他们难以有更大作为。李嘉欣是中葡混血,多年来她以“最美貌港姐”的身份并不满足,也不是没在演技这条路上磨砺过。她拍过《堕落天使》、《妖兽都市》这样很考验演技的电影,也扮演过潘玉良,从没获得过肯定。外貌的距离感、神秘感是混血的长处,也是软肋。吴彦祖的前女友MaggieQ是美越混血,在T台上惊为天人,演戏总差着那么一段,还不如吴彦祖机会多,只因她比吴彦祖混血得更彻底,更像欧洲人。■ 走红吴彦祖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