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记住的女网纪录
作者:王恺(文 / 王恺)
( 1950年,艾尔西亚·吉布森(中)成为获得美网冠军的第一位黑人选手 )
最得体的穿着
19世纪60年代,女性打球时,被认为最得体的穿着是厚重的法兰绒或者斜纹哔叽布质地的衣裙,最好还有裙撑和镶皮毛的高领。
19世纪80年代,女子网球服饰由臃肿的及地长裙、复杂的腰间装饰、礼帽还有绝不允许敞开的领口、袖口组成,优雅但不利于跑动。1884年,首位温布尔登女单冠军沃森穿着曳地长裙,上衣一直扣到嗓子眼,头上戴顶有沿礼帽。
20世纪伊始,简化了的及地长裙配上长袖衬衫,有些选手还会打上领带。1905年,美国少女梅·萨顿在决赛中嫌热,把衬衣袖子卷起来露出了手腕,让很多英国人目瞪口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网球女装的裙下摆稍稍改短,立即引起舆论界惊呼,称之为“裸腿之战”。
伟大的和职业的朗格伦
( 左起:韦德、古拉贡、廷凌、卡萨尔斯、金夫人,摄于1973年 )
1926年夏末,网球在世界范围内飞速流行,一个超级明星统治女子网坛,她就是法国人苏珊娜·朗格伦,幼年在父亲严格训练下她成为一名风格凌厉、移动迅速、无比专注的选手,1926年法网决赛,她在下过阵雨的潮湿土地上迅速击败了对手玛丽·布朗,之前,她已经获得了6届温布尔登冠军。
那是她作为业余选手的最后荣耀,几周后,她签了一份酬金10万美元的北美系列职业赛的合同,她还发表文章,说明“女子网球不应该滞留业余状态的逃避、犹豫中”。其实她是被职业网球的推广人C.派尔所说服,派尔的名言是:“金钱从来不会破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参加职业比赛后,她获得了“无懈可击”的声名,赢得大量金钱,39岁时死于白血病。
朗格伦曾被称为“法国荡妇”,当时她的比赛穿着是:刚过膝盖的百褶裙,长袖针织上装,配一件开身薄毛线衫。她是第一个在比赛中露出小腿和手臂的女子选手,头发上绕一圈丝巾。她竟不穿当时妇女必穿的束胸,就出现在了全英俱乐部的草坪上。
被拒绝的入场的网球服
1949年6月20日,参加温网的美国女网球员莫伦出场时穿了一条很短的网球裙,里面精心装饰着粗棉布花边的内裤若隐若现,摄影记者为了争抢躺在地上的最佳拍摄位置而挤作一团。温布尔登指责设计者、前网球球员泰迪·廷凌“把邪恶和粗俗带进了网球世界”。
这使泰迪·廷凌成了名声大噪的设计师,莫伦有了拍电影的机会,还拥有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赛马、飞机和调味料。而温布尔登从此痛下决心,严格规定球员衣装,除了白色,拒绝一切花里胡哨。但也就是此后始,女网服装在50年代有了飞跃,出现了超短裙与平脚衬裤搭配,并被一直沿用至今。Tinling很清楚自己适合扮演的角色:网球明星可以带动大众风尚,于是他继续制造网球女星的服装,构想出超短裙与平脚衬裤搭配。
1962年,泰迪·廷凌为巴西女运动员布埃诺设计的服装使他再次面对责难:布埃诺的紧身黄色球衣,钻石花瓣造型,半决赛中她跳起来时,衬裤热辣的粉红色一闪,表示泰迪·廷凌第二次举起了禁色。当时,除了布埃诺,“金夫人”等网球冠军全部从他那里定购服装,因为穿他的服装,不靠球技就可吸引大量眼光。70年代末,随着女网运动越来越商业化,不少女星获得了大量品牌服装厂商支持,泰迪·廷凌的职业生涯才宣告结束,他的私人工业被大规模的机器工业代替了。
“金夫人”和首次“男女大战”
整个60年代的网坛都被比利·琼·金统治,1967年成为她的年份,单、双打和混双都是她的天下,1968年,她成为第一个奖金年收入过10万美元的女运动员。
她连续17年占据女子排名的前10,然而,她的快乐和满足肯定不止于女子网球,因为55岁的里格斯一直以轻蔑的口吻谈论女子网球,“金夫人”就决定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她与他展开首次网球史上的“男女大战”。在媒体鼓动下,比赛奖金从10万美元涨到30万美元,1973年9月20日,“男女大战”有3万人观看,至今保持网球史上观众最多的比赛纪录,比赛也成为女权主义者的兴奋剂。
顺利地直下3场的比赛后,她说:“那种赌城气氛的比赛真蠢,不过也真有趣。”
这场比赛使她成为女权运动的偶像,由此推进男女比赛同工同酬。她对当时男女选手收入悬殊感到“愤怒”,索性于1973年创办了女子网球协会,并成为首任主席。
“有色”的女网球运动员
从一个黑人佃农的女儿到温布尔登冠军,艾尔西亚·吉布森的故事像一个好莱坞剧本。她在球场上出现的1950年前,这里仅第二次出现黑人身影。不久她拿到了全美冠军和两座温布尔登奖杯,但当时职业网球并不对有色人种开放,她只能作为业余选手存在,没有奖金。她写书,出唱片,参加女子高尔夫职业巡回赛,但她离开这个世界时候还是身无分文。和她肤色相同的大威廉姆斯说:“她的伟大之处在于为我或类似我这样黑人女子选手成功奠定了基础。”
伟大的有色人种的女网运动员还有澳大利亚的土著伊芳·古拉冈·考利,18次打入大满贯的决赛。70年代的澳网就是她的天下。
女人们的大满贯
正是历史上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胜利,带来了大满贯的说法。1933年,澳大利亚选手杰克·克莱福特因为在1933年比赛中赢得了澳网、法网和温网3项冠军,并有可能赢得美网冠军,使人们首次提出了“大满贯”的说法,并确立了“大满贯”的四大网球赛。但人们一般对50年代获得9次大满贯的美国的康诺利印象更深:尽管康诺利一直被教导“要去恨她的对手”,但是她始终保持“天使般的微笑”,被称为“天使小莫”,1953年,她成为首个一年内囊括四大满贯单打冠军的女选手,取得这成绩的时候她不到20岁。1954年,回家乡休养的她骑着自己的小马“快乐男孩少校”在公路上奔驰,结果马被卡车吓倒,她翻下马背,骨折,从此告别网坛。
无论是纳芙拉蒂诺娃还是《每日电讯报》的著名的汀盖,都承认小莫的特殊地位,“如果不是那次事故缩短了她的赛场生涯,我们能做的只是仰望她的辉煌纪录”。
“皇后”时代的结束
世界女子网坛一般是“皇后”的天下,比如1974年一年连赢50次比赛的劳埃德,占据“网球皇后”的名声7年之久。1982年开始,“皇后”之名被纳芙拉蒂诺娃摘走,网坛成为她的天下。直到1988年,格拉芙才成为新的“皇后”。但是自进入90年代开始,网坛上一人当皇后的局面宣告结束,先是塞莱斯、萨巴蒂尼轮番登场的局面,而现在是大、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海宁、“俄罗斯兵团”的争先恐后——还有皇后出现吗?纳芙拉蒂诺娃的结论是:网球运动的普及,带来一个个网球新星的诞生,“皇后”的霸主时代肯定是在缩短。■ 纪录女网记住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