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森受难记

作者:于萍(困困)

吉布森受难记0

7月29日,喝了两杯的吉布森驾车85迈驶进限速45迈的区域,被警察拦下。他开口问警察:“你是犹太人吗?”为示公平,转头对另一女警察说:“甜乳头。”行将被逮捕之际,这位硬汉忽然当街高呼:“他妈的犹太人!你们要对全世界的战争负责。”这些细节要感谢明星谣言网站TMZ.com,几个好事的警察把吉布森被逮捕的报告放到了网上。第一个做出反应的纸媒是《洛杉矶时报》,它说影帝撒酒疯的事儿捅出来之前,洛杉矶治安官办公室一直在给实施逮捕的警察施加压力,要求在报告里除去吉布森的特殊言论,否则会“煽动对犹太人的仇恨”,尤其在中东局势“特别不稳定”的情况下。这事没压下去,吉布森也很配合地表现得像个犯了错的小学生。还是那个网站,出现了他的道歉信:“晚上喝了酒后,我做了让人感到羞愧的错事。我不该开车却开了,我被洛杉矶郡治安官截停。……当我被逮捕时,我表现得完全像个失去控制的人,说了一些我并不相信的话,那些话是卑鄙的。我对我所做的一切感到羞愧并且对所有我冒犯的人道歉。……”

貌似一个明星犯傻又当即忏悔的小插曲。怪人丛生的好莱坞向来对胡闹者宽容,小罗伯特·唐尼因为吸毒藏枪被判过3年,还不是经常能得到工作;迷奸幼女的波兰斯基躲到法国了,还不是拿到奥斯卡。吉布森犯的错儿都不能同日而语,酒后驾车,超速行驶,这是大多数豪迈的人痛恨的罪状,而且犯事当晚的细节,表明这位主旋律影星依旧是美国的代表:出生于澳大利亚的他驾着日本车从墨西哥驶来,一边喝着酒,一边回忆当晚泰国餐馆的美味。只差像《勇敢的心》里那样大喊:“欢迎来到美国!Freedom!”可惜他喊错了话。

包括《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新闻周刊》,CNN,《泰晤士报》……都有对吉布森的口诛笔伐。推理说:即使他不是个反犹分子,也差不了多少。只有习惯了表达对犹太人的厌恶,才能在醉酒、紧张的时候高喊:“犹太人要对全世界的战争负责。”这还暴露了吉布森强烈、固执的反犹情节,以至于搞不清楚种族分类,犹太人控制了文艺行业和国际银行系统,掌握警察队伍的是爱尔兰人。也有特别恶狠狠的:“他身上有许多讨人厌的地方,他是如此极度地反对同性恋以至于让人怀疑是否有某种‘难以启齿’的问题。他那下流的电影,同样也有这个偏见,《勇敢的心》与《爱国者》是电影史上最可笑的电影。他空洞的灵魂里全是对犹太人的仇恨,没别的。”即使有调侃的,也不那么轻松,一个犹太制片人在报上建议,迪斯尼应该建一个名为“启示录”的新主题公园,里面重点项目是高速行驶中的吉布森,一边喝酒一边大喊:“他妈的犹太人!”实际上,影帝正在为迪斯尼筹拍新片《启示录》,可舆论普遍认为,新片命运叵测了,即使拍出来也不会有人看,更大的可能是流产,因为新上任的迪斯尼电影公司老板,碰巧就是被吉布森诅咒的一位。

这是一场热火朝天的集体报复。仇恨埋伏在2004年的《耶稣受难记》。这部梅尔·吉布森导演、编剧的电影是当年的大事件,也是特别煽情的史诗:耶路撒冷暗蓝色的夜幕下,耶稣被惊醒,默默束手就擒。罗马人用铁链绑住他的手脚,押往宣判场,成群的犹太人涌了出来,向耶稣扔石块吐唾沫,在罗马人宣布耶稣绞刑后,他们群起欢呼……可这样的情绪冒犯了犹太教团体,他们认为将耶稣的死归咎于犹太人是违背历史的捏造,报章也乐于讨论吉布森是不是个反犹分子,常见的模式是找几个天主教堂主教和犹太拉比坐下来谈观后感,结论也如人所料:天主教人士赞赏有加,犹太拉比很不舒服。《纽约时报》也适时披露,吉布森是个极端保守的天主教徒,星期五不吃肉,爱好拉丁文,对罕见的圣文和教条颇有研究;而他的父亲,也一直否认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存在。但吉布森在任何场合都辩说自己对犹太人没意见,“全人类都要对耶稣的死负责。《耶稣受难记》表现的是宽容与爱”。艺术家当然有权决定和诠释艺术作品,更何况电影空前成功,2500万美元的投资,收益4亿美元,名列美国影史“最卖座十大影片”。至于吉布森与犹太人的恩怨,《新闻周刊》以和稀泥的方式画了个句号:“回到电影开头那个静谧、荒芜的花园,被惊醒的耶稣用坦然面对背叛,用爱对抗仇恨。这是我们所有人的鉴戒,不论信仰的神是谁。”

两年后对犹太人赤裸裸的咒骂,提供了一个老账新账一起算的机会。或许吉布森真对犹太人心有成见,但表现形式的差异足以引起仇恨大爆发。从30年代,好莱坞与出版业就由犹太人掌控,米高梅,哥伦比亚,环球,华纳兄弟,他们的创始人均为犹太人,出版行业最知名的犹太人:默多克。据说,美国主要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特别是高层多为犹太人,采访的上镜专家有60%也是犹太人。1947年,美国以法律形式禁止在大众媒体上宣传任何种族仇恨和宗教仇恨,特别是反犹言论。除了掌握了话语权,也源于这个民族流亡积淀的自我保护习性。但言论禁忌加深了犹太财团控制的大众传媒与美国基督教白人社会的紧张关系。表现形式是,对白人至上主义要么讳莫如深,要么过分渲染。一个例子是阿克拉荷马州政府大楼爆炸案的凶手麦克维。在整个案件从调查审讯到判决和死刑执行的过程中,美国媒体对麦克维作案动机都语焉不详。但根据美国影响最大的犹太民权游说组织(ADL)的材料,麦克维就是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事情轮到吉布森头上,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到8月5日,美国媒体还在孜孜不倦地从各个角度讨论这一事件,《沙龙》说,对犹太人,我们可能很伪善,可银幕上的吉布森再能代表美国人,他也越了底线:不公开宣扬仇恨。《洛杉矶时报》的最新消息是,美国最大犹太教堂拉比向吉布森发出邀请,请他到教堂演讲,开诚布公谈谈他对犹太人的看法。所有言论都暗示吉布森前途堪忧。此时硬汉沉默了,这未免有点晚。鬼神宗教确实不是能够公开讨论的话题,你并不知道会亵渎了谁。对任何民族来说,一跟宗教沾边,总有那么一根软肋。■

吉布森受难记1( 《耶稣受难记》 暗示耶稣被犹太人所害,引发了宗教争论 )

吉布森受难记2( 马丁·西科塞斯因为拍摄《基督最后的诱惑》,将耶稣讲述为一个沉溺情欲与婚姻的凡人,差点遭人毒手 )

吉布森受难记3(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被判迷奸幼女,流亡法国,但他的电影《钢琴师》依旧拿到奥斯卡奖 )

吉布森受难记4( 小罗伯特·唐尼曾因吸毒藏枪被判过3年,但忏悔使他得到好莱坞的原谅 ) 吉布森

上一篇: 爱 缺
下一篇: 阳光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