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进BC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祁连)
有个小幽默,说的是从四大银行的英文缩写看谁最“牛”。
中国建设银行(CBC)问:“存不存?”
中国银行(BC)说:“不存。”
中国农业银行(ABC)问:“啊,不存?”
中国工商银行(ICBC)说:“爱存不存。”
都够“牛”的吧?
儿子出国留学半年后,要办理将人民币换成英镑,再汇到南安普敦的个人业务。问了好几个银行,都说除了儿子的护照、录取通知书等,还需要什么什么麻烦得不能再麻烦的手续,但去中国银行,可免去这些手续,于是有了三进BC某支行的故事。
第一次去,还好,查完这文那证,顺利地汇出了1200英镑。BC承诺,5~10天收到。一个月过去了,儿子还没收到。儿子说:“爸,我等米下锅呢。”无奈,我起用了A级应急方式——先让香港的朋友在香港垫付。下午14点汇出,晚上儿子便打电话来说收到了,还建议我以后就从香港汇。可反复研究,觉得人情成本太高,朋友又不是闲散之人,再说怕朋友误会:这等事,香港随便一家小门脸的银行都能办得妥妥的,偌大的北京,找不到一家能办这事的?岂不让朋友笑话?
第二天,二进BC,要求查询。支行说查询只能去分行,去。分行的人全部穿着制服,一个窗口的服务人员很有专业素质地说查询要付200元查询费。我说:“你们没汇到,怎么让我付费?”她一脸专业地说这是规定,银行都是这样规定的。旁边一个更专业的中年女士说:“法律上都有一条,谁主张谁举证,你用什么来证明是我们没汇到呢?也许是伦敦汇丰银行的事呢。而且,如果汇丰汇不出去的话会退给我们的,现在我们也没收到退汇单呀。”又有法律专业知识,又有金融专业知识,平头如我般老百姓怎能抵挡?我说:“好,既然如此,我也要一份证明,证明你们已经汇出去了。”
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一边抛蔑视的眼神,一边蒙人:“你手上那份单子不就是证明吗?”看着他,我想小伙子也会抛这样的眼神,啊?值得欣赏。我一边欣赏一边说:“这是你接了我这单生意的证明,不是你汇没汇出的证明啊。如果不能给出这个证明,我现在就要求退汇,因为你们没有在承诺期汇到指定账户上,请给我办理退汇。”一屋人不说话了,窗口小姑娘的目光在向其他人寻求帮助。一会儿,中年女士对另一个姑娘说:“你去找吧。”姑娘心领神会,不一会儿就又面露得意色地将一张电报纸递了出来,并竭力平静地说:“你看,这全是电报文,英文,给你看你也看不明白吧?”
多金融的口气啊!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确实没看过这样的东西,但我认真地将它与我手中的单子对比,终于发现了问题:我要求汇往的账户要素有四个,而电报上却遗忘了SOCT CODE 0445一项。我指出了此问题,他们仍不愿承认,中年女人说SOCT CODE不是个必备的要素,只要账户号正确都可以汇到,我们以前都是这样汇的,汇了多少笔了,别的人全跟着附和说:“就是就是。”我一把将电报装进了衣袋,问她:“你能确认刚才说的吗?如果能,请你将刚才说的写下来给我。”女人不说话了,一屋子人也哑然了,有人出面说,那帮你查一下,明天给你电话。
第三天,电话过来了,他们又理直气壮地说:“王先生,伦敦汇丰退汇了。请过来吧。”
三进BC,刚一进门,一屋子人就开始围剿我,七嘴八舌地说他们没有错。我仔细查看了一下从窗口递给我的单子,不禁嘻然。不光是BC啊,可能所有大银行都不拿个人小宗的业务当回事,账户号什么的都对,户主的名字也对,可居然退回来了2000英镑。我再一次生气了,想象他们根本没有沉下心来对待这件事,没有急客户所急,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反驳我的证据,也不论这证据到底是不是对。
我一把将退汇单子扔回窗口,同时微笑着说:“请睁大眼睛,好好看看,不要以为汇丰银行就有专业素质,也不要以为穿了制服就一定不可‘治服’。我汇的是1200英镑,这是2000英镑,这不是我那笔钱。”同时,我也将朋友从香港传真给我的汇款收据递给了他们:“再好好看看,这是我前天从香港汇出的收据,当天就收到了。你们不想办法解决问题,总在推诿,你们想想,如果是你们的孩子等着用钱,你们还能这样吗?鉴于此,我将起诉你们,并提出赔偿,而且应该是英镑,承诺期以外,每天的生活费还有精神损失费。”这下,一屋人又哑然了。一会儿,从里面走出一个人,好言相劝啊,又认错又承诺免除一切费用再汇一次。本来我也没时间真去打官司的,可非得我说打官司他们才肯又认错又承诺,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朋友说,就这待遇也是因为BC正在准备上市,否则你也甭想啊,俗话说得好:“告去吧,谁怕谁呀!”■ BC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