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不是俯就是对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梁春燕)
贵刊有关易中天的那篇封面文章的观点很切中时弊,是个知识分子看到这现象就该挖到这个层次去。
我也赞成文章里的担忧:我们要俯就大众到何种程度?究竟何时可了?但今天我想说的是,80年代当我们饥不择食照单全收西方思潮的时候,就有人反思过这种囫囵吞枣行为的不良影响,从国家民族的角度切入。上世纪末全国风靡武侠,也是反对之声不断,同样是忧国忧民的态度。谁能料到,如今的局面已经进展到了连文化圈外的人都扯进来忧国忧民了。但正是在这种大厦已颓的情况下,才更显出易教授态度的可贵:其实学者和大众的关系不是“俯就”,而是对接。
“土匪式”的学者总是更多了一些急迫的社会责任感。光反思已经不够了,必须要做些什么。就像大学里博士生导师更应该给本科生授课,唯此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一样,学者们走向前来,不是放下态度,而是平心静气地循循善诱,才是重建大厦的门径。这个工作当然很漫长,但是它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扶持不到位的时候,空让某些机构或个人坚持文化至上的原则来得更有人性也更有实效。 对接
上一篇:
给人无用的权利有何用?
下一篇:
公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