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吴静男)

宣传队0

读小学时我有过演戏的经历。剧情是,一城市青年高中毕业,打算奔赴农村广阔天地,她遭到了父母的反对;经过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父母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成全了女儿的心愿。我扮演的角色就是那位贫农代表。老师是按《地道战》中敲钟大爷为我造的型,而和我演对手戏的那位小女孩是按《红灯记》中的李铁梅来造型的。表示情绪激动时,老师就叫她把胸前的长辫子甩至背后;她从我手里接过那把锄头,老师就叫她想《红色娘子军》里的吴琼花从洪常青手里接过红旗的情形如何如何;现在恐怕要换成想象我们的“奥组委”主席如何从罗格手里接过奥运会的会旗。

在我说的一句台词上,编戏的老师们发生了争执:“姑娘,我给你送喜报来了!”甲老师认为“报”应该读重音,乙老师认为“来了”应该读重音,丙老师认为两个都要重读。我按丙老师的要求示范了一下,他们听得比我说得还要累。最后是乙老师的意见占了上风。那时正流行朗诵高尔基的《海燕》:“暴风雨就要来了!”为了克隆这一句的效果,乙老师决定把“报”字去掉,一山难容二虎嘛!我真不愿意读这句台词,倒不是我那时就有A片的概念,而是我恨那位比我低一届的女孩子,她趾高气扬,平时见了我招呼都没一句。我用锄头把打她的心都有。

后来我读到美国小说《这次我演什么角色》,里面有一位五金店的小职员名唤哈里,在真实的生活中死气沉沉,在业余剧团演的戏里却妙语连珠。在真实生活中,看见女孩就羞得不行,快30岁了还是单身一个;在戏里却激情洋溢,并征服了和他演对手戏的姑娘海伦。以致在台下,哈里真的给海伦送喜来了,使海伦真的感觉一会儿同奥赛罗结了婚,一会儿又像是浮士德使劲同她谈恋爱,后来又被巴里斯诱拐。还好,小说末尾并没发生特洛伊那种重大冲突,只有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故——海伦问:“这次我们演什么脚色啊?”我去查了字典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脚色”并不构成对“角色”的违章,两者通用。

我还是无法与哈里进行置换,还有我心仪的陈先生也不能。陈先生是一位作家,我一逮着他谈百姓生活的文章就会认真拜读,那里面的陈先生身子挺直,又英武又洒脱。可他最近被电视台请去作嘉宾,三四个人围着一张桌子谈拉登究竟是死是活,伊朗的导弹能不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我们的陈先生一下子老了8岁,好久才吐出两个字,而且还是附和别人。我忽然意识到,那档节目的情形等同于我小时猴参加过的宣传队,它有一种黑色幽默,能让一个8岁的孩子老得像80岁。■ 宣传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