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维利亚,三个人的传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阿德拉)

塞维利亚,三个人的传奇0( 塞维利亚建于公元前43年,是座典型的阿拉伯古城,它的历史几乎就是西班牙历史的缩影 )

如果没有去过塞维利亚,我对西班牙的印象是模糊和不完整的。马德里的平淡安详、巴塞罗那的摩登喧嚣,都不足以代表我心目中那个阳光热辣、碧血黄沙、激情狂野蕴藏于闲散慵懒外表之下的西班牙。

塞维利亚,满足了我对西班牙全部的想象。

从马德里的阿托洽火车站,乘坐西班牙高速列车AVE,俗称子弹列车,不到三小时就可以到达塞维利亚。值得一提的是,阿托洽车站就是2004年“3·11”爆炸案的地点,这是一个颇具特色的车站,走进它长方形玻璃屋顶的车站大厅,就像进入了热带植物花房,人们在人造水塘边、高大的棕榈树下喝咖啡看报纸,几乎看不到行色匆匆的旅人,更找不出两年前惨案发生的痕迹。或许,对于一个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来说,悲伤总会成为过去,悲情却永远融入了血液。

翻开西班牙历史,你会发现这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罗马人统治了4个世纪,然后是西哥特人,接着又被摩尔人控制了将近800年,最终基督徒赶走了异教徒。美洲大陆的发现,使西班牙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帝国面临崩溃之际却诞生了一批文学艺术的天才。

塞维利亚的历史几乎就是西班牙历史的缩影。罗马人统治时期它就很重要,接着是西哥特人来了,712年摩尔人来了,一呆就是500多年,并在此修建了城堡和寺庙。1248年基督徒夺回此城,这里成为南方的首都。1503年到1717年,塞维利亚垄断了与美洲的贸易,成为西班牙最富有的城市。之后又是漫长的衰落期,直到今天因旅游而再度繁荣。

塞维利亚,三个人的传奇1( 西班牙中庭“帕提欧” 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省,包括省府塞维利亚以及科尔多瓦、格拉纳达,有着与欧洲大陆完全不同的建筑风格,但也不是纯粹的伊斯兰建筑。这些建筑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庭院,也叫中庭,西班牙文叫Patio(帕提欧)。“帕提欧”是西班牙语对建筑物之内、柱廊四围的天井、院子的称呼。它是古罗马前庭建筑与摩尔人庭院建筑的结合。 在读西班牙历史时经常碰到的摩尔人,是指从北非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自公元8世纪起统治了安达卢西亚近800年的阿拉伯人,其著名的统治者叫阿尔莫哈德,有许多他统治时期的建筑被改建后成为今天西班牙乃至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帕提欧”不同于英文里的“courtyard”。由于西班牙日照充沛,当地人喜欢在午后的庭院里喝茶、聊天、休憩、沐浴阳光,因此庭院之于西班牙建筑来说其功能更像其他欧洲建筑中的起居室,是西班牙民宅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除此之外,世人对于西班人的印象,如弗拉明戈舞蹈、斗牛士以及名叫Tapas的西班牙传统小菜,都来自南部,而南部文化的中心又是塞维利亚。

塞维利亚的火车站距离市中心比较远,我只好背着行囊在午后烈日暴晒的街头行走,希望碰到会说英文的人问路,但是下午15点的街道冷冷清清,汽车都没有几辆,更何况行人。因为是周日,道路两旁的店铺门窗紧锁。我第一次领教了西班牙人独特的作息时间:除了周日不营业之外,每天下午14点到17点还是雷打不动的午餐加午休时间,这时只有在少数当地人熟悉的酒吧、餐馆才能看到人满为患的场景。就在我即将绝望之时,十字路口一家“中国丝绸”店成了我的救星,问过路后,又随便与店里的女孩聊了两句,女孩来自浙江,到这里已有4年。女孩说,塞维利亚其实就像中国南方一个大的村镇,“根本不像大城市,哪里比得上北京和上海呀”,女孩显然是怕我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但是,正因为与现代都市保持着一定距离,塞维利亚才更加原汁原味。

塞维利亚,三个人的传奇2

哥伦布,迟到了500年的回归

我在小巷深处的一个家庭旅馆找到了满意的住处,这里紧邻圣克鲁斯老城区,步行到塞维利亚地标建筑的大教堂及王宫城堡只需10分钟。我的房间在三层,落地窗外是一个面向楼前小广场的露台,高高的铁艺护栏上吊着三个小花盆,盛开着红色花朵。在西班牙,人们都是以自家窗台或阳台上的花来点缀城市。

塞维利亚,三个人的传奇3( 弗拉明戈舞已经成为西班牙舞蹈甚至西班牙文化的代表 )

收拾停当,马上前往塞维利亚大教堂(Cathedral),为了赶在关门之前登上全市最高的吉拉达钟楼(Giralda),眺望塞维利亚全城。或许是这一路欧洲之行已经看多了教堂和钟楼,我对俯瞰全城的期盼远远高过对教堂和钟塔本身的向往。到大教堂,必须穿过圣克鲁斯区,我在石板铺就的迂回窄巷中险些迷失,两旁是黄白相间的房屋,偶尔出现一段斑驳古老的石墙。从敞开的门向里望,可以看到用彩色瓷砖装饰的阳光中庭,这是典型的摩尔人风格。庭院中的丁香花散发出迷人香气,有许多这样的中庭现在都成为了小餐馆。再走几步又会遇到一个小广场,喜欢悠闲的塞维利亚人总是见缝插针,充分利用空间,在广场的橘子树和丁香树中间摆上桌椅,喝杯咖啡,稍坐片刻,连熟透的橘子掉在地上都没有人理会。

就在我七拐八绕、沉醉这种小情小调之际,大教堂像童话里公主的巨大城堡一样突然撞进视线,让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成了她的俘虏。

塞维利亚,三个人的传奇4( 斗牛在西班牙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西班牙人心目中,它更接近于歌剧 )

大教堂规模的宏伟、建筑的繁复精细,都大大超乎想象。这座在摩尔人清真寺原址基础上重新盖起来的天主教堂建于1401年至1511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据说也是排名世界第三的大教堂。种满橘树的庭院和吉拉达钟楼便是保留下来的清真寺的遗迹。大教堂内的装饰堪称精美绝伦,主礼拜堂有雕刻了82年的世界最高大的包金木祭坛,45个基督故事场景的木刻浮雕达220平方米。王室礼拜堂埋葬着几位国王及王后的墓,最令人瞩目的是大厅内航海探险家哥伦布的棺椁陵墓,由4位哥伦布时代西班牙国王的雕像抬着,国王都是武士打扮,代表着西班牙最早的4个王国:卡斯蒂利亚、莱昂、纳瓦拉和阿拉贡。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手持一根长矛,长矛上穿着熟透的石榴,表达在精神物质上支持美洲探险的女王对哥伦布的敬意。

但是,有关哥伦布的遗骸是否真的在大教堂内的争论却延续了上百年,直到上个月才初步得到确认。

塞维利亚,三个人的传奇5

在欧洲,哥伦布的生与死都带有神秘色彩。历史学家迄今也无法确定哥伦布的准确出生地点,但是无可置疑的是,哥伦布的航海活动大部分是在以塞维利亚为中心的安达卢西亚海岸进行的,这片神奇的土地对哥伦布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1492年1月,在围困了10年之后,信奉基督教的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夫妇终于将摩尔人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纳拉攻克,自此,伊斯兰势力全面退出西班牙。战争结束后的一天,伊莎贝拉女王心情不错,于是她接见了一位已经等待了好几年的名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热那亚人,女王听说了他那看起来很荒唐的探险计划——从海上向西航行,到遍地黄金的亚洲去!女王说:“人们都说西面的大洋是不可逾越的。”哥伦布说:“那么他们以前是怎么说格拉纳达的呢?”女王想了想,自语道:“说它是不可征服的……”于是几个月后,哥伦布得到王室赞助,以西班牙国王的名义出航,并最终到达了他以为的印度大陆,开辟了美洲贸易。

塞维利亚,三个人的传奇6

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死于西班牙北部城市巴利亚多利德,先被安葬在塞维利亚一家修道院。1537年,哥伦布家人按照哥伦布希望埋葬在美洲大陆的遗愿,把他的遗骸送到了现位于多米尼加的圣多明戈大教堂。1795年,法国人占领了该地,西班牙为了不让哥伦布的遗骸落到法国人的手中,把遗骸送往古巴哈瓦那。1898年西班牙失去了包括古巴在内的所有海外领地时,哥伦布的尸体又被送回塞维利亚,安息在瓜达尔基维尔河畔的大教堂里。

然而,1877年当工人在圣多明戈大教堂施工时,发掘出一个铅质箱子,箱子的表面刻有“杰出和尊贵的男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多米尼加人称,这才是哥伦布的真正遗骸,而西班牙人1795年带走的是另一个人的遗体。为此,多米尼加专门为哥伦布的遗骨建造了纪念碑。

哥伦布埋葬地的争论就这样持续了100多年,今年5月,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4年的研究,运用DNA比对,终于确认塞维利亚大教堂安放的遗骸就是哥伦布的。在去世整整500年后,哥伦布终于真正回到了他开始远航的地方。

“混血”王宫让暴君流芳

大教堂的旁边,是被高大城墙围起来的古王宫城堡(Alc zar),入口是厚重威严的红色狮门。由于周一不对外开放,我是在塞维利亚逗留的最后一天才进去的。

在塞维利亚,我总是被它扑面而来的迷人的“混血”气质所吸引。随着异族入侵而来的伊斯兰文明虽然早已随风而逝,但它们留下的摩尔人文化、斗牛、弗拉明戈舞、回教清真寺、摩尔式建筑却与今天笃信天主教的塞维利亚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就像血缘最远的结合才能生出最美丽的孩子,地理上、宗教上差异最大的两大文化之间,在塞维利亚也结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古王宫城堡就是其中最炫目的奇葩。

在古王宫城堡的地基上,曾出现过一座古罗马卫城、纪元初年的大教堂、几座西哥特建筑、一座阿拉伯碉堡和建于9世纪的第一座阿拉伯要塞。塞维利亚被收复后,这里成为西班牙国王在南部的行宫,据说今天西班牙国王来塞维利亚还经常下榻于此,王宫的一些外围建筑已被改造成豪华酒店和活动中心。

从来自北非的阿拉伯人(也称摩尔人)统治时期开始,古王宫城堡就被历代君王不断扩建改造,到今天形成了奇特的各种建筑风格共生的现象:伊斯兰、新古典主义、哥特、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纯粹主义……而这其中,对王宫城堡的艺术风格推动作用最大的是14世纪在位的卡斯蒂利亚国王、西班牙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佩德罗一世。

佩德罗一世的父亲阿方索十一世(有说阿方索六世)与情妇生了7个颇有势力的私生子,这给作为他唯一合法儿子的佩德罗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他不得不杀死4个异母兄弟确保王位继承,又将反对他的贵族扔到锅里活活煮死。他娶了法国公主、波旁家族的布兰奇为妻,然而婚后他就获悉自己戴了绿帽子,而情敌正是他的异母兄弟。佩德罗做出了西班牙丈夫式的决定,他下令处死情敌,他那被指控通奸的妻子不久也神秘死去。另一个版本则说,佩德罗一直深爱着他的情妇,所以结婚第二天就离开了布兰奇,从此再没见过她。两年后为了去掉这个负担,他派人杀死了年仅17岁的王后。无论如何,佩德罗的暴行给他自己带来了“残酷血腥”的称号。

然而,暴君佩德罗却非常喜爱塞维利亚这座充满异域浪漫风情的城市,他要在古王宫城堡王宫里为自己盖一个堪称集大成的完美宫殿,他请来了建造格拉纳达著名的阿尔罕布拉宫的艺术家及工匠,还有从托雷多来的阿拉伯人、犹太人工匠,终于将欧陆风格与伊斯兰风情融合在一起。佩德罗宫成为今天古王宫城堡最富有魅力的部分。宫殿内布满了精致的雕刻,色彩鲜艳的瓷砖,在光与影中交错的雕花垂拱,蜂巢状的金色圆形天花板。哥特式建筑元素与伊斯兰黏土与灰泥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糅合伊斯兰教色彩的特点,巧妙地运用阴影回廊,壁饰毛毯及雕花技巧,使得它跟其他欧洲常见的宫殿大不相同。特别是宫殿的中庭,华丽的游廊雕饰、纤巧优美的石柱,宛如国色天姿的少女。

置身于佩德罗宫殿的繁复瑰美,想象着他那惨烈而又残暴的一生,不能不说又是一种奇异的混合。

卡门的灵魂在弗拉明戈和 斗牛场上重生

塞维利亚是文人墨客流连的城市,这里有慵懒闲适,有激情放荡,历经2000年的庭院虽已斑驳侵蚀,但风韵犹在,幽深依旧。从这里曾经走出了拜伦的唐璜,博马舍、莫扎特的费加罗,最著名的当属梅里美笔下的吉卜赛女郎卡门。

塞维利亚是卡门生活的城市,她在这里为爱而生,又因爱而死。她在塞城的堤亚纳区给人算命,大跳弗拉明戈舞,为英俊勇敢的斗牛士疯狂。

我到塞维利亚时,斗牛的季节还没有开始,要到再过一周的复活节,才有第一场表演。但是跑到斗牛场参观时,那里已经排起了拐弯长队,男女老少三三两两,虽然烈日当头,却无焦躁拥挤,大家都耐心等待着不知何时开始的售票工作。起初看到这个队伍时我误以为是同我一样要参观斗牛场的游客,这一下把我惊出一身冷汗,后来发现队伍里似乎没有一个外来者,大家又都相互熟悉地打着招呼,一问是买下周日斗牛表演票的当地人,这才放了心,同时也领教到斗牛在塞维利亚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斗牛场的参观有时间限制,由导游带领,不能随意停留。从卵形斗牛场到斗牛博物馆一圈讲解下来也就半个小时,导游用西、英两种语言,英语中带着浓重的西班牙口音,我听懂不到一半,无非是斗牛场的历史、斗牛的程序、历史上有名的斗牛士介绍之类。后来导游指着展室墙上一只硕大的黄褐色牛头说,那是一只英雄的母牛,她所有的儿子都成为斗牛场上的公牛被杀了,最后这头母牛也被斗牛士杀死,进入圣殿以示光荣。斗牛场里还有一个小祈祷室,斗牛士们上场前就在这里获得勇气和内心的平静。

斗牛在西班牙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报纸上也是放在艺术版而非体育版,在西班人心目中,它更接近于歌剧,而离角斗、摔跤远甚。

除了斗牛士,这个斗牛场还与一个女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卡门。据说在旁边的斗牛士广场有一座卡门的雕像,纪念在斗牛场门口被刺死的卡门,但是我并没有看到。塞城南部美洲广场边上还有一个烟厂遗址,据说是卡门工作过的烟厂,1953年成为塞维利亚大学的一部分,今天也已然看不出当年的痕迹了。

难道在塞维利亚真的找不到卡门的足迹了吗?

没看到斗牛,当然不能错过弗拉明戈。在塞城的第二天晚上,我按照旅馆老板的推荐,来到圣克鲁斯广场边上的一家酒吧。白天路过几次都没有注意到的酒吧门口此时果然支起了一个广告牌子,不用看就知道是弗拉明戈表演时间,门口围着三五个人等待开演。在塞维利亚,通常十几个弗拉明戈的表演者组成一个小团体,定期在河边或老城区的酒吧演出,一个晚上两场,从21点(夏时制就是20点)到凌晨1点,酒吧此时收门票,最低30欧元左右,带一杯饮料。我去的这家弗拉明戈表演酒吧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回来后偶然看到一位台湾旅行作家的西班牙游记,发现她居然和我去了同一家酒吧,看了同一群舞者的演出。

正如那位台湾旅行作家所描述的,弗拉明戈舞蹈虽然风情万种、媚态横生,但是它绝不是柔和的慢板。舞者的每一个转身、甩腕、踏步、拍手以及歌者、吉他演奏者嘹亮的嗓音、高亢的情绪,都是欲望与力量的体现,是试图摆脱命运的抗争,“是充满了悲情又绝决的昂然”,是狂放背后令人震撼的忧郁和哀伤。

在弗拉明戈浓得化解不开的音乐与舞蹈中,我终于找到了卡门的身影。■

上一篇: 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