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波佬”的天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莫汤宝)

“讲波佬”的天空0( 香港有线足球台《世界杯启示录——越问越担心》节目录制现场 )

听得懂粤语的球迷,相信很难会扭回去听普通话解说的足球频道,除非没有选择。

欧洲足球赛季期间的广东家庭及足球酒吧的电视机,基本都会被锁定在当地的地方体育频道,享受用粤语作评述的英超及欧联大餐。CCTV5的意甲和德甲,被球迷放在了板凳上。其中拥有大量远东“粉丝”的英超联赛,更是贴心地将赛事排满周末晚上的黄金时间——华南地区的“足球怨妇”,并不只是产生在世界杯期间。每年的9月到次年5月,做赛事评述的“讲波佬”,则是城中明星。“讲波佬”的称谓大概从粤语地区对说书人的叫法“讲古佬”演化而来,不像“主持人”、“解说员”那样有距离感,而是让人感觉平等、亲切。

广东邻近香港,港风北渐,省港一家,香港人对英国足球的熟悉也传染给广东人。广东电视台从1983年就开始直播英格兰足总杯比赛和英甲(当时还不叫英超)集锦,从1993年起,广东地区的电视台更是将英格兰顶级联赛和英格兰足总杯通通奉上。感情因素加上英超近年来的聚宝盆效应,当地球迷最喜爱的联赛无疑是英超,而不是央视眼中的世界第一联赛意甲。但英超其实不是个别地方球迷的偏爱,数据显示,2004年起,每年收看英超电视转播的观众有152亿人次,英国以外地区的英超转播权,能卖到3亿英镑之多。花巨资买到英超和欧冠联赛东南亚地区转播权的ESPN,也花了大本钱来包装赛事,用目前市场上能找得到的最好的评述阵容。

烂的解说能让观众对一场精彩的比赛倒掉胃口,在中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信手拈来。好的解说则是点睛的笔,目前虽然少,仍然有。

华南地区球迷喜欢粤语解说多于国语解说,并不因为语言上的相通,也不因为文化上的相同,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戴的“讲波佬”懂球,专业,敬业,能看出门道,还能讲出热闹。

“讲波佬”的天空1( 林尚义(左二)和伍晃荣出席香港无线“2006世界杯为阿叔喝采真情聚会” )

最好的粤语足球评述先是在香港,后来在新加坡。广东球迷最早熟悉的粤语评述是香港无线电视的三人组林尚义、蔡育瑜和钟志光。每逢大赛,还会加上以球迷身份参与的演艺明星曾志伟、陈百祥和李克勤等等。赛前及中场休息时间,众多嘉宾一字排开,分成二派,各有拥戴,唇枪舌剑,有专业意见,更有球迷情怀,热闹非凡。设于新加坡的ESPN亚洲分部从1993年起网罗来自中国两岸三地及新加坡的体育评述人才,致力于建构东南亚地区最强大的体育转播系统。近年来ESPN与内地地方电视台关于英超和欧洲冠军联赛的转播合作,让内地部分省市的观众熟悉了操国语的比赛评述员詹俊、苏东、刘勇、陈熙荣、李元魁,让广东地区的观众喜欢上了用粤语讲球的丁伟杰、何辉、江忠德和黄兴桂。再后来,内地对粤语解说的需求迅猛增长,加上广东地区电视台大力加强自身足球内容建设,直接促成了不止一位ESPN名嘴干脆加盟内地体育频道,更加亲近热爱他们的庞大粤语观众群。

前ESPN,现广东体育频道的何辉是这当中较受欢迎的一位。早年曾经是香港职业足球运动员,曾入选过香港代表队的何辉,拥有专业的足球知识,以及独到的见解。他对场上的大局、细节分析到位而精辟,客观而理性,更敢于批评,口齿伶俐,甚少废话,其主持风格深受华南地区的球迷所喜爱。而他与ESPN时期最佳搭档江忠德时不时的无厘头式幽默,更为广大球迷所乐道。何辉本人极度重视幽默感,“幽默感在与拍搭的合作中很重要,在评述时意见不同就会互‘寸’(粤语‘挑衅’或者‘示威’的意思),这样既可以增加娱乐性,又可以吸引观众。”2005~2006赛季的英超最后一轮,阿森纳主场对维冈竞技,既是争夺进军下赛季欧洲冠军联赛资格的关键战,也是海布里球场的最后一仗——下个赛季开始,阿森纳会搬到新主场——更宽敞的酋长球场。比赛不仅场面刺激,进球梅花间竹,而且气氛煽情,现场许多球迷穿上了印有“I was there”的T恤,以纪念海布里的光辉岁月。于是在中场评述的时候,这位何辉施施然对着镜头举起一张白纸,上面是他自己歪歪扭扭的字迹:“We are here”。只可惜那一刻江忠德并不在他身旁,当时的搭档始终未能习惯他的临场发挥,并没有给出及时和恰当的回应。

并不是会用粤语讲球的就会受欢迎。华南地区球迷讲求实际,说得好的才受拥戴,讲得不好的,一样会被关掉声音。广州地区有两家电视台同时转播英超,是直接的竞争对手,用两套评述阵容对撼。一边拥有丁伟杰,一边拥有何辉,按理说广州球迷是最幸福的,有很好的两种选择。但实践起来其实不然,球迷会感到这样的苦恼:想听丁伟杰的解说,就得忍受其联席嘉宾的拖沓;要听何辉的妙语,就得容忍其身边搭档的絮叨。此事古难全。

“内外搭配”的讲波佬组合的确没有原ESPN的解说那么专业,但幸好广东观众也可以领略到粤语人群普遍共享的随和、务实风格,幽默与灵动的色彩更适合在这种风格中滋生。以世界杯为例,央视直播意大利对澳大利亚的“解说门”令舆论哗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之前广东某电视台直播的另一场比赛中,讲波佬的激情和灵感完全以另一种风格呈现。当时场上球员劲射破门,讲波佬也忘情大喊“世界波”——刚好直播镜头不偏不倚摇到观众席,有个身材丰满的女球迷欢欣跳跃,于是他略加迟疑之后作出补充:“呃,我说的是踢的那个。”

这样媲美周星驰作品的解说也许永远不会出现于中央台。■

(古高对此文亦有贡献)

球评员档案

何辉

38岁,早年曾经是香港职业足球运动员,效力过伊波路及星岛,更曾入选过香港代表队,拥有专业的足球知识,以及独到的见解。对场上的大局、细节分析到位而精辟,客观而理性,更敢于批评,口齿伶俐,甚少废话,其主持风格深受华南地区的球迷所喜爱。他与最佳搭档江忠德时不时的无厘头式幽默,更为广大球迷所熟知,有支持者还搜集了他们的经典语录放在网络上流传。何辉1998年加入ESPN,2004年离开ESPN到广东体育频道继续讲波佬生涯。兴趣包括足球、乒乓球、高尔夫及赛车等,熟悉所有球类运动,喜欢科学知识类型电视节目。

丁伟杰

生于1968年,希望当体育评述员至退休为止。大学期间曾兼职于香港无线电视,从事体育节目幕后工作;1993年曾任报社体育记者;1994年起加入ESPN,投身评述员行列;2003年离开ESPN,以自由身分别在广州竞赛频道的英超直播、香港亚洲电视台的欧洲冠军联赛杯直播以及香港某收费电视台担任足球评述。上网搜集足坛最新消息及资料、建立个人资料库是他每日的例行工作,这使他在评述上资料充足,言之有物。

江忠德

从事媒体工作20年,由报社体育记者开始,到编辑,再转到电视台担任体育新闻主播,1992年移居新加坡,客串电台华语体育节目主持,1995年成为ESPN第一代粤语评述员至今。

伍晃荣

生于1940年。从事新闻行业40多年。1960年中五毕业后到英文《虎报》当体育记者,1962年起到商业电台当港闻记者,1975年转职到丽的电视(即亚视前身),5年后当体育记者。1982年再转职无线继续当体育记者,供职香港无线电视新闻部,主持“六点半新闻报道”、“晚间新闻”、“特别新闻报道”(世界杯中国队出线)等体育新闻部分。伍晃荣开创幽默的体育赛事报道方式,深得不少观众爱戴,亦影响了整个香港广播界报道体育新闻的方式。(任职投资银行的儿子说:“爸爸,你一日只工作3分钟!”伍晃荣便纠正说:“我一天10个钟头,但将最精彩的3分钟给你看了!”)2005年6月30日报道完“六点半新闻报道”后,这位资深体育新闻报道员正式退休。几乎整个粤语地区的观众都熟悉他播完新闻之后的这句结语:“无线电视记者伍晃荣报道。”

林尚义

外号阿叔。供职香港无线电视,林尚义16岁加入香港职业球坛,1948年开始效力杰志足球会,1958年代表台湾夺得亚运足球金牌,1960年于罗马参加奥运,1972年效力流浪足球队时夺得联赛及银牌赛双料冠军,年轻时有“重炮手”、“仓鱼”等称号。1982年取得国际足协世界教练文凭。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他曾在柴湾文理书院任教体育、社会及国文。1972年挂靴后开始讲波生涯,先后在商业电台、亚洲电视及无线电视担任足球评述员,一讲就是30多年,堪称香港足球评述界宗师,其权威式球评风格深入民心。曾于1994及1998年分别到美国及法国现场评述世界杯。

黄兴桂

1950年开始看足球,1964年在美国读高中时开始看NBA、棒球、美式足球及赛马。曾在1981年当香港东方职业球队教练,当时1966年英国世界杯国家队队长及英雄博比·穆尔成了他麾下的球员。其后黄兴桂加盟ESPN,经常不着四六地解说,使球迷捧腹大笑。同丁伟杰拍档讲球,更是深入人心。黄兴桂讲波时的座右铭是:“Call it as I see it.”他说:“这是我的良师、已故洛杉矶湖人队的殿堂级评述员奇克·赫恩的名句。”■ 伍晃荣丁伟杰何辉espn足球解说天空球迷文化足球体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