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是癌症的罪魁祸首

作者:袁越

(文 / 袁越)

干细胞是癌症的罪魁祸首0

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武功从他第一次出现开始就很少再发生变化,否则读者会被搞混了,所以武侠小说特别喜欢按照武功高低排座次,排名第二的英雄好汉无论怎么勤学苦练,永远也打不过排名第一的那个高僧。

细胞也是这样。不同细胞的分裂能力是不一样的,科学家完全可以按照分裂能力的高低给细胞排座次。排名最低的是那些已经分化好了的功能细胞,比如红血球和脑细胞等,它们已经完全失去了分裂能力,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那些匪兵甲和店小二,虽然谁都打不过,但少了他也不行。其次是一些前体细胞,它们有一定的分裂能力,那些功能细胞都是由这些前体细胞分裂得来的。它们就好像是武侠小说中的英雄和侠客,已经排好了座次,能分裂成的功能细胞的种类越多,排名就越高。

但是,这些前体细胞的分裂能力都是有限的。具有无限分裂能力的只有干细胞。它们是真正的武林至尊,能够永远不停地分裂出所有类型的前体细胞。换句话说,只要给我一个干细胞,我就能造出一群细胞、或者一个器官,乃至一个完整的生命。

比如,哺乳动物血液和淋巴液中的所有细胞全部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造血干细胞(HSC)。如果有人写一本有关血液的武侠小说,那么造血干细胞就是武功最高的那个老僧。老僧总是住在寺庙里,不轻易出来走江湖,造血干细胞也是一样,一生都躲在坚硬的宫殿——骨髓里,周围还有一群贴身侍从,形影不离。这些侍从名叫“基质细胞”(Stromal Cells),它们为造血干细胞营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微环境”,所有外来的信息,包括指导干细胞开始分裂的指令,都要通过这个“微环境”才能到达干细胞。

武侠小说中,高僧下山总是会引起一场腥风血雨,细胞世界也是一样。如果造血干细胞变坏了,或者它私自从微环境中跑了出来,其结果就是血癌,也就是白血病。

其实,从表面上看,癌细胞和干细胞是很相似的,它们都是一群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未分化细胞。事实上,当初就是因为癌症研究的需要,科学家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干细胞。经过50多年研究,科学家对干细胞的了解越来越深刻,反过来也为抗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前医生们都认为,任何癌细胞都可以继续分裂,变成新的恶性肿瘤,于是大多数治癌手段都以杀死更多的癌细胞为目的。可是,新的研究发现,癌细胞并不都是万能的,它们和其他正常细胞一样,也有固定的等级制度,只有少数细胞才有继续分裂成新肿瘤的能力,科学家把它们叫做“癌干细胞”。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部分“癌干细胞”都是由于正常的干细胞“变坏”造成的。干细胞虽然数量很少(造血干细胞只占骨髓内细胞总数的0.01%),但它们寿命很长,任何微小的基因突变都会被保留下来,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积越多,直到这些累积的突变让干细胞失去了自我克制的能力,或者摆脱了微环境对它的约束力,这个干细胞就变成了“癌干细胞”,并开始不顾一切地疯狂分裂,形成恶性肿瘤。

这个假说其实在40多年前就被提出来了,但科学家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对象。直到上世纪70年代,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被发明出来,科学家终于能够把不同特点的细胞大批量地分离开来单独进行研究。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把从人身上提取的干细胞移植到老鼠体内,并以老鼠为实验对象,鉴定出了造成白血病的“癌干细胞”。之后,许多不同种类的癌干细胞被鉴定出来,它们都能够在老鼠体内长成完整的肿瘤,其细胞成分与病人体内的肿瘤组织完全一致。至此,“癌干细胞”理论终于得到了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同。

这个理论对抗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评价化疗的效果,不能只看肿瘤体积缩小的程度,如果化疗法不能杀死“癌干细胞”,就不能从根本上治好癌症。但是,干细胞不能从外表上加以判断,必须开发出更加有效的鉴别方法,才能设计出针对它们的药物,并即时监督治疗的效果。

由此可见,干细胞研究绝对不能因为个别“事故”就终止,这个领域实在是一个金矿,有许多宝藏有待挖掘。

这个案例还告诉我们,多年的生物进化所确立的细胞等级制度不能轻易打破。这就好比武侠小说中的英雄排座次,还是固定下来的好,否则作者写着写着就会写糊涂了。■ 干细胞癌症罪魁祸首

上一篇: 车为油狂
下一篇: 房子里的个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