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宋代厨娘一样女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殳俏)
饭桌上永远都找不到男女平等这四个字,事实上,伍迪·艾伦就说过:“女人应该围着锅台转,锅台应该放在卧室里。”男人们一方面说:“我们有着脆弱的小鸟般的胃,我们想念妈妈在童年给我们做的烤香肠和甜玉米,你难道不能做个像我母亲一样的女人么”;一方面又耻笑他们买了一箩筐烹饪书籍的妻子道:“你没有听说过,米其林从来不给女厨师授星吗?”虽然铁证如山,米其林也曾经把某些一星授予几位尤其杰出的女厨师,但比起那些随便摘下二星和三星的男性同行来说,那真是差远了。
和女人比起来,男人在做饭这件事情上显得非常潇洒而极端,如果你去问一个男人会不会下厨,得到的回答只会有两种:“连个面条都不会下”和“天哪我简直是天生的厨师”。某一天,德国的一家名叫格威斯的调查机构受某本美食杂志委托,询问了一千多位男士“您会做哪些菜”,结论是,五分之四的男人既不会煎荷包蛋,又不会做土豆沙拉,但另外五分之一却都列出了引以为傲的长长的菜单,分别号称自己会做有配菜的红酒烩牛肉,传统夹馅烤鹅以及蓝鳟鱼和牛奶甜饭。把同样的问题抛向女人们,得到的回答则谨慎得多。几乎没有女人会承认,她们什么都不会做也不想做,但也没有什么女人贸然宣称自己会做多复杂的上得了宫廷大宴的菜式。大多数女人谦卑而朴素地回答,她们喜欢烧制普通的家常菜胜过一切大餐,她们最常干的厨房活儿是为丈夫、孩子或者男朋友以及男朋友的朋友烹制炸鸡肉、蛋饼和意大利面。调查显示,对女人们来说,承认自己购买大量烹饪书籍通过现学现卖来做菜一点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但是,大胆地宣称自己作为女人,对厨房一窍不通而且完全没有兴趣,却好像很丢脸。
现在又要回到伍迪·艾伦精彩的语录中来了,女人真的天生应该围着锅台转吗?在大多数人眼中,女人应该烹饪,并不是因为她们的技术有多好,而恰恰是因为烹饪是件让女人和男人相形见绌的事情,女人没有强劲的臂力,也没有娴熟的刀功,并且每个女人天生都怀着对明火的恐惧,但烹饪却显示出她们对爱的执著,一种对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守护。举例而言,在中国有句话,“得到男人的胃就得到了男人的心”,贤淑的妻子当然应该会做饭,并且是精打细算地做饭;而如果是一个姨太太,只要很懂厨艺,她的口碑也可以是不错的,至少比那些只会瞎算计的偏房强,并且作为姨太太,在做饭这件事情上可以得到更大限度的宽容,因为不是掌管全家财政的正室,她可以非常铺张浪费地为老爷做一顿饭,由于异常的美味,老爷会允许她下一次做饭时仍然像这样不计代价,而且很可能还要呼朋唤友地来让同事们一起品尝自己小老婆的手艺,以炫耀自己的福气,这就是美女私房菜的由来,它代表着一种讨好,也表现出女人在厨艺这件事上的醉翁之意。私房菜是个太典型的例子,说明大多数女人不是因为爱好美食才做饭,这令男人们更加强烈地相信,女人懂吃并不是自己爱吃,女人挑剔也只是为了迎合他们的品位,至于女人做菜,那是她们不得不做的事情,伍迪·艾伦的第二句话说的就是“锅台应该放在卧室里”,厨房只是通向双人床的一条必经之路罢了。
现代的女人如果不想在厨房里被男人看扁,就必须亮出“我并不是一定要为你做饭”的姿态来,也许她们该学一学被西方学者认为“最女权”的中国宋代厨娘们。廖莹中的《江行杂录》记录了一些在当时京都的女性厨娘的事迹,其中写道,这些做菜的女子,无论年幼还是年老,都出生于比较小康的家庭,自愿学厨,学厨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嫁人或是卖笑。她们往往学养丰富,气质良好,每做一顿饭都要价颇高。书中八卦说,有位年老的太守想要摆阔,便从京都物色了一位年轻的厨娘来为自己服务。厨娘报到那天,先遣一名脚夫向老太守递了封亲笔信,要他派四抬暖轿接她进府,太守慷慨答应;到了府中,厨娘嫌府里厨具不好,只用自带白金厨具一套,也不肯穿府里的佣人制服,只穿自己一套锦裙小袄,老太守已觉得有点汗颜;等到晚上做出一桌宴席,人人称好,老太守刚有点洋洋得意之时,厨娘却拿出一张单子给他过目,说按照惯例,每做一宴,除了工钱,还要有赏钱,数量大概是每次“三二百千”。太守忍痛付出,同时又支一小轿将她送回,私下里只能跟人说:“像我们府里财政这么紧张,厨娘这样高级的人物,也就请一次大家尝尝就行了。”这真是女人在饭桌上大获全胜的一刻。■ 宋代女权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