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让学生掌握购书自主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焦建)
北京工业大学高某在教材采购中收受商业贿赂一案开审。一个事实是,采购10万元的图书,高某就拿了9180元的回扣。
学生不仅全价购买教材,而且发下来的书还不是都用得上。比如有一次,学校为我们买过50元的替代书,授课老师不认可,只好让它在书架上蒙尘。可能是原国家教委的一纸规定使学校拿回扣有了政策空间,1987年,原国家教委规定,高校教材允许有9%~12%的中介费用,其中5%要返还学生,其余作为业务费用支出。后来的参与各方可能都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只是心照不宣地依“惯例”交易。
非要强制学生统一购买教材吗?为什么不可以把统一购买的折扣让利给学生呢?校外的旧书店能搜罗不少教材,网上购买也很方便,为什么不可以让我们多样选择,减轻负担呢?为什么不可以事先告诉我们哪些书必须买,哪些书是课外读物呢?这些简单很道理,也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使教材价格降低。关键是,参与教材购买的校方可否退出这条利益链呢? 自主权购书掌握学生
上一篇:
城市中的潜歧视
下一篇:
“早恋”:人的错还是文明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