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一掷千金的“盛宴”

作者:王鸿谅

(文 / 王鸿谅)

世界杯:一掷千金的“盛宴”0( 虽没有中国人的参与,河南许昌的球迷还是通过燃放烟火、竞猜比赛结果等活动,倾情参与世界杯 )

垄断的转播权

早在2002年3月,中央电视台就以2495万美元的价格从德国基尔希集团手中一举买下了2002年和2006年两届世界杯足球赛的电视转播权。这也是央视迄今为止最大手笔的一次赛事转播权投资。对于央视而言,这一掷千金的举动前,其实已经把风险和获益计算得很清楚了。在2001年年底前,亚洲区世界杯电视转播权一直由亚洲广播联盟拥有,中国内地的转播权事宜都是由中央电视台向亚广联协商购买。具体价格并不公开,业内消息是“购买价格不是很高”。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98年世界杯,而这一年也传出了央视买断当年世界杯转播权的具体价格——200万美元,这个价格依旧被称为“低价”,而此次的央视广告收益将近1个亿。

中央电视台和亚广联结成的牢固战略联盟,也使得其他国内国际机构在世界杯赛事期间只能充当“旁观者”。然而事情却在2002年发生了变化。逐渐走上商业化道路的国际足联,做出了出人意料之举,将2002年和2006年两届世界杯全球电视转播权卖给了德国私营机构基尔希媒体集团。一位央视体育负责人说,这一切都源于国际足联的合作伙伴ISMM-ISL公司的破产。国际足联长期以来依托ISL销售比赛转播权,随着它的突然破产,基尔希才以其惊人的报价——25亿英镑得到这一特权。虽然此举也让国际足联背上了“用世界杯疯狂敛财的指责”,但一场构筑在世界杯之上的“全球财富联欢”似乎已经拉开序幕。

失去了世界杯转播亚洲特权的亚广联自然郁闷不已,这也直接导致亚洲转播市场出现了转播权真空。而这一年的中央电视台,业内说法是“失去了像以往一样一拖再拖,直至低价获得转播权的良好机会”,必须直接面对基尔希媒体集团。不仅如此,央视还遇到了与它一起争夺亚洲区世界杯电视转播权的竞争对手,其中包括中国香港卫视和新加坡ISPN体育频道。德国基尔希集团最初的高昂要价,使央视一时间难以接受。但央视显然是不能失去世界杯的。从开始谈判到最终签署成交合同,央视前后经历了4年零8个月,历经了多次复杂的商业谈判,先是国际足联的合作伙伴ISMM-ISL公司,后是德国基尔希集团下属的Prisma公司。双方主要分歧在于价格。而在德国基尔希公司成为国际足联的合作伙伴后,央视取得转播权较以前更加困难。最终虽然德国方面做出让步,同意按原定价格的2/3付账,依旧不是小数目。

拿到2002年世界杯转播权的央视,改变了已往几届世界杯转播的做法,不再在国内进行二次销售。那些等待着能从央视再购买赛事转播权,从而进行自己广告营销的地方台,算盘都落空了。而央视的垄断行为背后,作为支撑的是2000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体育比赛电视报道和转播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在我国境内的电视转播权统一由中央电视台负责谈判与购买,其他各电视台不得直接购买”。这样,地方台在重大体育赛事面前更无竞争的权利。一位地方台体育中心主任坦言:“随着有限的电视资源逐渐被中央台所购买和垄断,各地方电视台的日子已经越来越难过了。”

世界杯:一掷千金的“盛宴”1( 体育盛事,成为“全球盛宴” )

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的垄断举措,为央视赢得了4.5亿元的广告收入。到了2006年,央视在世界杯赛事转播营销的运作上,显然更轻车熟路,在去年11月18日的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本届世界杯部分广告资源就提前拍卖给客户,到了今年2月,央视又成立了“世界杯广告项目联合策划组”,从4月10日开始,依次在全国各地召开世界杯广告资源说明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昆明等各大城市无一遗漏。从目前运作看,央视在这届世界杯中可能获得的广告收益,业内估算,“可能超过10亿元”。

“烧钱”的广告商?

世界杯:一掷千金的“盛宴”2

《中央电视台德国世界杯广告项目》显示,世界杯期间套播广告为5秒419万元,平均每秒83.8万元,整体广告价格比平常高40%。央视广告部主任夏洪波说,“本届世界杯广告项目设计了十分丰富的广告价格梯度,从4000万元以上的大预算客户到几十万元预算的小客户,都能找到相匹配的广告产品。比如投放量在400万元左右的客户,可以投放晚间世界杯专题的贴片;投放量在100万元以下的客户,可做单场比赛直播的贴片广告和白天栏目的贴片广告”。

由于不是参赛国,中国球迷拿到的世界杯门票不到韩日世界杯时的1/10,这就意味着庞大的中国球迷只能通过电视观看比赛。无数中国企业也正是瞄上了这数以亿计的“眼球”,对央视的世界杯黄金广告时段展开争夺。在央视买断转播权后,轮到了广告商们的一掷千金。中国企业与世界杯并不陌生,基于农夫山泉依托着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一炮走红以及后来海尔和三角轮胎通过参与体育营销大获全胜的事实,国内许多企业对世界杯的热情与日俱增。

世界杯:一掷千金的“盛宴”3( 6月11日,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足球明星转轴,球迷可以自行转动寻找自己喜爱的球星,街头洋溢着浓郁的世界杯氛围 )

中国移动去年11月就以6509万元价格拿下“2006年央视世界杯赛事直播”独家特约播出权,最近又加上“2006年世界杯射手榜”3800万元的独家冠名权,总支出过亿元。仅仅为冠名央视足球世界杯的一个栏目“观球论英雄”,青岛啤酒就花掉约4000万元。联想、TCL、新浪、长虹、吉列等企业都直接或者间接拿到了高价“入场券”。除了电信、饮料、家电等行业,为本届世界杯广告天价买单的还有许多出人意料的黑马:中华英才网以2000万元的投入,第一时间夺得CCTV-5“我爱世界杯——豪门盛宴”、CCTV-1“欢乐世界杯”的独家特约赞助权,成为央视本届世界杯转播的首批合作伙伴。佛山陶瓷业的广告投入也达数千万元,仅佛山博德公司一家,就在“世界杯新闻”与世界杯评论栏目“豪门盛宴”投了1000万元的广告。来自福建省晋江市企业的广告投入超过亿元,其中晋江市劲霸时装有限公司以3800万元拿下央视“世界杯射手榜”广告。

世界杯广告大战中的另一种形式,当然就是寻找明星为产品代言了。奥克斯抛出重金一举签下贝克汉姆、罗纳尔多、齐达内、劳尔、卡洛斯等5名足坛巨星任品牌代言人,IT巨头联想同样一掷千金签下小罗为其全球范围内的代言人。说到中国企业与国际球星发生关联的模式,金嗓子喉宝算是“开风气之先”。2003年利用皇马中国行的机会,只是民营企业的广西金嗓子集团出人意料请到了罗纳尔多为产品代言,当时参与了整个策划过程的科嘉艺集团总裁肖开宁回忆起来,依旧兴奋不已,“与联想请小罗相比,我们当时的费用零头还不到”,不过他拒绝透露合约中具体的价码以及年限,更愿意把这次的合作描述成“缘分”。

世界杯:一掷千金的“盛宴”4( 各大城市商场随处可见与世界杯相关的服饰、玩偶等纪念品 )

肖开宁说,这次合作成功,确实有多方面原因,那时北京正值“非典”,金嗓子喉宝为当时做了许多的公益性事情,也在医护群体中广泛使用,“这就让金嗓子和抗击‘非典’的公益形象发生了关联”,而这个公益形象,肖开宁说,“在和罗纳尔多谈合约的时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也让他们得以击败众多竞争对手,得偿所愿。这个广泛传播的广告因制作形式上的粗糙,后来也引起争议,不过在肖开宁看来,这是一则成功的实效广告,广告形式的粗糙,也跟当时的情况有关,“就一个小时拍摄,还是用我的奔驰车把罗纳尔多送到长安俱乐部去拍的,原本准备了六七套衣服,想拍一个系列,其中还有唐装,但因为时间太紧张,最后都放弃了”。拍摄这个广告也没有请大牌摄影和制作,“作为民营企业必须要考虑投资回报率,有多大头戴多大帽”。这则广告的确也给金嗓子带来了轰动效应,肖开宁说,尤其是在国外,“国际销量迅猛增长”。

体育的商机

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观众人数创造了历届世界杯的新纪录,其中全部64场比赛的现场观众总人次超过270万,在收视率上也创下人类体育史上的一个收视奇迹。除此之外,它的比赛转播信号覆盖了213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遍及全世界五大洲的各个地区,转播时间总计多达4.11万小时——这还是在许多欧洲国家与亚洲有时差的情况下。不过,这样的一个收视奇迹的创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世界杯在亚洲举行,在全球球迷中数量最庞大的亚洲球迷受时差影响非常小,致使亚洲,尤其是两个主办国的电视观众人数十分惊人。中国虽然不是上届世界杯的主办国,但随着中国队第一次杀入世界杯决赛圈,收看韩日世界杯比赛的中国观众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多。中国队的三场小组赛,每场比赛的收看人数都超过了1.6亿;第二场和世界冠军巴西队的较量,整个中国有将近2亿电视观众在收看。德国队与巴西队最后的决赛,更是吸引了2.5亿中国人守在电视机旁观看,占全球收视人数的25%,如此吸引眼球的“注意力经济”,商家又怎么会嗅不出财富气息呢?

企业对于体育营销的热衷,来源于体育营销的高投资回报率,根据业内调查,“企业品牌认知度在全球范围内每提高1%,需要约2000万美元的广告费,而借助大型的体育比赛,同样费用却可使认知度提高到10%”。此外,体育事件往往能够赋予品牌更多健康活力、拼搏奋斗、坚持不懈等积极品格,因此,体育营销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提升品牌价值的“高速公路”。

只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杯赞助商行列,一方面是因为国际足联此前把更多目光放在了亚洲的日韩两国;另一方面是因为世界杯赞助商的高门槛也让不少企业却步。国际足联目前的赞助商有两类:第一类为主赞助商,可使用国际足联标识8年,赞助金额为2.5亿美元。另一类为单届世界杯赛赞助商,可使用当届世界杯标识4年,赞助金额为8000万美元。如此高昂的门槛,自然只能让众多的中国企业退而求其次,通过转播的电视平台,辗转与世界杯发生关联。

追溯到4年前的日韩世界杯,除了广东健力宝集团以3100万元夺得央视“赛事全程直播独家特约赞助”,丝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1260万元夺得央视“赛事全程套播广告”位置的第一选择权之外,大多数国内企业都错失了在世界竞技场上露脸的机会。这一次,情况显然大不一样。央视广告部给出的数据,是“整个世界杯期间,到央视做形象宣传的企业有百家之多”。赞助央视“观球论英雄”栏目的青岛啤酒,从去年迄今,电视广告投入已达4亿多元。其中用于2008年奥运会赞助上的花费大概在2000万~3000万美元,到2008年之前付清。央视二套冠名权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与湖南卫视的3年合作费用在4000万~5000万元人民币;赞助世界杯4000万元。青啤副总裁张学举认为,去年赞助2008奥运会后,青啤的品牌价值由原来168亿元提高到199.91亿元,销量前年为350万吨,去年则上升至408万吨,而一直被视为硬骨头的北京地区,今年一季度销售量更是增长了30%以上。此次赞助世界杯,青啤的销售额和品牌价值还将有更大提升。而青啤的竞争对手华润雪花同样跟踪了世界杯全部比赛中的广告,并投资2000万元在“我爱世界杯”栏目下做了一个“球迷世界杯”的互动。

就如同张斌所说,这次央视的不惜血本,不过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营销练兵,已经从体育赛事中发掘到财富机会的商家同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联想率先以6000万美元的高价成为奥运会TOP赞助商,拥有了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开展市场营销等权利及相关的一整套权益回报,同时享有在全球范围内产品、技术、服务类别的排他权利之后,更多的中国企业,也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辗转与国际顶级赛事发生关联。体育盛事,确实如国外媒体所描述的那样,成为“全球财富的联欢”。■ 电视转播央视国际足球一掷千金盛宴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