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家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花生)

毕业家长0

在我还没有心理准备的时候,女儿就要小学毕业了。我是在学校召开的六年级学生家长会上才意识到这一点的。对于女儿在班级取得的名次,我还是满意的。可老师却不满意,老师情绪激动地说:“你在班里是第五名,在年级能排第几?在全市呢?全国呢?所以,要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老师的话如醍醐灌顶,我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些。现在看来,真是要认清形势了。目前的形势是,有AB两校供我们选择,A校是名校,B校比A校差一点。如果分数在前50名可以上A校,否则只能上B校。老师继续着:“努力!分数才会上升。奇怪的是,有些家长总爱和学校唱反调,学校希望家长严格要求孩子,可家长却对孩子说差不多就行了,你这样慢待孩子的前途,对他的将来非常不利。”我听这话像是在说我,不觉耳朵有点发烧……

家长会是一次战前动员,的确给了我很大触动,于是,针对女儿的情况我们找了个数学家教,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备考。可是好景不长,家教突然有事来不了了。眼看离调考只剩十天,我只能自己突击上阵了……我现在才体会到女儿每天面对那些奥数难题的心情,其实我和她一样一筹莫展,比如这题:“小明沿着马路向前走,与他同方向的566路车每隔9分钟超过他一次,相对方向的566路车7分钟和他相遇一次,问566路多少分钟一次。”这个题让我琢磨得把铅笔头都啃烂了,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我瞎猜可能是8分钟一趟,可我却列不出方程。你说这出题的也真够刁钻,那公汽站牌不都写了几分钟一趟吗,干吗为难小学生呢?再说了,满大街那么多的人,又有几个人的职业会需要这样的数学逻辑基础?

临近调考,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要我参加B校家长会。我很奇怪,孩子还没有确定上B校,开什么家长会?到了那里才知道,原来参加会议的都是优等生家长,很明显,B校不甘心拣A校挑剩下的学生,要和A校抢生源了。“我们学校经整改,去年高考成绩非常可观,这都有据可查。你们孩子平时的成绩都在我们掌握之中,我们很希望你们能来我们学校上学,请家长放心,在我们学校,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本来,我们的志愿是A校,但现在,B校言之切切的诚恳态度让我们心动了。正犹豫着,我又意外接到A校家长会通知,果不出所料,这个家长会也是为争优等生召开的,内容与B校相仿,先说了一大堆学校的好话,然后希望家长们选择A校。只不过因为A校主任的发言不如B校校长的精彩,对于他们的邀请,我们有点麻木。

这几天,我感到了作为一个家长从未感到过的光荣,没想到,女儿还成了香饽饽。正得意着,电话又响了,果然又是家长会,这次是女儿学校组织的。会上,学校领导明确指出:“学生的去向将根据志愿和调考成绩综合评定,由教育局说了算,A校也好B校也好,他们把有些家长拉过去所说的都不算。”在这次家长会上,我了解到了一个惊人的情况,那就是A校B校都有实验班,这种实验班是滚动式教学,意思就是,你被选入实验班,并不是“终身制”,成绩一落后,马上就会被新入选的学生所替代。听到这里,我的背直发凉,怎么像我以前工作的单位一样压榨人啊!难怪那天A校主任说他们的学生是“你今天做五题,我明天就做六题,你明天做六题,我后天就要做七题”,原来他们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就是让这种残酷的淘汰制给逼出来的。

为了女儿的升学问题,这些天可没少费我脑筋,深更半夜还在网上对比AB两校的情况,A校的口碑果然很好,可也有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感叹到:“A校,我那地狱般的日子啊!”“A校骄人的高考成绩都是我们学生的血汗堆砌出来的!”女儿才小学毕业,此时我已经嗅到了她从此充满硝烟味的未来。其实,人有精湛的一技之长就可以生存得很好,我瞎想如果有一种早期培养的专业学校,女儿也就不必去挤高考那座独木桥,并且也不用遭遇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这些天,和女儿一见面就是题题题,分分分,A校B校A校B校,我知道大考当前,我不应该这么追着她讨论这些,可这时的我,已经身不由己了。

“你是某某家长吗?”电话又响了,这些天,家长是我的职业。电话是B校打来的:“如果确定上我们学校,请明天提前来交学费,我们可以造成事实学籍。”“事实学籍”,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词。看来,B校提前行动了。随后又接到通知,参加B校分班考试。就这样,女儿这些天不是小考就是大考,刚开始她还很疲倦,后来也就习惯了,这样下去,我相信她很快就会变成考试机器的。

所有的考试都结束了,无论是什么结果,女儿都坚定地选择B校,而她的一个好朋友却坚定地选择了比A校还要好的另一所学校,据说她考那所学校的成绩差8分,她的家里就得为此付出8万元学费。也许,女儿和她好朋友的差距从此就拉开了,不知能不能肯定,这就是她们未来的差距。一个亲戚苦口婆心地劝女儿:“要有荣辱感啊!上A校才是光荣的。你选择了A校,就等于选择了上北大清华这些名校的通行证,而名校毕业的学生一般都是年薪百万。”女儿立刻反驳他:“我爸爸妈妈都不是名校,我们的钱也不多,可我觉得我们家过得很好啊! ”完了,女儿无可救药了。我很后悔以前灌输给她的“知足是福”的思想,才造成了她现在“胸无大志”的结果。但我心里清楚,无论上哪个学校,等待她的都不是快乐学习的生活了。■ 升学考试毕业家长家长会

上一篇: 我的牌友们
下一篇: 天下(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