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者的处世之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屠猫记》这个书名比较惊悚,表面上看也跟前段时间国内很轰动的虐猫事件没什么差别:1730年,在巴黎的圣塞佛伦街,一个印刷所的两名学徒先是用铁杆砸死了老板娘的心肝猫咪小灰,继而又捉了很多只猫装进袋子,然后集合印刷所全体职工,举行了一场审判,给猫判刑,举行临终仪式之后绞死了它们。最有可能令现代读者动怒、愤恨的是,印刷工人这么做的时候还很欢欣,大笑着闹成一团,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屠猫行动被重演了不下20次……
经过普林斯顿历史教授罗伯特·达恩顿教授的分析,我们方能明白实施这场屠猫活动的印刷工人并非残暴、蒙昧之徒,他们还很高明。这需要了解猫在法国民俗中古老又丰富的象征意义。类似于电影《达·芬奇密码》里教会杀害女巫的场景,达恩顿解释说,当时猫暗示着巫术。为了作法害人,女巫会变形为猫。不论在法国哪个角落,夜晚遇到猫就仿佛邂逅了魔鬼或者出门做坏事的女巫。农民夜间遇到挡路的猫,会将它毒打一顿,第二天就会看到被认为是女巫的妇人身上有瘀伤。“要保护自己免受猫魔之害,就要将猫弄残废,割掉它的尾巴,打断它的腿,或者拔光它的毛,这样就能化解它的魔力。”猫还有其他很多魔力,猫如果进了面包房,面就不会发酵;猫要是挡了渔夫的道,渔夫就逮不到鱼。“要治肺炎,用猫耳朵流出的血拌红酒喝。要治腹痛,取猫的排泄物拌酒喝。趁热吃新鲜的猫脑,甚至能使人隐形。”
在法国民俗中,猫还有性方面的隐喻。男人如果爱猫,就会爱女人,反之亦然。女人要想得到男人,应该小心不要踩到猫尾巴。一个男人如果不把老婆当回事,那是因为“他还有别的猫要去教训”。猫还被用来影射生殖和女性的性欲,人们常说恋爱中的女孩子就像一只猫;吃猫肉会怀孕。而“从女人的性欲到男人的绿帽子,轻轻一跳就跨过去了。巫术、狂欢、偷情、闹新婚和屠杀,旧制度的人从猫的哀号中能听出许多许多内容”。
有了这些背景,我们就能够理解这场屠猫狂欢了:压榨他们的师母、猫的女主人被影射为女巫,师母又和她的神父有染,师父被戴了绿帽子。审判袋子中的猫,其实审判的是师父乃至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更妙的是,师父和师母并不明白这场屠杀的象征意义,“印刷工人玩弄两面手法,使用的象征既能隐藏丰富的意义,痛快地愚弄、侮辱一次自己的老板,同时又不会因此而惨遭炒鱿鱼。他们拧他的鼻子,却不让他有抗议的余地,耍这一招需要有慧心妙手。高招显示工人能够使用自己的惯用语操纵象征,成效一如诗人在创作上的表现”。
屠猫显示的是身处弱势的印刷工如何聪明地宣泄他们对老板的积怨。在该书的第一章,达恩顿还通过比较英、法、德、意等国的民间故事,分析下层法国人的处世之道,小人物应该如何应对大人物。一般童话故事“意大利的版本富喜感,英国的版本逗趣,德国的版本偏向超自然、诗意、离奇、恐怖与暴力,法国的版本倾向于写实、朴拙与喜感”。在英国,蠢蛋西蒙源源不断地提供天真的乐趣,在德国,傻子汉斯是个傻人有傻福的乡巴佬。而在法国故事中,“傻瓜代表的是与诡计作风对立的纯朴之罪,那是死罪,因为在骗子横行的世界,纯真无异于邀请灾难上门”。因此法国故事中的傻瓜只是在装傻,小人物屡屡靠耍诡计玩弄优势者的虚荣和愚蠢。在小红帽的法国版中,狼抓住她的时候,她说她要去室外方便一下,然后把绑着她的绳子拴到了树上,逃走了。“小红帽告别纯真的阶段,进境于假纯真,加入了小拇指和穿长统靴的猫一伙。”
达恩顿也知道,弱者智取强者这样的故事在各国历史上都既不新鲜,亦非不寻常。中国孩子都知道的这类人物有聪明的一休和骑毛驴的阿凡提,以及古代很多穷秀才,和农民一块智斗地主。在2003年上映的法国电影《你丫闭嘴》中,在傻子钢蛋的帮助下,貌似神勇的让·雷诺才得以在越狱后逃脱大批警察的追捕,拿到赃款,跟童话的结尾一样,从此二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处世之道女巫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