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侨是外交应急的一次实践”

作者:吴琪

(文 / 吴琪)

“撤侨是外交应急的一次实践”0( 4月19日,首都霍尼亚拉,骚乱中被焚烧的房屋 )

三联生活周刊:所罗门群岛发生的这次骚乱,为何由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使馆主要参与撤侨?

赵参赞:中国政府和所罗门没有建交,中国驻巴新大使馆作为代管馆,负有关心处理侨民事务、研究所罗门群岛国家情况等责任。我国的驻外使馆都有领事部(或称领事办公室),由外交部领事司派驻人员负责相关工作。这次事件属于领事保护的范围,2000年我使馆也行使过协助撤侨的职责。

2000年6月,所罗门群岛内战升级,一个名为“马莱塔鹰”的武装团体占领了首都霍尼亚拉,软禁了总理乌卢法阿卢,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当地华侨华人遭到严重冲击,部分华人也是在我外交部的帮助下紧急撤离了所罗门群岛。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驻巴新大使馆是怎样获得骚乱消息,又如何安排撤侨行动的?

赵参赞:使馆获得消息的途径比较多,反应也相当迅速。在我印象中,中国外交的应急预案是在最近两三年里迅速发展起来的,这次撤侨就是外交应急反应的一个实践。

4月18日所罗门群岛首都霍尼亚拉发生骚乱,因为唐人街位于霍尼亚拉市中心,离议会比较近,很快受到严重冲击。我使馆当时获得消息后,一直追踪骚乱发展,研判局势。由于两国没有建交,且从巴新到所罗门群岛的飞机只有每周一、周五有,4月18日是星期二,所以我们只有在周五(4月21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所罗门群岛是英联邦国家,属澳大利亚的势力范围,我们4月19日就与所罗门警察总署的总督联系,同时与澳大利亚驻所罗门的高专署联系,请求给予华人华侨保护。经协调,后来有500多名华人华侨被安排到警察总署避难,他们也为华侨撤离提供了安全保护。我使馆还向红十字会请求援助,发动有能力的华侨提供帮助,派了两名外交官去当地慰问和提供帮助。

三联生活周刊:与无建交国家交涉撤侨事宜,最大困难在哪里?

赵参赞:最大困难是交通工具。怎么安排交通工具、华侨回国后如何安置,这些都是问题。中国与巴新的关系非常好,所以我外交部和巴新政府成立了特别小组,处理撤侨事宜。原来联系的是南航一架280座的飞机,后来又换成350座飞机。我使馆先包租当地飞机,分批撤到巴新,然后让这300多名侨民搭乘南航飞机回到祖国,所有这些工作48时内就完成了。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所罗门群岛的华人华侨约1000名,有一种说法是,华人经济占到了所罗门全国经济的80%,这个数字相当让人吃惊。

赵参赞:1000名的数字是我们根据情况估计的,因为没法做他们的登记工作。所罗门群岛当地居民大多缺乏经营头脑,由于它存在严重的部族冲突,局势长期动荡,国家经济挺落后的。华人勤劳、有经营头脑,是当地的富裕阶层,因此人身和财产安全也经常受到威胁。这次成功撤侨后,有在巴新的华人华侨给使馆打电话,说中国政府这样关心侨民,他们特别自豪。从我作为外交官的感受说,内心也很自豪,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海外侨胞的人身财产安全,这种变化非常明显。 应急实践外交撤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