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交车上的波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黎 谢峰)
我喜欢坐公交车,并且暗自发誓,一生都不买车。几乎每次乘车,都会遇到一个特别漂亮,或者特别安静,或者特别清纯,或者特别忧郁的姑娘,总之,一定会有一个特别的姑娘在你的视线里。而这个特别最为关键的部分在于几分钟最多几十分钟后,你就再也见不到她,她吸引你的地方成了无法反驳也无法改变的印象,消失是一定的,不过可能还会在湿漉漉的梦里以模糊的面目出现,让你很惆怅——生活质量就在这些个惆怅和记忆里得到提高。
我越来越喜欢这种无可挽回的偶遇,喜欢这种其实并没有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般的感受。她在我眼里短短几分钟的存在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她消失在车门外,或者我站在车门外看汽车把她带走,都是必然的,和死亡一样强大。
从这个春天开始,我用一个本子记录下自己在公交车上遇到的动心的姑娘,某年某月某条线路,特点,过程。一边记我一边想,自己对太多的姑娘一见钟情是因为青春依旧,还是因为深知自己青春已逝。不过,没有下文的一见钟情可以尽情强烈,不管高尚到什么程度或者动物到什么程度。
今天,在3路公交车总站,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等车,一个女孩,面目清纯、神态自然。她不是那么的漂亮,但已经足够漂亮,尤其是她身上的烟火气息,让人感觉她就是一个生活在厨房里、客厅里和床上的姑娘,就是一个在办公室里、商场里和大街里的姑娘。上车后,她坐在右边的座位上,我坐在左边的座位上,在她后面一排。我只能看到她的背影和侧面,她偶尔扭头看看,这样我才能短短地看到她的脸。我控制自己不去看她,低头看自己刚买的书。
车开了,我一时间突然以为在车子开动之后,我会超过她,这样我就能看到她的脸,并且可以扭头看着她,乃至转身站起来看着她,直到看不见她为止。但是一抬头,发现不仅自己在朝前移动,她也一样朝前移动,我们之间的距离没有变,我们相对于对方是静止不动的。
车厢里很空,过道上空无一人,我突然希望车子一分为二,我的这半边朝前开去,她坐的那半边别动,这样我的目光就可以以她的脸为中心,画出一个大大的弧线,直到这个弧线被大街上的事物生生切断。
但是,情节骤变,简直是风起云涌:她过来和我招呼,问我是不是李黎,我惊讶得要窒息了,猛然间,我想起两年前同学之间流传的消息,一个很不好看的高中同学做了大规模的手术,成为本市第一批人造美女,媒体都有报道。我几乎崩溃了。网上流传新娘化妆前后的照片,或者明星整容前后的照片,反差之大、原来的面目之丑陋,让人痛苦万分。我可以很负责地说:这个女生手术前后的反差之大,全球排名靠前。
那一刻,我实在很希望自己没有记忆。 公交车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