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台里有互动的内容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剑宇)
20多年前,又是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邻居刚买了电视,他家就天天开电视派对。那会儿有线电视还没有,信号完全靠小城背后山顶的电视插转台传输。信号不稳定时候,必定有一个人上前摆弄天线直到清楚为止。但是有一天,比赛声音和画面无论如何也不能都清楚。有个聪明的家伙拿来自己家的收音机,把收音机现场转播的声音和电视画面配合在一起,竟然天衣无缝地看完了比赛。
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到的多媒体直播体育赛事,后来在出租车收音机里听见转播《新闻联播》,不过没听过电视转播电台的。从媒体性质来说,这叫向下兼容。
今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就要开始,电视、报纸、网站照常忙乎起来,多媒体的一届世界杯要来了,况且今年还有网络直播比赛。
网络公司买了NBA的直播版权后,我向《篮球先锋报》的总编苏群打听,他们是否要和网站直播合作。苏群没好气,说“两家媒体性质不一样”,实际上他对网站来他报纸挖人耿耿于怀。足球世界杯同样要网络直播,比赛图像和文字报道有了对接的机会,可是怎么对接呢?
2002年韩日世界杯,苗炜被新浪网聘为顾问。苗炜举了一个例子来说他心目中的网络,美国唯一的全国日报《今日美国》为什么会崛起?因为它上面能找到全美任何一个体育联赛的某场比赛结果。网络有更多优势,版面无限并且24小时开放,关于世界杯比赛和相关资料,网站不应该缺少。这个说法和新浪网的做法不谋而合。关于新闻,有什么是你想到而新浪(或者搜狐)没有的?又有哪家媒体没跟它们合作?
今天要说的是电视和网络直播,实时转播的足球比赛和什么媒体(内容)结合?足球还是原来那样,各种转播和报道的内容也没有变化。最高级的多媒体形式,自然是向所有传统媒体兼容。
迪斯尼收购ESPN,曾经给过体育观众一个美好的图景:你可以选定一个球员(比如姚明)只看他的比赛,或者只看篮球架上方的镜头。这个广告让人真喜欢先进的电视技术和上帝般的观众待遇。
1998年美国世界杯的电视转播导演来自英国,全美最牛的三大电视网也没找到几个合格的电视导演懂得如何切换镜头、如何摆放几十个现场机位。
多媒体电视缺的就是这样的导演,他和网站的编辑思路区别在于:多媒体电视在可见的时空空间里来组织内容,网站编辑在时空无限中铺陈内容。电视台和报纸、网站都有完整的内容思路,为什么就不能多到一块去呢?我们已经看到网站按照这个思路把内容都放上去,结果是读者得到一张没有边界的报纸。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浪、搜狐都是传统的网络媒体——有多少内容都不嫌多,内容成本一旦增加就无法收拾。但也因此网站版面多,所以广告多。
给多媒体编辑内容不再是换个标题加个配图。多媒体导演既要让比赛本身好看,同时又给出最好的机位让观众来选择。我知道中央电视台有最多的足球电视节目资料,我知道《篮球先锋报》有创刊以来对NBA、CBA的全角度报道。但是在一场比赛中,拿什么内容来跟现场配合是个难题。
还有更难的一点,观众看比赛的黄金时间点击的那个链接得到的内容,一定不是过去电视或者报纸媒体形式。一个完美的多媒体比赛转播,除了要把现场做好,过去所有的资料几乎都需要重新编辑和制作,其工作量不啻为再造。
所以和电视台的朋友讨论电视节目如何互动,我总是先问:“你有多少服务人员?”他告诉我节目热线电话都没人接,我说那互动服务就没法做了。同样道理,电视台的节目采编每逢世界杯大赛都会忙得前脚踢后脚,哪有时间为互动做内容呢?
互动内容可以理解为被点播的内容,观众在兴奋点上想知道点比赛现场之外的事情。完美境界是观众想知道什么编辑就提供什么,不完美境界是观众想知道一编辑已经给了一百。和现在不完美的网络搜索一样,我们还需要在搜索结果里再编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