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股份:遭遇周期性萧条

作者:谢九

(文 / 谢九)

宝钢股份:遭遇周期性萧条0

3月29日,G宝钢(600019)公布了2005年年报。由于业绩基本上在投资者预期之中,市场也非常平静地迎来了宝钢的年报,不过对宝钢而言,2005年过得并不平静。

这一年,国内钢材生产能力大幅扩张,市场严重供过于求,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出台,钢材需求量放缓,价格大幅下滑,同时,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钢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从4月份开始,钢铁行业开始跌向谷底,宝钢股份虽然贵为行业龙头,也难抵周期性萧条;这一年,宝钢还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4月份实现了整体上市,增发50亿股,融资256亿元收购了宝钢集团的大部分资产,二是在8月份以“10送2.2股,1份权证”的方案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

2005年,宝钢实现销售收入1266亿元,净利润1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6%和35%,不过,由于宝钢在年内实现了整体上市,从去年5月1日开始,集团的大部分资产开始和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导致上市公司的资产、收入等比上年大大增加,所以,年报的数据掩盖了宝钢在行业低谷时期的困境。宝钢在去年受行业周期性的影响可以从其他数据窥见一斑,宝钢2005年的毛利率为21%,比2004年下降8.3%,同时,分季度来看,宝钢四季度的净利润分别为31亿元、41亿元、33亿元和22亿元。公司从第二季度开始合并报表,三季度净利润对二季度环比下降19%,四季度对三季度环比下降33%,由此可以看出宝钢在行业低谷时期盈利能力的大幅萎缩。

受此影响,宝钢的股价大幅下跌,去年10月份更是跌破净资产,让市场一片哗然,尽管大股东宝钢集团按照股改时的承诺,先后拿出40亿元的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但是40亿元的护盘资金用尽之后,宝钢的股价仍然难止跌势,截至4月7日,宝钢收盘于4.22元,仍然低于4.25元的净资产。

国内钢铁业的格局目前依然是供大于求,过剩产能还将在未来继续释放,供需矛盾短期之内无法解决。钢铁公司的矿、煤、电、油、运等瓶颈也将依然存在,宝钢目前正代表国内钢铁企业,和国际铁矿石供应商谈判,去年铁矿石价格71.5%的天价涨幅虽然不会重现,不过10%的涨幅估计还是难以避免。钢铁行业暂时还无法走出周期性低谷,钢铁公司在2006年的日子依然难过。

短期看,国际市场行情有所回暖,今年一季度以来,钢材价格开始止跌回升,在市场行情短期反弹的背景下,宝钢大幅提高了今年二季度的产品出厂价,公司今年二季度的利润应该能有所提升。长期来看,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导下,国内钢铁业将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这将大大缓解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对于宝钢这样的龙头公司将意味着利好。在国内钢铁业总体过剩的背景下,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普通产品供过于求,高端产品却是生产能力不足,国内长期以进口为主。宝钢在完成整体上市后,在高端产品尤其是板材市场的占有率大大提高,宝钢在高端产品的突破,也可以抵御行业低谷时期的萧条。

宝钢在2006年的经营目标是“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销售战略产品786万吨、成本下降5%、申请专利600件”、计划产铁1925万吨、产钢2083万吨、销售商品坯材2022万吨,主营业务收入预算1300亿元,主营业务成本预算1087亿元。公司还承诺,每年的现金分红将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50%,2005年至2007年内每股分红不低于0.32元,以此计算,股息收益率为7%左右,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回报率并不算低。另外,从长期来看,作为国内钢铁业的龙头,宝钢的股价一直蛰伏于净资产之下,估值水平明显偏低,以市净率来看,全球钢铁公司的平均水平为1.8倍,同类大型钢铁公司的平均水平为1.5倍,宝钢作为世界钢铁业的第六名,0.99倍的市净率显然有失身份。

钢铁业已经进入一个大并购时代,国际上,排名前两名的米塔尔和阿赛诺钢铁公司的收购战激战正酣,而国内市场的并购重组也是如火如荼,唐钢、武钢、鞍钢等均完成了大规模的重组,规模直追宝钢的龙头地位。宝钢先后和马钢、八一钢铁结成了战略联盟,对于立志进入世界钢铁前三强的宝钢,大手笔的并购还未开始,在行业周期性底部扩张,一方面可以降低收购成本,同时,也可以为行业回暖之后的扩张提前储备能量。去年7月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规定,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不出意外,宝钢自然是这两家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