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掀翻“铁顶”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4月3日,上证指数大涨20点,一举突破1300一线,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对1300点阻力带的突破。几乎是靠着6年来最艰辛的“磨合”,深沪股市把不坚定的投资者清理出去,完成了“铁顶和铁底”的转化。
据说,管理层曾经发下狠话,不站稳1300点不恢复市场融资,看到管理层的决心,机构大户吃了定心丸,大笔吃进,遂攻克了这个半年来最重要的心理障碍。且不管这一说法是否属实,阻力带前,市场回调了5次。起初,多方以整数点位为界,厉兵秣马;随后,以千三之上,10点范围内的一个小缓冲区向上试探,5次“磨合”的结果基本摸清了空方的实力,实际上,一次次接触,已经部分瓦解了空方的力量;最终的突破就显得手到擒来,成交量并无过分放大,市场已稳站在“天堑”之上了。
战术上,这几乎是一场完美的进攻。抛开战术,环顾左右,你会发现周边经济形式已经大为改变,战术虽完善,背后的推动力量却是上涨的关键。持续了4个月的牛市行情之所以演绎到如此地步,靠的不仅仅是证监会乃至多方的意志。
去年12月是牛市的起点,恰逢国储抛铜,跟国际投机者“斗狠”,第三次拍卖的价格是39000元/吨,似乎是有意拍不出去,国储的定价颇高,现货几乎和期货价持平。4月初铜的市场价已经涨到了53000元/吨,4个月间,铜价上涨了1/3,尤其最近一个月,更是上涨了10000元。国际市场,3月17日,伦敦期交所铜价一举突破2月份以来4700~5000美元的整理区间,两周内上涨1000美元,达到5710美元/吨,涨升累计涨幅之大,速度之快更是3年来的牛市中所未见。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美元的强势也将走到尽头,加之供应紧缺,国际基本金属价格均进入疯狂上涨阶段,以铜带动,锌、铅、铝、锡、镍等有色金属的价格均新高迭创。上涨的还不只有色金属,能源、贵金属等所有资源型矿产品都进入了新一轮疯狂,一个月前,白银的价格刚突破了10美元/盎司,现在再接再厉,涨到12美元/盎司,一个月上涨20%,黄金则突破600美元关口。
原材料的上涨毕竟要反映在上市公司的盈利上,资源类企业的上涨也就顺理成章了。在证监会30个行业指数中,有色金属业指数一季度涨幅达到35%,大大超过大盘11.5%的幅度,表现最优的西藏矿业涨幅高达80%,3月以来,中金黄金从每股10元涨到了18元,而去年12月行情启动的时候这只股票不过7元。即便如此,以今年的预期收益计算,中金黄金的市盈率不过30余倍。资源类股票此轮行情中最后才爆发疯狂本质的当属新疆众和,这一全球第一的高纯铝生产厂7天内6个涨停板,3月3日股改停牌时收在9.26元,3月27日复牌后疯涨,几个交易日后已经近19元。
通常,大盘不能一日飞升的时候,财富效应只有在个股的疯狂中才得以显现,G股复牌于是成了最能显示财富效应的时刻。4月6日G风华复牌,盘中复权最大涨幅达76.79%,刷新了日前由G南山创下的复牌当日59.94%的最大涨幅纪录,当日涨幅47%。近期复牌的G航天、G金融街和G东软等表现也相当凌厉,复牌首日涨幅分别高达37%、27%和22%。赚钱的示范效应不仅在现有的投资者中流传,甚至超出股民范围,引得场外人士进场投资。3月6日到4月5日,“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3月初,每天新增A股开户数为4000多户,到了4月份,每天新增A股开户数已上涨到7000多户,接近翻一番。而在去年行情低迷的时候,每天新增A股开户数大多在3000户左右。
不过,仅仅因为金属材料价格上涨,还很难聚集到足以掀翻铁顶,使市场转势的力量。在30个分类行业中,房地产一季度涨幅16.18%,仅次于有色金属。席卷全国大中城市的房地产涨价正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以北京为例,2.2亿平方米的存量房,价格每升高1000元,北京居民的纸面财富就增加了2200亿元,而以总量计算,北京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超过万亿人民币,而久未融资的证券市场,即使上涨,两市可流通市值也不过1万亿出头,只要房地产资金有所回流,便可掀起风浪。如果说金属的涨价离普通人还遥远,房地产市场的疯狂则直接影响每一个人,使人大胆消费投资。
在股市前景上,外资基于海外的运作经验,多看好未来全流通后的A股市场大胆介入。全流通意味着资源的自由配置。国内资金则基于发股必跌的经验,畏惧重开融资乃至全流通所带来的巨大供应。管理层无疑在两种可能上走钢丝,寻求平衡。至少在眼前新股未开,留给投资者颇为巨大的买卖空间。至于未来,“自由配置资源”的长期利好与“全流通”巨大供应的中期压力是如何此消彼长的,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掀翻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