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有几人真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一杰(广东))

​环保,有几人真忧?0

某日我参加了一个活动,是来大学以后,我参加的学校形形色色的活动中,觉得组织得最失败的一个。宣传单上写的是,放电影《永不妥协》,一部关于化工污染的外国电影,并由学校一名老师做点评。这是学校的那个环保社团组织的一次活动。

我放弃了当晚同时还有不同组织放映的另外4部我原本准备去看的电影,选择了看这个我不知名的电影,仅仅是因为它和环保有关。18:30,我写作文正兴高采烈时,不得已强行中断了自己刚刚活跃起来的思路,为的是提前去占个好座位观看电影。18:50,我到场,大吃一惊,200座的教室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包括在讲台上做准备工作的那个社团的几个工作人员。过了一会儿,一个女生问我:“你也是我们协会的会员吧?”我才反应过来,那张宣传单上为了吸引人,还特意注明:“请广大会员踊跃参加,我们会在现场发放会员证。”我歉意地一笑……19:00,老师到场,社长说开始吧。

这时,整个教室的听众,包括社长在内的5名工作人员,还有包括我在内的5名观众。

老师开始讲解关于吉化爆炸污染松花江的事情。她是化学系毕业的,家在黑龙江省一个紧邻松花江的小地方。一开始,老师便在弄她准备的POWERPOINT,教室里一直静悄悄的,我看着她不熟练的动作,心里不由一惊,她竟然还准备了课件!老师的开场白是“感谢”,感谢还有这么“几个”同学关注环保。我不由质疑,这5名观众中,有几个人没有怀着其他想法来参加这个活动?也许是为了领会员证,也许是为了看电影娱乐,就是我自己,我也不得不扪心自问:如果这不是一部英文影片,我还会坚定地来看么?

我不得不承认,这个老师讲课技术并不高,时不时就会有口误。但是她准备得很好。详细,整个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都讲得一清二楚;全面,从苯胺的化学工艺讲到生物富集作用;及时,甚至连我前一天在报上刚看到的新闻,她都包含在内。也许是教室人太少而显出一种无比的寂静,也许是一种沉痛的心情压抑着我,也许是老师本身的声音就很低沉,她整整讲了40分钟,我觉得每一分钟都是沉浸在一种悲痛中……

然后就是放映电影,工作人员从影片中部开始给大家放映(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申请的教室只能到21:30)。没有英俊的男主人公,没有多少令人发笑的噱头,有的只是沉闷的气氛中女主人公辛苦地奔波的身影,只是让我血液几于沸腾的几次她与同事们激烈的争吵。如此而已。然而最终,她给受化工污染的民众争取权利的行动获胜了。

电影结束,我舒了一口气,看看也一直陪着大家看完电影的老师,一个人走出空荡荡的教室。路过那两个也放映电影的教室,听里面传出的欢声笑语,心里更觉沉重了。教学楼外,依然是美丽的风景,抬头望望,天上还是那一颗孤零零的星星。

我不由得想起前几天听唐锡阳老师讲座的事。他到各高校做系列讲座,目的即是推广他的环保观念,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可是学校的讲座组织者为了保证“上座率”,采取了硬性摊派人数的方法。现在看来他们的确是有先见之明的:关注环保的人的确太少了。第一场讲座举办前一天晚上,我在班里找听讲座的人,几乎没有主动要去听的人,我只好找听党课的同学,可他们也并不怕这个“压制”,不是有课就是有事,一个小时,我只找到5个人。也许是自己组织能力太差了,可是我实在是不想强制说服他们去听,毕竟他们根本就不对环保感兴趣啊。后来几次讲座,院里安排大一新生去听,我给大一4个班的团支书依次打电话通知,每次讲座前还发短信提醒,他们也都很为难,我真是很能理解他们的苦处。可是,这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与这些形成鲜明对比的,试看窦文涛来做讲座时的情景,盛况空前!事后,有多少同学遗憾地说:“我没有进得去讲座现场,真可惜!”有同学提前两个小时等候在外只为看他一眼;有同学知道我进去听了讲座就问长问短;还有学长问我“要不要他的照片,我拍了200多张哪”。我不否认窦文涛是比唐锡阳有名气,我也不否认窦的社会意义,可是唐的讲座就没有听的必要吗?他的付出难道就不值得大家敬重吗?75岁高龄,也算是我们老校友的他,为中国的环保事业付出如此之多。我们这些大学生,理应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就不觉得愧疚吗?

有时候,觉得自己力量很微薄。可是,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方式。■

上一篇: ​养花
下一篇: 天下(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