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滚石”乐队的三个瞬间
作者:袁越火车巧遇
1962年的某一天,19岁的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在一辆开往伦敦的火车上遇见了同龄人基斯·理查德(Keith Richards),从此“滚石”乐队就有了主唱和主音吉他手。这次偶遇有3个细节值得关注:第一,两人原来是发小儿,幼儿园时就在一起玩,后来因为上了不同的中学才分开。后来两人分分合合,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两人见面时贾格尔腋下夹着四五张唱片,都是在英国很少见的美国黑人布鲁斯唱片。理查德恰好也是布鲁斯迷,和贾格尔聊了一路的布鲁斯,与其说两人因为儿时记忆而相遇,不如说两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而再次走到了一起。那次火车偶遇之后,他们便组建了一支小乐队,开始在俱乐部里演出。要知道,在60年代初的英国,布鲁斯绝对是小众艺术,伦敦只有一家俱乐部愿意接受这样的乐队。布鲁斯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音乐语言,对于熟悉欧洲音乐体系,并以此为评判标准的普通歌迷来说,布鲁斯听起来很古怪,不好听,这就是为什么“滚石”乐队在中国的歌迷非常少的主要原因。
虽然布鲁斯在60年代的美国已经有了一大批歌迷,但在英国还不成气候,因此伦敦的布鲁斯爱好者都很抱团,大家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派头。这一点很像中国电影圈里对待伊朗电影的态度,虽然在普通人看来伊朗电影沉闷冗长,但某些影迷就是喜欢这调调,并视之为“艺术”的最高标准。陈凯歌就是这类艺术电影迷的最典型的代表,凡是他自己主动拍的片子都带有这类艺术电影的特征,这一点和“滚石”非常相似。
第三,那天贾格尔是去伦敦经济学院上课,理查德则是去伦敦艺术学院上课,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两人都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不愁吃穿。后来他们又通过朋友认识了布赖恩·琼斯(Brian Jones),后者的家境更富裕。当初“滚石”乐队的核心就是这样3个富家子弟,他们玩音乐更多的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这一点也和陈凯歌很相似。相比之下,“披头士”乐队的4个小伙子是清一色的蓝领出身,他们玩音乐有更多的现实考虑,因为这是穷孩子们发财致富的一条捷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披头士”就是英国的张艺谋。
那么,为什么“披头士”反而选择了健康向上的邻家男孩形象,“滚石”却变成了坏小子的代表呢?这种错位并不是他们的本意,而是和他们的经纪人安德鲁·奥德海姆(Andrew Oldham)有关。此人原本是“披头士”的企宣,很有商业头脑。“披头士”红了之后,他认定公众需要一个对立面,一个“披头士”的对手,于是他相中了“滚石”。“滚石”的现场表演很粗野,因为黑人布鲁斯就是这个样子的。他接手“滚石”之后,便开始按照自己的设计把“滚石”变成了一群小流氓。他规定乐队的5名成员必须留长发,穿邋遢的衣服,舞台形象越丑越好。他鼓励贾格尔用一种充满恶意的怪腔调唱歌,让理查德把吉他音色调成粗糙刺耳的噪音。他买通了英国媒体,成天在报纸上造势,说“披头士”的竞争对手就是“滚石”。而“披头士”由于音乐越来越好听,孩子们的家长都开始喜欢上他们了。“滚石”及时地填补了空白,把自己打造成家长们的噩梦。于是,英国青少年当中的那批最反叛的人抛弃了“披头士”,加入到“滚石”的阵营中来。
1964年末,“滚石”跟随“披头士”的步伐,进军美国,登上了曾经被“披头士”占领的沙利文电视秀场的舞台。可主持人沙利文却在节目播出后发表了一份声明,说自己事先并没有看过“滚石”的现场表演,选择这个乐队是助手们的过失,他保证不会让“滚石”再一次出现在自己的舞台上,因为他不想把自己经营了17年的王牌节目毁掉。天哪,有谁能够忍受如此公开的诋毁?但是奥德海姆却在暗自偷笑:这正是他要的效果!你看,当“披头士”的4个漂亮小伙笑眯眯地唱着“我想抓住你的手”时,“滚石”的5个面目凶恶的成员却在高唱“让我们一起过夜吧”,难怪“滚石”一夜之间就成了叛逆青年的代言人,摇滚乐的新偶像。
血腥的演唱会
1969年12月的某天晚上,在美国旧金山附近的一个赛车场上,“滚石”正在举办一场免费演唱会。当贾格尔在台上卖力地演唱那首著名的《同情恶魔》时,一名黑人歌迷被担任保安工作的几个当地白人帮派成员乱棍打死。历史学家都认为,这一天标志着伟大的60年代终于结束了。
这场灾难并不是显而易见的。1969年的时候,“披头士”已经名存实亡,“滚石”取而代之,成了当时欧美音乐圈最有名的乐队。那一年他们在美国举办了一次巡演,宣传海报上“滚石”乐队的名字前面多了这样一个定语:“世界上最伟大的摇滚乐队。”结果巡演所到之处无不一票难求,没人对“滚石”的新头衔有任何异议。
就在3个月前,美国的东海岸刚刚成功地举办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如今这个音乐节已经成了那个时代的标志。可是,照理说加州的旧金山才是嬉皮士真正的大本营,“滚石”一定会在西海岸重演伍德斯托克的奇迹,对吗?错了。几个看似并不重要的细节毁了这场演唱会。首先,为了保证现场录像的质量,贾格尔坚持在晚上开演,结果演出现场一片混乱,到场的30万歌迷无不对糟糕的音响和差劲的后勤设施怨声载道。其次,贾格尔试图模仿伍德斯托克的模式,请来当地嬉皮帮派的人担任保安,但是旧金山的帮派和伍德斯托克的很不相同,再加上他们事先都喝了大量的酒,终于酿成悲剧。
当然,把屎盆子全部扣在“滚石”头上并不公平,但是“滚石”确实一直扮演着一个悲剧性的角色,因为他们是欧美乐坛的“千年老二”。滚石”总是比“披头士”慢半拍。当年“披头士”唱自己的歌走红歌坛,“滚石”却仍然在翻唱老布鲁斯歌曲,他们的第一首上榜歌曲竟然是“披头士”所写。等到“滚石”终于开窍,唱自己的歌时,“披头士”的列侬却已经开始服用致幻剂LSD,并写出了一首划时代的歌曲《明天永远未知》,开创了摇滚历史上的迷幻时代。“滚石”直到一年之后才写出了一首相同主题的《昨天发生了件奇妙的事情》,而这时候,“披头士”已经录制完成了一整张迷幻“概念专辑”《胡椒军士》,再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滚石”当然不甘心失败,也模仿“披头士”录制了一张迷幻专辑《魔鬼陛下的要求》,但却被媒体评为“拙劣的模仿之作”。直到“披头士”因为内部原因面临解散,“滚石”这才终于看见了当歌坛老大的希望,但他们却没有仔细分析伍德斯托克的成功经验,贸然决定效仿,试图超越伍德斯托克,结果却栽了个结结实实的大跟头。
那么,“滚石”千年老二的原因难道是因为他们没有才华吗?绝对不能这么说。如果硬要找出原因的话,那大概又得说到他们的口味了。其实,在一个铁杆布鲁斯爱好者看来,“滚石”才是历史上最棒的摇滚乐队,“披头士”只不过是一支历史上最好的流行乐队而已,风格的不同造成了“滚石”只能永远位居“披头士”之下。
就剩我们俩了!
2004年6月的某一天,理查德来到贾格尔在法国的家,两人准备开始为新专辑《石破天惊》写几首新歌。贾格尔接了一个电话,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查理得了癌症。”贾格尔对理查德说。这个查理是乐队的鼓手,全名叫做查理·沃茨(Charlie Watts),他是“滚石”最初的五虎将中除了贾格尔和理查德之外唯一还留在乐队里的人。理查德听到这个消息,看了贾格尔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就剩我们俩了!从现在开始,你负责敲鼓,我兼弹贝司。”
这就是“滚石”的两位主心骨在听到同伴得癌症后的第一个反应。
其实说来并不奇怪,“冷酷无情”才是“滚石”的传统。“滚石”刚成立的时候有6个人,出于对形象的考虑,他们把那位外表不够酷的钢琴手降格为伴奏乐手。最初“滚石”的领军人物是布赖恩·琼斯,但奥德海姆硬是把他降了一等。琼斯想不开,开始沉溺于酒精和毒品之中,终于在一起神秘事故中死亡。布赖恩死后的第三天,“滚石”乐队便在海德公园开了一次英国历史上最大的演唱会,有50万观众到场。如果考虑到英国的人口总数比美国低很多,那么这次演唱会在英国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两个多月后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在美国的地位,“滚石”怎么可能为了一个死去的朋友而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任何一支乐队,如果背上了“伟大的60年代的终结者”这样的大黑锅,恐怕都得沉沦一阵子,唯有“滚石”是个例外。他们在那次灾难性的旧金山演出之后,居然连续出版了3张经典的唱片。那时“披头士”已经解散,再也没有人跟他们抢第一了。可是,说来也怪。没了“披头士”的竞争,“滚石”也渐渐没有了往日的神勇。
就在大家渐渐忘记了他们的时候,“滚石”再一次开始了全球巡演,并立即刷新了一大批北美演唱会票房纪录。去年“滚石”的北美巡演总收入更是达到了1.62亿美元之多,比他们自己保持的纪录多了4200万美元。这个数字虽然比第三名,也就是“披头士”贝司手麦卡特尼的个人演唱会总收入多出了8000多万美元,但是如果算平均票价,“滚石”却只能排第二,比麦卡特尼少1.5美元。大概是为了证明自己是第一名,“滚石”于今年2月16日在巴西海滩举办了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摇滚音乐会,到场人数高达120万人。“滚石”终于用铁的数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那么,这几个60多岁的老男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还是理查德说得好,他俩绝对是摇滚历史上剩下的最后两个英雄。如今的摇滚乐坛充斥着另类和朋克,不是愣头愤青就是邻家男孩,再也找不到像贾格尔这样带有贵族气质的摇滚歌星了。他既可以在舞台上撒野,又能泡到最漂亮的模特,他就是所谓的摇滚生活方式的最佳代表。而那些吵吵嚷嚷的小朋克们在疯狂的理查德面前也都现了原型,这位摇滚史上最优秀的吉他手早年吸毒如吃饭,他至今仍然活在世界上,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他身上的每一个皱纹,每一个伤疤,都在提醒人们:我的野性都是真的,你们都在装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