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李普:我站在毛主席身后

作者:葛维樱

(文 / 葛维樱)

​1949年10月1日—李普:我站在毛主席身后0(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左起)刘少奇、毛泽东、刘伯承、陈毅等在天安门城楼上出席开国大典 )

1949年10月1日下午15点,毛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时候,我就站在他身后,他显得很平静,稿子没有任何抖动。那天城楼上也没有风,晴空万里,广场沸腾着欢呼和掌声。奋斗几十年,革命成功了!我屏气凝望着一幅巨大五星红旗,由毛主席亲手升起。当时陈毅轻叹:“在我的有生之年里,能看到这一天,我已经很满足了。”城楼上的老革命们都感慨着。我20岁入党,31岁亲见这一幕,毛主席那乡音浓重的三个字“成立了”,让我铭记和感动了一生!

朱德宣布典礼开始的时候我还站在后面,当毛主席走到麦克风前面时候,我立刻移到他身后,等他念完了,我好要那份公告。这个并无事先安排,那时毛主席平易近人,记者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毛主席当时伸手给我,公告上多出一张纸条,是一份56个委员的名单,他一再叮嘱我:“你小心这张字条,千万不要弄丢了。照此发表,不要漏掉了。”本来公告上只开列主席和6位副主席的姓名,接着写“陈毅等56人为委员”,其他55人都省略了。但张治中在政协会议上提出补全名单,毛主席当场表示赞同,名单中许多非共产党人担任了重要职务。副主席6位中,有宋庆龄、李济深、张澜3位;委员56位中,占27位,差不多一半。当时我国政治舞台上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奋斗的知名人士,以及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各方面各派的实力人物,可谓尽在其中。1948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安排之下,沈钧儒等第一批民主人士乘船离开香港,此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海外华侨代表等纷纷到解放区。1949年初,各路人士齐聚北平,所以说这份附加名单,在国内国际将产生怎样的影响难以估量。

城楼上的嘉宾们当时大都住在北京饭店和六国饭店,10月1日下午14点,先一起去中南海怀仁堂,交代一遍流程,就来到天安门。毛主席是第一个沿台阶走上城楼的领导人,朱老总紧随其后,那时还没有电梯,大家纷纷走上去了。当时摄影记者侯波抓拍的一张照片里,我站在城楼中间靠东一点,左边是吴晗,右边是张奚若,都不是党员,穿黑色西装,打领带。共产党员都穿中山装,周总理就穿着黑色的呢子中山装。满城楼就只有美髯公张澜穿长衫。我穿一件灰色的粗布中山装,连领子都没有,还皱巴巴的。后面站着邓小平、周恩来、刘伯承、吴玉章等,那时等级不森严,都是不整齐地站着,不讲谁前谁后。照片上邓小平站在最边上,嘴里还一直咂着烟,他可是烟不离口。

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就是毛主席的“人民万岁!”后来几句,毛主席喊的也都是工人、农民万岁。接着,在主席侧面隔了十几米,安排了另一个麦克风,由荣高棠开始带领群众喊口号,他应该是第一个大声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毛泽东万岁”延安时代就有了,只不过我们不习惯,又不是皇帝。季羡林也谈过这个问题,说他这样的知识分子开始不愿意叫,但是开国大典那一声之后,就越叫越起劲了。当然,广场上30万群众和我一样,看着毛主席挥动大手,全都发自内心高喊着“毛主席万岁!”只有经历过大典的人才真正感觉到,毛主席开国的伟大。

事先我已经拿到了所有领导的讲话稿。1949年9月21日到9月30日,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政治协商会议在怀仁堂临时改造成的大厅举行。我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进驻中南海勤政殿全程采访。在最后一次政协会议上,我等在主席台侧面,周总理那天让我为他的讲话做笔录。他们下台时候,我就去收所有人的稿子。后来的有很多文本对于一句话有误解,以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是在开国大典上说的。其实是在政协会上说的,政协会议的氛围轻松得多。

​1949年10月1日—李普:我站在毛主席身后1( 李普 )

要来毛主席的公告,我并没有离开。刘少奇、宋庆龄等发言我都是站在一旁等的。虽然他们的讲话稿早就写好发印出来了,我还是需要他们的亲手稿,来核对每一处字词的小改动。其中数宋庆龄的文章写得最精彩,先用英文打草稿,然后翻译成中文,她有自己的特色,毫无八股气,生辣漂亮。我拿到她的手稿,有的字注上了拼音,因为她不大会普通话,整篇文章,都是用上海味道的普通话念的。那天11个人的讲话中,陈毅老总的最短,只有5分钟。大家其实都没有想到,这一天竟来得这么快!老将军们比较沉着和规矩,我和刘伯承将军是老朋友,解放战争中我随刘邓大军一路采访。我不是一个好记者,居然没有采访他们,留下了太多遗憾。城楼不宽敞,重要人士站得满满的,身为记者我要走动,就得扒开这个,扒开那个,也很自由随便。

我那时只想观察现场。天安门上讲完话,阅兵仪式正式开始。身着戎装的朱德总司令走下天安门,坐吉普车检阅了部队,那时部队都停留在天安门城楼东。等朱老总返回城楼,部队开始行进在天安门前,坦克团,26架飞机,红色战马和白色战马有1600匹,展示陆海空三军的武装实力,何等雄壮!我霎时感受到一个国家政权的威严。然后是群众的游行队伍。毛主席,以及天安门上所有人都在微笑着招手,参加游行的人大部分比我还年轻。开国大典的游行和后来的天安门游行是不一样的,除了喊口号,大标语、字牌、花环这些东西都没有,只有红旗挥舞,大家的想法都非常朴素,很多人将手绢抛向天空。虽然没有整齐的着装,可是人心大快!那种当家做主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 “文革”期间,毛主席接见红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