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H2O
作者:鲁伊(文 / 鲁伊)
1997年,当时还在上高中的美国14岁少年内森·佐纳(Nathan Zohner)进行了一项后来鼎鼎大名的实验。他说,一种化学名为一氧化二氢(dihydrogen monoxide)、缩写为DHMO的无色、无嗅、无味的化学物质,每年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因此,他请求公众签名支持,敦促政府禁止使用一氧化二氢。结果是,随机选择的50个人里,有43人义愤填膺地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打动这些人的理由包括:吸入一氧化二氢会导致死亡,气态DHMO可能引起严重灼伤,在晚期癌症病患的肿瘤中,无一例外存在这种物质。它是现代工业的宠儿,各国在核能发电、化工、造纸等行业广泛使用一氧化二氢。军事部门一直进行着DHMO的提纯和应用试验,从而在战争中控制和利用它。它是酸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几乎所有地方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甚至北极冰川也发现了这种污染物……
内森大概不会想到,在他进行这项实验同一年升空的一艘探测飞船,会为这份请愿书中添上新的条目:DHMO的危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地球,继NASA火星探测车在火星上发现一氧化二氢可能存在的证据后,木卫二欧罗巴和土卫二恩克拉多斯也未能幸免。整个太阳系都面临着DHMO——而且数量可能相当庞大——的荼毒。
必须承认,同少年内森一拍脑袋瓜想出的那个绝妙的黑色幽默相比,我新添的这条证据有些狗尾续貂,太容易让人顿悟,所有的无事生非,不过是水。但这不完全是我的错。要怪,也只能怪这两年关于太阳系行星卫星上的水的新闻炒得太热,弄到街谈巷议,妇孺皆知,好像外星生命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一样。其不靠谱的程度,跟一氧化二氢危害人类危害环境、必须加以禁止的理论,也就在伯仲之间。
其实,如果真的有一个时刻关注着地球的外星智慧生命存在,对于人类的拜一氧化二氢情结,一定会至为奇怪。这种情结在上周末迎来一个小高潮。3月1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策划了一期“卡西尼号特刊”,公布了多项关于土卫二恩克拉多斯的最新探测结果。这一组论文中,关于恩克拉多斯表面大气的构成、土卫二与土星环的相互作用以及土卫二南极地区地表特征的几篇,在天文学上意义更重要,更发前人所未见。尤其是,人们以往通常认为,在整个太阳系中,只有木卫一伊俄(Io)、地球和海卫一特里顿(Triton)拥有活火山,而最新的发现却表明,土卫二也是这个火星俱乐部中的一分子,而且是非常积极的一分子。这样一颗小而寒冷的卫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天文学界至今仍无法找到合理的解释。
然而,当这组文章出版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中的一篇文章上。在那篇文章里,研究者指出,土卫二的南极地区可能存在间歇性向外喷发液态水的泉眼,“如同黄石公园著名的‘老忠实喷泉’的太空寒冷版本”。“如果我们的推测正确,(土卫二)或许可能拥有适宜有机体存活的条件”,研究者谨慎地在论文中措辞。可是,一旦出现在公众面前,所有的“if”、“might”、“possibly”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一家美国报纸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标题:“太阳系中又一颗湿乎乎充满生命的星球。”
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一个重要理由,据说是因为自己太寂寞。不过,鉴于绝大多数人似乎并不会因为大西洋底6000米深处火山口生存的数以亿计的细菌而感到不寂寞,目前探索太空的发现,好像并不值得激动:从进化的角度上看,那些地球上最原始最古老的细菌,应该也比“可能”存在的火星或土卫二生命先进得多。人们期待的,恐怕还是E.T.那样聪明智慧的外星人。可是,它们是不是也一定要像我们一样,对水如此依赖呢?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离开水都不能生存。但这是否意味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显然,从逻辑上推导不出这样的结论。在厌氧菌发现之前,科学界也曾做出结论,没有氧气,生命根本不可能产生。然而,最新的研究结果却显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其实就是厌氧菌,而在今天大洋深处的许多地方,它们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我们坚信水是生命的关键,依据的不过是自身的体验,但在地球以外的世界里是否依然行得通,其实很值得怀疑。一些科学家就曾经提出设想,液氨、液态甲烷、硅或者是硼,在适宜的气压和温度下,未始不能成为“一氧化二氢”的替代者——火星、土星、木星生命所不可或缺的“水”。而在这些自然条件与地球迥异的星球上,即使存在液态水,也未必不是地球生命之甘露,外星生命之砒霜。
更何况,一项几乎被公众完全忽略的事实是,即使是现在,人类也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火星、木卫二和土卫二上的确存在和地球上一样的液态水。同时,我们亦无法证明,其他星球上没有液态水的存在——它们很可能藏在厚厚的冰层下面,我们仍没有办法探知。
少年内森关于一氧化二氢的实验,让我们蓦然发现知识缺失和偏见的荒谬与可怕。其实,在关于水、生命和进化等诸多科学问题上,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面临的困境,依然是知识缺失,以及偏见。■ 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