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力电器:被追捧的龙头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 借着股改东风,格力电器向投资者展示了重整旗鼓的决心 )
尽管整个空调行业在最近几年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但是格力电器(000651)却备受投资者青睐。从去年年底至今,格力电器的股价一路上涨,涨幅超过50%。股价总是对未来业绩的提前体现,格力电器的走势正反应了投资者对格力电器的信心。
在此之前,尽管格力电器一直是国内空调市场的龙头,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并不为人看好,原因在于格力电器内忧外患不断。2005年,我国南方地区受阴雨和台风天气影响,整个夏季气候凉爽,对空调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加之原材料大幅涨价,很多企业渡过了一个最为惨淡的“冷冻年”。一些中小企业在2004年的倒闭高潮中勉力支撑过来,最终死在2005年,而一些大型企业虽然坚持下来,代价却是遗留下大量的库存和应收账款。
除了行业不景气,格力电器的内斗也让很多投资者敬而远之。格力集团和上市公司的不睦一直人所共知,最终,这场内讧以集团董事长徐荣下课告一段落,而集团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商标权之争一直悬而未决,加之格力电器的核心人物、董事长朱江洪年届60,何时退休也带给公司不确定因素。以上种种,导致格力电器在资本市场一直被低估看淡。
借着股改东风,格力电器向投资者展示了重整旗鼓的决心。今年3月8日,格力电器通过了“10送2.7”的股改方案,这个对价水平虽然并不算高,但是公司附送的红包却让投资者喜出望外。
公司承诺,如果2005至2007年的净利润分别低于50493万元(较2004年净利润增长20%)、55542万元(较2005年目标利润增长10%)、61097万元(较2006年目标利润增长10%),或者3年中任一年度的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则格力集团将每年向流通股股东追加213万股。若3年全部实施追加,则3年累计追加总额为639万股,相当于追加10送0.3股。如果能够达到上述目标,母公司将以每股净资产的价格,每年向管理层出售713万股,最高累计2139万股,另外还安排500万股作为管理层激励。这样的规定,一方面激励了公司管理层,同时也对投资者的利益做出了保障。
如果按照公司的盈利承诺,格力电器的每股收益在2006年将超过1.03元,2007年将超过1.14元,国外家电同行业公司如惠尔浦、伊莱克斯等市盈率平均在15倍左右,如果给予格力电器12倍市盈率,公司合理股价在12元左右。甚至有机构认为格力电器是龙头企业,应该给予适当的溢价,市盈率可以参考15倍,如果以此计算,格力电器的合理股价在15元左右,截至3月17日,格力电器收盘价为10.63元。当然,决定公司股价的因素很多,市盈率仅仅是一个参考指标。
另外,格力集团还向格力电器无偿转让了“格力”商标。据悉,“格力”商标价值不低于1.5亿元,相当于增加每股净资产0.28元。格力集团承诺继续支持朱江洪担任格力电器的董事长,避免了公司的人事震荡,确保公司战略能够平稳延续。
格力电器之所以敢于向投资者做出盈利承诺,和公司的战略规划不无关系。在饱受原材料上涨之苦后,格力电器开始打造一体化产业链,大力收购扩充压缩机的产能,2004年收购了凌达压缩,2005年投资4.6亿新建240万套/年的压缩机产能。格力电器的一体化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今后可使得成本大大降低。
另外,在家用空调市场竞争日益惨烈,利润率逐年走低的背景下,格力电器早早开始为商用空调市场(中央空调)未雨绸缪,并且已经开始有所成就。去年年底,格力电器自主研发出超低温数码多联空调,这一技术被专家鉴定为“世界领先水平”。中央空调市场利润丰厚,远非家用空调能比,但是国内市场历来为外企所把持,国内企业只是从2000年开始才抢占了些许市场份额,格力电器在中央空调的突破,有望凭借低成本和技术优势,从外企手中抢夺一片空间,成为格力电器中长期的利润增长点。
当然,格力电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比如现金流紧张。去年三季度报告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5.77亿元。格力电器一直重视自建销售渠道,尤其是2004年和国美交恶之后,格力电器更是加速了专卖店的建设。两种销售模式的优劣无从评说,但是格力电器积累下较大的库存,造成了巨额的资金占用,货币资金较为短缺。
由于格力电器资产负债率较高,去年三季度报告显示为80%,过高的负债率使其获取银行贷款比较困难,而股市目前还没有重新再融资,增发和配股也暂时没有可能。唯一比较快捷的方式就是变现应收票据,以缓解现金流压力,但此举无疑会加重财务费用。
当然,除了变现应收票据,格力电器还可以通过降价销售来缓解现金流压力,如果格力、美的和海尔等业内巨头今年再举价格战的大旗,对于残存的中小企业,又一轮优胜劣汰的游戏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