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毛岸英之死

作者:李菁

神秘的翻译

毛岸英入朝作战的事情,在当年是极为保密的,除了彭德怀等高层外,没有几个人知道毛岸英的真实身份。

毛岸英到朝鲜战场后的正式身份是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秘书兼翻译,他并无作战任务,但也经常和参谋一起研究敌我情况,发表意见。那时去志愿军司令部开会的人,总见到一个高个子年轻人列席会议,并不时参与发言,但都不知道他是谁。有一次开作战会,杨迪(注:原志愿军作战处副处长)看到一个大个子坐在彭德怀身边,觉得这个翻译不太寻常。会后他问丁甘如(注:原作战处处长),这是什么人?丁甘如回答,我不能告诉你,这是纪律。

我们后来才知道,毛岸英是最早一批跟随彭德怀准备入朝作战的人。1950年10月4日,彭德怀在西北军政委员会主持研究大西北经济建设的规划会,突然被紧急召进北京。几天后,贴身警卫杨凤安接到彭德怀电话,让他也急速赴京。

10月14日,在沈阳和平街1号交际处,受军委办公厅之托带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印章的杨凤安,与先期到达这里的彭总会面。也就在这里,杨凤安第一次见到了毛岸英,个头高高的毛岸英给杨凤安留下很好的印象,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稳重而有风度,并没有因为他是毛泽东儿子就有特殊感觉。

​我所知道的毛岸英之死0

10月19日傍晚,彭总急于与金日成首相会见以了解战况,就带着杨凤安和两名警卫员乘一辆吉普随先头部队进入朝鲜。毛岸英和彭总办公室的其他成员则在10月23日随十三兵团司令部一起入朝。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部部长任荣将军后来还回忆,出发前,上级对他说,有位俄文翻译搭乘你的车。一上车,任荣就觉得这位俄文翻译有点面熟,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两人一问一答交谈了好久,翻译告诉他,自己新婚不久,父亲支持他来朝鲜。任荣说当时只是对这位知书达理的俄文翻译颇有好感,同时又觉得他父亲思想很进步,至于他父亲是谁,任荣将军既没问,也没想到要问。直到后来,他才知道毛岸英的身份。

10月24日,彭总与十三兵团会合后,成立了志愿军总部,彭总的临时办公室就成了志愿军司令部首长办公室。毛岸英的一切背景只有彭总、邓华、洪学智和彭总办公室的人知道。按彭总指示,毛岸英只在彭总办公室附近活动。他既没配枪,也没有查哨任务。

​我所知道的毛岸英之死1王天成

白天,毛岸英和大家都在彭总办公室工作,晚上彭总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休息,毛岸英和杨凤安就在用稻草搭的地铺上睡觉。不到一周,他们身上长满了虱子,平时吃的饭是粗高粱米,也没青菜。彭德怀对毛岸英很关心,多次提出让毛岸英和他一起吃饭,但毛岸英都谢绝了。

也许是受毛泽东的影响,毛岸英也爱读书。他带了许多书到朝鲜,深夜点蜡看两三个小时的书。毛岸英的级别不够,没有呢子大衣,杨凤安爱护他,就把自己的大衣给了他。毛岸英最后牺牲的时候,穿的就是杨凤安这件大衣。

​我所知道的毛岸英之死2杨凤安

那时苏联驻朝鲜的大使叫拉佐瓦耶夫,很懂军事。1950年11月7日,金日成与拉佐瓦耶夫到志愿军总部大榆洞与彭德怀会面,毛岸英第一次担任翻译。毛岸英在苏联呆了很多年,他用流利的俄语向苏联大使翻译了彭总介绍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的情况以及发动第二次战役的计划。彭总和大使对毛岸英的翻译都很满意。会谈结束后,大家提议,让岸英整理后交给毛主席,岸英马上在办公室的蜡烛下整理会谈翻译记录。可惜的是,记录还没寄出去,他却牺牲了。

毛岸英之死

​我所知道的毛岸英之死3毛岸英烈士墓

毛岸英是在1950年11月25日早上牺牲的。

就在前一天晚上——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大规模进攻。这天晚上,彭总与司令部其他首长讨论战况,非常紧张。毛岸英和办公室其他人员一样,忙到大半夜才休息。当天是参谋龚杰在办公室值班,大家都休息后,龚杰和杨凤安留在彭总办公室。毛岸英与一周前刚到朝鲜的参谋高瑞欣两人在志愿军政治部的山洞里休息。

杨开慧与长子毛岸英(右)、次子毛岸青

美国空军的强大举世皆知,他们派上千架飞机整天轰炸,志愿军司令部已经先后换了4个地方。11月中旬,志愿军党委常委还专门开会,研究彭总的安全和司令部的防空问题。会上决定,司令部工作人员在25日拂晓前疏散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并注意防空。

当时是洪学智负责司令部、也负责彭德怀的人身安全。前一天晚上,洪学智来到彭总办公室,请彭总到半山腰上一个防空洞去办公。但彭总很犟,坚决不走。洪副司令见劝说无用,也不顾彭总在发脾气,边拉彭总出门,边让杨凤安把彭总的铺盖卷、行军床,连同毛笔、墨盒、电报稿纸等办公用品一起,“强行”搬进防空洞,邓华副司令早已等在那里。三个人在防空洞里研究了两个多小时战况后,彭总叫杨凤安到办公室问前线情况。

1950年5月,苏联青年代表团访问北京,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向苏联青年代表团献旗(左起:廖承志、毛岸英、朱哈依洛夫、阔日杜布、冯文彬)

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实际上是一个小木房,杨凤安刚进门,看见美军两架B-26轰炸机由西南向东北,在办公室上空飞过。杨凤安说了声:“注意防空!”随即向成普和徐西元两位参谋询问前线情况。

那时已是早上9点多。毛岸英和高瑞欣刚从休息的山洞回到办公室。他俩还没吃早饭,饭已经冷了,于是两人正围着火炉热鸡蛋炒米饭。毛岸英还没来得及吃热好的饭,美军飞机来空袭了。问完情况正准备离开的杨凤安见又有敌机飞来,便喊了一声:“不好,快跑!”这时美军的敌机的凝固汽油弹已有几十枚投在彭总办公室周围,成普、徐西元和彭总的两个警卫员逃出了火海,成普面部受了轻伤,可是离房门较远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却没跑出来。

​我所知道的毛岸英之死61950年5月,苏联青年代表团访问北京期间,毛岸英(右二)担任翻译

当时杨凤安跑到彭总身边,告诉他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彭总听后站立不稳,久久一言不发,许久才喃喃说:“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牺牲了。”说着,他走出防空洞,缓缓来到出事现场。他看着烧焦的尸体,心情十分沉重,中午饭也没吃。

毛岸英牺牲时只有28岁,尸体已经无法辨认,只有凭苏联手表残骸才确认是他。后来的事情我们当时不是很清楚,也是通过陆续出版的各种回忆录才略知一二。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说,他是在11月25日收到彭德怀给毛泽东发来的一封电报,除了报告战事外,重点提到毛岸英不幸牺牲的消息。电报极简短。因为拿不准主意,叶子龙把电报交给周恩来,周恩来看了电报,坐在办公桌前,左手扶在前额,半晌才站起身低声说:“让我考虑考虑,先放一放再报告毛主席。”过了些天,彭德怀又给毛泽东发来一电,叶子龙又把电报直接给周恩来送去。周恩来说:“不要瞒了,总瞒着也不是办法,报告主席吧!”于是叶子龙手拿两封电报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当时正在沙发上看报纸。接过电报后,那份简短的电报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他的头埋得很深。当他抬起头时,没有流泪,没有任何表情,但脸色非常难看,后来说了一句:“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

我在后来出版的《杨尚昆日记》上看到,1951年1月2日那天杨尚昆写道:“(岸英死讯,)今天已不能不告诉李德胜(注:指毛泽东)……”杨凤安告诉我,彭总在1951年2月回京向主席汇报朝鲜情况时,对岸英的不幸做了检讨,主席说:战场上牺牲是不可避免的,当彭总提到岸英的遗体是否运回国内,没等彭总说完,主席摆手说,在朝鲜战场上牺牲那么多英雄儿女,不要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特殊,岸英与在朝鲜战场牺牲的千百万英雄儿女一起埋在朝鲜的国土上。

​我所知道的毛岸英之死81950年11月,孟昭瑞在朝鲜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

离奇的“阴谋说”

应该说,毛岸英的牺牲纯粹是一场意外。但前一段时间,我在一家报纸上看到有人撰文,言之凿凿地称是“真实记录”,说:“美军司令麦克阿瑟获悉毛岸英在彭德怀司令员手下当参谋,于是拟定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计划。”

这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离奇故事:“1950年11月24日,麦克阿瑟的助手惠特尼送给他一份电报,这是莱特森上尉发来询问绑架中共领袖之子毛岸英的行动何时开始。麦说:‘这个行动很不错。’当天夜里,毛岸英由彭德怀的警卫陪同,查哨时走出距总部5公里处遇到美特工。美国上尉莱德森率七八名美军突击队员和韩国特工,轻而易举俘获了毛岸英他们三人。警卫班班长张国祥冲到敌人面前拉响手雷,自己壮烈牺牲。双方在激战中小李为保护毛岸英也不幸牺牲,而毛岸英在混战中打中了莱特森,剩下的美军士兵则被前来接应的志愿军战士活捉。”

1950年,我参军入伍时只有17岁,之前在河南郑州的圣道教会学校,有美国老师教,所以有一些英语底子。我也没想到到了朝鲜后,我的这点英文有了用场——志愿军抓到的美军俘虏都由我来审,后来又在志愿军总部做研究敌情的参谋。可以这样说,美国关于朝鲜战争的任何权威战争史,都没有提到这件事。

首先,美国人根本不知道毛岸英的身份。当时志愿军的组织及行动是非常保密的。彭总规定各部队控制电台、封锁消息,在严密伪装下秘密夜行。志愿军入朝的一切行动,连亲人都不准告诉,所以毛岸英入朝之事可想而知更是最高机密。杨迪是彭德怀的爱将,他后来说,连我这个作战处副处长都不知道毛岸英在彭总办公室做翻译,美军怎么会知道呢?

我后来专门研究美国军史,现在看来,我们的保密政策是相当成功的。1950年10月19日晚,我们26万大军突然进入朝鲜,犹如兵从天降,完全出乎美军意料之外,歼敌1.5万多人。麦克阿瑟那时还以为我们是象征性的出兵,不过5~6万人,也不是什么正规部队。直到我军推到接近三八线,才知道他的对手是彭德怀。在麦克阿瑟既不知道中国派兵参战,又搞不清楚志愿军的统帅是谁之前,怎么会知道彭德怀与毛岸英的行踪?怎么会做出所谓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决定呢?

事后看来,美国人这次空袭,也并非是因为之前发现了志愿军司令部这个特定目标。美军的空军力量很厉害,他们利用强大的空中优势,上千架飞机到处轰炸,只要看到交通枢纽或是什么重要地方,他们就会过来轰炸。那时候空袭不断,志愿军司令部都安排在坑洞里面。我们过了鸭绿江进入朝鲜作战时,经过平壤,看到这个城市基本被炸成废墟,不少无辜平民被炸死,这也是朝鲜人为什么恨美国人的原因。有一次,我们与朝鲜人民军同时发现了一个被打下来的美国飞行员,人民军和几个朝鲜群众拿着镐头冲上来要打那个俘虏,还是我们把他保住了。那时很多美军,一旦被俘虏,都愿意被送到志愿军手中。我审过一个被击落后俘虏的美军飞行员,他以前还被派到中国参加过抗战,他告诉我,他看到中国军队对待日本俘虏都不杀,所以被我们俘虏后,他也不担心。

当时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一架美机被击落后,很多年后,这个俘虏后来竟当上了美国空军参谋长,他后来访问中国,提及此事。他不知道击落他的飞行员是谁,只记得当年那个飞机编号。我们一查,那个飞行员竟是当时的空军司令王海!两人在北京见了面,王海还请他吃了顿饭。他跟王海说,咱们以后还是别打仗,搞合作吧!王海开玩笑说,再打起来,我还要把你打下来!后来王海到美国,这位空军参谋长还开飞机拉他上天转了一圈,两人后来成了朋友。

现在想起来,毛岸英的牺牲的确令人惋惜。抗美援朝已经过去了55年,至今仍长眠于朝鲜土地的毛岸英,为我们国家经历的那段历史,作了一个最特别的见证。■

未曾公开的毛岸英

50年以后,孟昭瑞才知道自己镜头拍下的那个俄文翻译,原来就是毛岸英——200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都大量刊登有关抗美援朝的纪念专题。看到毛岸英的一张头像照,原解放军画报社高级记者、军事摄影家孟昭瑞心里微动了一下:“我突然感到自己与这个英俊挺拔的青年似曾相识,直觉告诉我,他肯定出现过我的镜头里,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找到照片。”

毛岸英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机会较少,现有的关于他的照片不多。现在见得多的是1949年毛泽东和毛岸英在香山双清别墅的照片,以及进城时毛泽东、毛岸英与未婚妻刘松林的合影。于是孟老为毛岸英拍摄的这组照片现在就成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这组照片是1950年5月1日上午,在北京中山公园露天音乐堂拍的。当时新中国举行了一场大型外事活动,当时首都各界青年5000多人冒雨在音乐堂前,欢迎苏联青年代表团。当团长米哈依洛夫走上讲台致辞时,一名穿西装领过膝风衣的瘦高个中国青年紧跟其后,将团长的话翻成中文。

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孟昭瑞并不知道那个俄文翻译就是毛岸英,只觉得翻译得很娴熟、声音很洪亮、有感染力。但直觉告诉他,这个高个子年轻人并不是一般普通人。“他穿的是西装领的长风衣,这样的款式使他在一群人里格外引人注意。集体照相时,他总和国家领导人及代表团团长坐在最前面,不像别的翻译会退到后边。”

“可以说,那次活动是毛岸英以正式工作人员身份出席的唯一一次大型公开活动,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半年后毛岸英就牺牲在了抗美援朝战场上,年仅28岁。■

毛岸英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长沙的教会医院——湘雅医院;1930年10月,毛岸英与母亲杨开慧与在板仓被国民党清乡司令部所属的“铲共义勇队”抓获,后被押送到长沙“协操坪监狱”。11月14日,29岁的杨开慧遇难。毛岸英被舅舅从监狱接回,与弟弟毛岸青、毛岸龙一起被送到上海,由叔叔毛泽民安排进“大同幼稚园”。其间,4岁的毛岸龙失踪(另一说为因病夭折)。1932年,毛岸英和毛岸青被牧师、地下党员董健吾带回家,党组织按月出30元的生活费。由于董健吾后来外出躲避追捕,毛岸英兄弟断了生活来源,后离家出走,从此流落街头。解放后,毛岸英和毛岸青在不同场合都说,那是“‘三毛流浪记’的日子”。

直到1936年夏天,毛岸英与毛岸青才被中共地下党在上海一座破庙、一群流浪儿中间找到;随后托张学良东北军部下、抗联总司令李杜,将兄弟两人带到巴黎。半年后,康生又一路照看着两人到了苏联的莫斯科,并将两人送进了莫斯科市郊的第二国际儿童院。

1942年5月,毛岸英用俄文直接给斯大林写信,要求上前线,经再三请求终获批准入了伍。毛岸英先入士官学校,后进军政大学,1943年参加了对德国作战,并随部队一直打到柏林;1945年,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接见了他并赠一把手枪表示褒奖。

毛岸英5岁与父亲分别,1937年15岁时恢复了与毛泽东的书信联系。1946年1月,毛岸英回到阔别18年的父亲毛泽东身边。据说初回国的毛岸英很洋气,穿着苏军呢子制服和马靴,会跳交谊舞,有些不拘小节。但后来经毛泽东的教育,他自愿穿起了大裤裆的棉裤,经过一段农村劳动后,他从中宣部调到社会调查部,任李克农的秘书兼翻译;参加朝鲜战争前的毛岸英在北京机器总厂工作,任党总支副书记。■ 朝鲜历史历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杨凤安彭德怀毛岸英朝鲜经济电报毛泽东美军彭德怀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