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皮鞋遭遇欧盟反倾销
作者:谢九欧盟的制鞋厂研发成本巨大,无法满足中低档市场的需求。实行反倾销受到损害的除了中国的鞋企,还有欧盟的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
反倾销始末
早在去年中欧纺织品风波沸沸扬扬之际,就已经传出中国皮鞋可能会遭受欧盟反倾销的消息。事实上,欧盟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进展非常快速,前后大概只有半年,并没有留给中国企业太多的应对时间。
2005年6月和7月,欧盟贸易委员会对我国劳保鞋和部分皮鞋开始反倾销立案调查;11月底,欧盟完成对我国13家皮鞋企业和4家劳保鞋企业的反倾销抽样核查;12月22日,国内鞋企代表、律师、轻工商会负责人组成的9人代表团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举行了听证会。 2006年1月10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出使欧盟协商反倾销事宜,与曼德尔森进行了短暂会晤;11日,高虎城又与代表欧洲进口商利益的欧盟进口商组织对外贸易协会(FTA)进行磋商。2006年1月12日,欧盟委员会做出了拒绝给予中国13家皮鞋企业“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认为中国“低于成本价格”的皮鞋损害了欧盟制鞋商的利益;2月23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宣布对中国皮鞋实行临时反倾销。
与上次纺织品争端不同的是,欧盟对纺织品实施的是“特保”政策,通过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数量来达到目的,而这次对皮鞋则是通过提高关税,以反倾销的形式进行。虽然手段不同,但是目的都一样,就是保护欧盟制造商的利益。
2001年,中欧签订双边协议,对几种主要的中国鞋出口规定了配额,并按每年10%~15%的增幅增长。从2005年1月开始,欧盟根据WTO协议放开了进口限制,中国鞋开始迅速涌入欧盟市场。欧盟贸易委员会新闻处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从2001年开始,欧盟的皮鞋产量萎缩了30%,失去了40000个工作岗位。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
欧盟方面认为,中国和越南的一些“隐性政府补贴”使得这两国产的皮鞋能够以低于其国内成本的价格出口到欧盟,对欧盟鞋类生产商造成严重伤害,使欧盟皮鞋生产出现萎缩。意大利鞋业制造联合会主席索阿纳曾表示,“在中国生产的一双皮鞋的造价为2.4欧元,这个价格我们甚至连原材料也买不到。意大利进口的鞋子每双价格平均在22.18欧元。”
欧盟认为这种隐形政府补贴是不公平的贸易行为。正因为如此,所以欧盟并不认为此次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属于贸易保护。
目前,国内皮鞋出口至欧盟的厂家主要以广东和温州居多
在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盟成员国的压力之下,欧盟贸易委员会最终决定对中国皮鞋实行临时反倾销。曼德尔森表示,“要在目前每双皮鞋8.5欧元批发价的基础上,增加1.5欧元的关税,最终零售价将达到40到100欧元”。
反倾销争议
和去年的中欧纺织品争端一样,对中国皮鞋实行反倾销,保护的只是欧盟部分制造商的利益,受到损害的除了中国的鞋企,还有欧盟的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
对于反倾销措施给中欧双方带来的损害,中国皮鞋企业的代表早就向欧盟做过陈述。去年12月22日,国内鞋企代表、律师、轻工商会负责人组成的9人代表团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举行了听证会。当时,温州东艺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荣作为中国鞋企的代表在欧盟官员面前陈述了制裁中国鞋业的种种危害。
陈国荣说,中国皮鞋与欧盟制鞋相关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在上下游产业链中。中国有句俗话叫“打一个哭、哄一个笑”,而欧盟对中国鞋实施反倾销措施却是“打了三个哭、哄不来一个笑”。中国每年有30%的鞋材鞋机是从欧盟进口的,对中国皮鞋实施反倾销,肯定影响欧盟鞋材鞋机商的利益,这是“一哭”;其次,欧盟有很多批发、零售商做中国鞋生意,批零商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这是“二哭”;第三,欧盟的工薪阶层消费者有需求也有权利购买中低档的中国鞋,而反倾销措施也打击了他们,这是“三哭”。即便如此,欧盟制鞋商也笑不好,因为在欧盟的制鞋厂研发成本巨大,无法满足中低档市场的需求。
和去年的纺织品争端一样,欧盟对中国皮鞋的反倾销措施不仅引发中国的不满,即使在欧盟内部也引来一片反对的声音。
欧盟贸易商协会副主席指出,征收反倾销税并不能帮助欧洲生产商增加其产品的竞争力,只会损害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利益。2月22日,英国零售商协会等8家欧盟组织发表联合声明称:“几个月来,欧盟贸易委员会一直没有认真对待我们的争辩。反倾销税一旦征收,带来的结果只有两种——鞋子更贵、失业人口更多。”
在欧盟内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是反倾销政策的坚决支持者。意大利是传统的鞋业强国,近年来因为劳动力成本偏高等原因,鞋业一直不甚景气,加上中国低价鞋对市场的冲击,因此,意大利对中国皮鞋进行反倾销的愿望尤其强烈。去年年底,意大利卫生部通过检验,指出进口中国鞋的皮革中有4种物质超标,“毒鞋事件”对中国鞋业造成不小的影响。
除意大利、西班牙之外,荷兰、瑞典、丹麦等一些欧盟成员国则反对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和去年的中欧纺织品争端一样,欧盟内部各成员国因为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同,对于欧盟的制裁措施各有不同看法。
应对反倾销
在曼德尔森宣布对中国皮鞋实施临时反倾销的第二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发表谈话,对此表示不满。
崇泉说,众所周知,制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的劳动成本低,具有这一行业的比较优势。中国皮鞋对欧出口并不存在倾销行为,欧方的指控是缺乏依据的。中国鞋类产品对欧出口长期受到欧盟不公正的配额限制,欧盟迫于其在中国加入WTO时做出的承诺,在2005年1月1日取消了配额管理。但此后仅1年多时间,欧盟又急于对我皮鞋采取反倾销措施,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色彩,完全不符合当前WTO多哈回合贸易自由化的大趋势,也不符合欧盟整体利益,甚至欧盟内部的一些主要成员国也公开表示反对欧盟的这一做法。
崇泉说,欧方在此案调查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待遇裁决问题上缺乏客观公正性。皮鞋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98%的企业是民营和外资企业,而欧方却无视这一事实,否决了所有中国应诉企业的市场经济待遇,并拟征收反倾销税,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违反了公平贸易的原则。
崇泉表示,中方要求欧方公平对待中国的应诉企业,重新对本案进行全面合理的分析与评估,以做出符合WTO规则的裁决,确保中欧鞋类贸易正常有序地发展。
目前,国内皮鞋出口至欧盟的厂家主要以广东和温州居多。2005年广东鞋对欧盟出口2.2亿双,价值8.8亿美元,分别增长23.9%和49.2%,今年1月,广东鞋对欧盟出口3089万双,价值1.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4.3%和65.2%,欧盟成为广东鞋业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温州2005年鞋业出口额达15.8亿美元,其中1/3出口欧盟,比2004年增长73.6%,欧盟已经成为温州第一大鞋业出口市场。
在欧盟宣布临时反倾销措施之前,广东和温州的鞋商已经开始行动起来。2月8日,广东番禺创信鞋业公司,联合广州万邦、南海金履、裕元工业、丽港鞋业等7家被欧盟贸易委员会抽样调查的广东皮鞋生产企业,在广州组成“欧盟对华反倾销应对联盟”来应对反倾销案。温州市鞋革协会也明确表示声援广东这8家鞋企组成的“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不过,虽然业内人士均对欧盟的反倾销政策表示不满,他们也承认,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皮鞋以中低档为主,的确价格低廉,无论这次反倾销的最后结果如何,中国鞋业自身也需要考虑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按照计划,欧盟贸易委员会的官员将于3月9日抵达中国,与中国商务部进行沟通。同时,欧盟贸易委员会还会将协议提交给25个成员国,于3月20日对协议进行投票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