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三暮四的房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一虫
庄子讲过一个经典的段子。某人给猴子喂食,曰:“朝三而暮四”,猴群怒了;某人改口:“朝四而暮三”,猴群大叫:“不少啊,我很欣慰。”两千多年来,好事之徒捣蛋,将“朝三暮四”附会成跟“见异思迁”一个意思。否则,搁到今日,金融学家可以拿它来说事:瞧啊,人类早在进化之前就掌握了“时间价值”的原理。——由于利率的存在,朝三暮四的现金流折现值小于朝四暮三。
由于利率的存在,我们注定要为归还房贷而打工不已,半辈子卖给银行。古人尚且给了猴子选择权,银行也对咱讲究人道,你可以选择浮息房贷,也可以选择固定利率房贷。我相信,大多数老百姓搞不清楚两者之间孰优孰劣。人们很难对未来5年、10年的利率走向做出预测。尽管固定利率房贷产品可以令未来的还款预期变得确定,再不受利率涨跌的影响,但群众似乎宁要不确定性,也不肯在当前阶段承担较高的利率水平(差额约为0.5个百分点,或曰50bp)。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选择固定利率房贷产品的购房者数量很少。
说句不中听的话,人与猴子的差别还真不大。出于直觉,我们都更看重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认为“朝四暮三”要明显强于“朝三暮四”。先得掏出更多的钱总叫人难以忍受,哪怕今后有可能省回来。设想一下,如果今日中国处于高物价(通胀)、高利率的阶段,10年期浮息房贷利率是8%,同期定息房贷利率只有7.5%,届时,选择固定利率房贷可在当前阶段支付较少的利息,估计就会吸引到购房者中的大多数。根据经济增长周期理论,高利率阶段、低利率阶段将接替出现,不断循环。因此,存在以下两种选择:1.“朝三暮四”式,在浮息5.51%时选择定息6.09%;2.“朝四暮三”式,在浮息8%时选择定息7.5%,虽然选择1者寡,而选择2者众,但同样是10年期定息房贷,你说利率6.09%与7.5%相比,哪个划算?
目前,我国固定利率房贷产品还不是很成熟,主办银行数量较少,贷款期限也较短。待其发展成熟时,建议对利率风险厌恶者给予认真考虑。对于他们而言,眼前承受较高的固定利率水平,支出更多的利息,类似于购买了一种保险,该保险可以使你免于遭受未来升息的风险。以50万元10年期浮息房贷为例,假设10年间利率不变(5.51%),则月均还款约为5429元。而在6%的固定利率下,月均还款约为5661元。每个月多支付的232元就相当于保险费。
这个保险值不值得买?得看升息、降息的概率各是多少,还得看你对利率风险的厌恶程度有多高。比方说,你是位“月光女神”,全部收入来自于工资,不储蓄,扣除日常开支后,未来10年内家庭月度收入不会超过6000元;你预期利率将上升,需要申请50万元10年期房贷。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你应对未来升息风险的能力是很有限的,你可以考虑选择固定利率房贷产品。否则,一旦贷款利息升到7%、8%以上,你就可能还不上月供。——目前,香港银行的优惠按揭利率就大约处于7.75%~8%的水平。
未来10年升息或是降息?央行行长也看不了这么远。美国当前的基准利率水平是4.5%,欧洲基准利率是2.25%,日本0.1%,香港地区6%,我国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是2.25%。未来10年内,我国大陆基准利率有可能向美、港地区看齐,也有可能向日本靠拢;浮息房贷利率可能涨到香港的水平(8%左右),也可能跌到日本的水平(3%左右)。当后一种情形出现时,国民经济已经碰到了很大的麻烦,年度增长陷于停滞,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对于固定利率房贷者而言,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天雨,这边月供比别人高,那边又有可能失业。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估计中国不太可能掉进类似的泥潭。所以,中长期内,我国升息的概率也许不低于减息。
目前,我国10年期债券中,定息券比浮息券的利率大约高40bp以上,甚至可以超过100bp。以2005年下半年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05国开14定息债”与“05国开21浮息债”为例,都是10年期,前者的发行利率比后者高出80个bp。这意味着,发行人认为必须支付较高的固定利率才能借到钱。与之相比,目前10年期固定利率房贷利率只比同期浮息房贷利率高出58个bp。从这个意义上讲,6.09%的利率水平并不为过。■